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养老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08姜丽美
姜丽美,刘 玲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随着经济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变,中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形成了相对固定的“4-2-1”结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理想预期,是对老年人的基本保障。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总人口的13.5%[1]。中国老年人口中具有自理能力的低龄老人仅占总人口的5.2%,大多数老人处于中高龄阶段,其中多数是失能、半失能和半自理的生活状态,预示着中国银发浪潮已经到来。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抚养能力提出巨大挑战,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老年人也越来越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与建设,渴望得到精细化和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在中国势在必行。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为《智慧养老计划(2017-2020年)》),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了智慧养老未来发展方向[2]。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21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指出为满足我国老年人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建成贴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产业体系。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提出智慧养老与智慧医院相结合,完善网络预约与诊疗,提供智能医疗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难处,减轻老年人痛苦[3]。这些国家战略和政策都给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快速,大数据和云端平台快速扩展;传感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研制,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为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智慧养老出现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研究热点变迁路径不清晰,有必要对智慧养老演变路径进行分析,梳理智慧养老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内对智慧养老的研究开始于2014年,至今不过8年时间,在8年的时间维度中,各种新概念、模式、产品不断出现,智慧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智慧养老在短短的时间经历了快速的变化和概念的扩充,需要对智慧养老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使其发展历程清晰的呈现出来。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析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为智慧养老下一阶段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是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首先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选择文献类型为期刊,为了保障数据质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以核心期刊作为样本基础。然后主题词输入“智慧养老”,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时间的连续性,限制时间为2014-2021年,其中2014年为智能养老领域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时间,然后多次检索相关主题词,以“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智能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最后得出核心期刊163篇,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报道、论坛记录、会议报告和发明专利等等全部剔除,经过数据选择和人工筛选,得到合格期刊161篇(含中英文拓展版),作为本文研究基础和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5.7R2),基于知网数据库,通过对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生成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寻我国智慧养老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作者、关键词等数据是研究的基础数据,在运用CiteSpace进行计量分析中,统称为选择知识单元。在选择合适的知识单元后,依据不同的关系研究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关系,例如在进行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的时候,选择合作关系,使用知识图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各个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频次、合作关系网络以及是否处于某一作者研究群体之中,借此分析我国某一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研究群体是否形成或正处于哪一阶段。合作关系主要反映作者、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情况;共现关系一般以主题、学科和关键词为主,展示他们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如果以时间为维度,可以清晰的看出某一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的变化和演进;共引关系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统计,呈现出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其中持续高被引文章,就是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同时被多学科引用的文章,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意义,能联结不同概念和学科,值得多次品味,但是本文以知网为数据来源,受来源限制,不能使用共引关系;耦合关系是通过分析两篇文章中参考文献的相似性,来区别文章是否同质[4]。选择不同关系类型分析之后,可以选择结果的呈现方式。最后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通过图表的走向和呈现以及数据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见图1[5])。
图1 CiteSpace流程分析图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智慧养老是伴随着“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走入大众视野之中的,最开始起源于美国卫生信息平台构建,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随后逐渐扩展到智能家居、智慧领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环境搭建。国内对智慧养老的研究起步较晚,2014年才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专门探讨,老龄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式把虚拟网络和现实的老年养老问题联系到一起。国内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起始于2014年,之后几年的发文量迅速增加。由图2可以看出,自2016-2017年期间,智慧养老研究进入爆发时期,发文量增速飞快。其原因在于2017年卫健委、民政部和工业与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智慧养老计划(2017—2020年)》,并在同年陆续发布了几项相关的智慧养老规划,旨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提供健康科学的智慧养老服务。由于政策大力倡导和技术创新不断,2017年之后,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热度不减,每年的发文量持续上涨,可以预见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之时,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学者都对智慧养老领域十分的关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探讨“互联网+”、大数据、云端平台等虚拟空间与现实的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现实科技产物相结合,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养老、医疗和家居方面的困难。
