APP下载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2022-04-08韩利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汤加减肝炎肝功能

韩利刚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肝病科,江苏 邳州 221300)

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炎[1]。西医认为,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引起肝脏炎性浸润,进而导致肝脏充血、肝细胞变性、坏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及黏膜黄染引起的[2-3]。中医认为,黄疸型肝炎属于“黄疸”的范畴。此病的发生与湿阻中焦、脾胃失常、肝胆疏泄不畅有关[4]。西医多根据病因采用抗炎、利胆、保肝及调节免疫等治疗方案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医认为,黄疸型肝炎病位在肝,治疗此病应从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等方面入手。茵陈蒿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2 例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黄疸型肝炎患者72 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符合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其认知和沟通能力正常,且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存在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茵陈蒿汤组和常规治疗组(36 例/ 组)。茵陈蒿汤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2 例;其年龄为19 ~63 岁,平均年龄(47.93±9.45)岁。常规治疗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11 例;其年龄为20 ~62 岁,平均年龄(48.16±9.2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静脉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草酸二胺(生产厂家: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谷胱甘肽(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使用核苷类药物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告知其戒酒、停用损肝药物。在此基础上,为茵陈蒿汤组患者采用茵陈蒿汤加减进行治疗。茵陈蒿汤加减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茵陈蒿25 g,板蓝根30 g,白花蛇舌草20 g,泽泻、赤芍、黄芩、木香、郁金、大黄、虎杖、栀子、黄柏各15 g。水煎服,1 剂(400 mL)/d,分两次服下。对于存在少食纳呆症状者,可在上方中加入鸡内金、麦芽、砂仁、神曲、山楂。对于存在恶心呕吐症状者,可在上方中加入枳壳、法半夏、陈皮等。两组患者均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其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其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其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减轻,其肝功能指标未改善。2)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茵陈蒿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茵陈蒿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的 水 平 分 别 为(124.28±26.01)IU/L、(105.97±33.14)IU/L、(94.14±18.12)μmol/L,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的水平分别为(168.35±29.52)IU/L、(135.75±38.86)IU/L、(121.65±22.49)μmol/L;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茵陈蒿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ALT(IU/L)AST(IU/L)TBIL(μ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茵陈蒿汤组(n=36) 345.56±63.97124.28±26.01*229.56±38.66105.97±33.14*213.89±37.6794.14±18.12*常规治疗组(n=36) 338.71±59.34168.35±29.52*224.11±39.35135.75±38.86*210.45±39.04121.65±22.49*t 值0.471-6.721 0.593 -3.449 0.380-5.715 P 值0.639 <0.001 0.556 0.001 0.705 <0.001

3 讨论

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西医认为,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损伤、免疫功能失调等是诱发黄疸型肝炎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黄疸型肝炎属于“黄疸”的范畴。此病的发生与毒热积盛、蕴结中焦、湿浊内闭、阻遏气血等有关,其病位在肝、胆、脾、胃。治疗此病应从化湿解毒、理气活血等方面入手。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可清利湿热、退黄,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大黄可泻热通腑、活血解毒、推陈致新,板蓝根可清热解毒,泽泻可利水渗湿,黄芩可清热燥湿,郁金可行气解郁。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蒿汤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茵陈蒿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57%(3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肝功能指标是反映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茵陈蒿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综上所述,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猜你喜欢

汤加减肝炎肝功能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