图2 发文量统计图(文献仅统计到2021年10月17日)
(二)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科研合作网络分析是通过对作者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探究科研活动的交流情况,如科研作者之间的连线可以识别出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科研交流活动越频繁,学科之间的合作越多,某领域的发展也会愈加成熟。本文通过使用CiteSpace文件计量软件,对作者和研究机构为知识单元,选择共现关系,得到关于科研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学者的姓名或者研究机构、连线与节点,其中作者和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越多,则节点越大;连线代表作者和作者、作者和研究机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次数越多,连线越粗,没有连线的则目前没有进行过合作[6]。由知识图谱可以看出,节点越大,在该领域的贡献越多,连线越粗,双方合作越频繁,越可能形成整体或者区域合作网络关系。
图3 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知识图谱(2014-2021年)
1.核心作者分析
表1 核心作者数量表(2014-2021年)
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但是核心作者研究方向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智慧养老领域中,朱庆华、张博、雎党臣、廖初晖等学者,研究智慧养老的不同方面,值得关注和探讨。朱庆华教授基于真实平台数据,深入挖掘老年人养老服务数据,构建城市老年人用户画像,为城市老年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7]。张博提出现实社区养老服务面临许多困境,“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动下,社区养老迎来新的机遇,政府、养老企业和社区多个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8];睢党臣借鉴北欧国家芬兰在智慧养老探索中的养老需求精准化识别、服务及时供给、精确管理、技术支持等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养老服务精准化建设的国情,提出老年人数据摸底、研发居民评估工具等方面提出建议[9];廖楚晖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全局性最优协同视角,解决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碎片化困境[10];郭骅通过梳理案例和收集文献资料,明晰了智慧养老平台的内涵和特征[11]。智慧养老平台是以信息为基础,技术为核心,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信息技术平台,由技术平台和市场平台两部分组成,具有快捷、简便和精确的特征,为老年人群和养老产业服务,促进智慧养老的创新。
核心作者对智慧养老领域的探索更加深入且具有前瞻性,同时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文献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跨越了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多个学科,涉及养老、医疗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多个专业的内容,研究地域从国内到国外,总结了外国先进的智慧养老精准化服务经验,希望推动智慧养老领域的发展。通过对核心作者文献的研究,加深对智慧养老的了解与认识,发掘智慧养老的内涵,给予其他研究者启发与引导探索方向。
2.科研机构分析
以科研机构为知识单元,分析科研机构之间的共现关系,能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合作网络。通过图3可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发文量最多,除此之外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都比较多。在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机构涵盖范围广,相比于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多是以高校与研究院为主,在新兴的智慧养老领域,研究机构包含高校、研究院和公司,因智慧养老涉及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领域,所以有科技公司参与。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较少,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暂时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但是仔细研究能够发现,其中形成了几个研究群落。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例,与它相连接的是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等机构,表现出机构内部与相邻地域优先合作的态势,基于地缘关系,高校内部各个学院之间进行合作,并且与邻近的高科技公司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
(三)关键词聚类及研究关注点分析
1.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对某一研究领域出现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选择关键词生成,得到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由图4可知,节点为198,连线为405,密度为0.0208,采用LL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智慧养老领域的热点话题。通过CiteSpace运算可以得出:Q=0.6676,S=0.9212,在Q大于0.3,S大于0.5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关键词聚类效果较好,图4的知识图谱符合条件,能够反映出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共产生11个核心聚类群,筛选掉重合词语,在结合“养老”的经典主题与“智慧”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最终得出6个聚类核心词:#1智慧养老、#2物联网、#3供给侧改革、#4养老机构、#5医养结合、#8智慧居家养老。
2.研究关注点分析
将关键词聚类转化为时间线图谱(如图5),形成了11个聚类群体,根据上文筛选出六个核心关键词:#1智慧养老、#2物联网、#3供给侧改革、#4养老机构、#5医养结合、#8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研究开始于2014年,时间线从左往右依次显示了随着时间推移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主题之间的联系。结合关键词时间线图,可以看出智慧养老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变,智慧养老研究早期发展较为缓慢,主要集中在为老年人寻求新的养老服务模式;2016年之后智慧养老开始扩展到居家养老、医疗领域,与智能网络相结合;2018年前后,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特征,扩展到机构智能养老,在供给侧一端为养老提供支持;近两年,大力推广智慧养老,在家庭养老中普及智能设备,形成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以上结果与中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轨迹相符,软件输出结果可信度高。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
(1)智慧养老
由图4和图5可知,我国对智慧养老的研究开始于2014年,“智慧养老”“老年人”“银发产业”“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模式”“互联网+养老服务系统”等关键词之间有连线。智慧养老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出现的。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最初集中在老年人和网络的连接困难,老年人克服科技恐惧和网络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的平衡等[12]。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主体数量增多,银发产业随之兴起,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13]。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助推下,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和服务思路改进,提供量身定制和充满人情味的养老服务[14]。近年来,随着智慧养老的普及推广,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建设,武汉市以E-脉手表为工具,为武汉市的6863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北京市的智能养老基地建设、天津市开发“4+X”服务模式、合肥市开通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等实践的基础上,为社会养老产业的创新提供经验[15]。
(2)物联网
物联网与智慧养老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养老领域的革命性进步,技术的发展从开始的萌芽逐渐成熟,需要设定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发挥技术在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撑作用,推动养老服务的科技创新,提高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16]。智慧养老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以技术为支撑、信息为依据、业务为导向,构建具有强烈物联网特征的技术平台和市场平台,满足高龄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智能化的趋势不能逆转,物联网实现了对物品或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多系统互动的智能养老体系架构逐渐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效率提升,对智慧养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注入动力。但社会和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接纳能力跟不上技术的更新迭代,需要从伦理层面上考虑,智慧养老服务的角色和功能,树立“人文型智慧养老”的理念,理清智能技术和高龄老人之间的博弈关系[17]。
(3)供给侧改革
十四五时期,积极的人口老龄化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让老年人享受生活,创造人生价值,首先要在供给侧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与“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交互设计”相联系。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9亿,传统家庭和机构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必须进行养老服务供给改革。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两会”报告上也对智能养老的供给改革提供了指导意见,支持建成智能家居系统。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化和精细化的服务,老年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接纳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推广的影响,在国家的鼓励和倡导下,一项智能养老设备的利用率,会显著的提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出现,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规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以及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必须加快养老服务产业供给侧改革,保证智慧养老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养老产业链。
(4)养老机构
在智慧养老发展过程中,养老机构智能养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上文图表可知,“成本创新”“互联网+”“供需”是与智慧养老机构相关的关键词。智慧养老机构和智慧居家养老不同,它按照性质分为公共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机构面对的人群多半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智慧养老机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成本创新成为养老机构的重心。养老机构引入大数据、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我国养老机构存在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和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以及养老机构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18],智慧养老机构的发展,引入智能设备和产品,实时检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缓解供需矛盾,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破解人口老龄化衍生问题。
(5)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起来,达到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医养结合”的研究开始于2016年,与其相关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措施之一,我国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率高、失能率高,有将近1.8亿人患有老年慢性病,超过4000万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完善,离不开医疗卫生的保障。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需要医疗和养老的双重资源支持。但目前医养结合总体服务效率低、入住率不高,影响机构营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只有整合各项资源,设立合理的优惠政策,设置规模合理的医养机构,扶持民营医养机构等方面改善,才能合理地利用医疗和养老双重资源,妥善的处理医养供需矛盾[19]。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我国养老和医疗保障衔接更加顺畅,为高龄老人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国家倡导支持三百多个培训医疗结构转化为普惠养老机构,保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晚年生活。
(6)智慧居家养老
智慧居家养老是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智慧养老领域占据中心地位。智慧养老按照智能设备应用的场所,可以划分为智慧居家、机构养老、医疗养老和城市养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流,依托智能和产品,智慧居家养老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起来,在老年人的住所(一般指家庭住房)安装智能装备,使得老年人能享受智慧服务。养老服务的提供一般由社区担当,为居家老人提供打扫卫生、缴纳水电费、买药按摩等服务。年轻人作为家庭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和参与者,提供老人日常生活所需和精神慰藉,但年轻人普遍对工作投入较多的时间,难以时时关注老人情况,尤其是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或者距离较远,不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满足养老需求开发了新渠道,社区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服务,家庭成员提供精神慰藉。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智慧养老实践中推广普及范围广,各省市都有实践的先例。结合上文的图表,可以看出智慧居家养老是未来研究热点,专家学者对智慧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层面的探究。如姚兴安基于安徽省入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对智慧养老服务老年人感知有用、易用并且主观规范,就会增加对养老服务的使用;其次,基于居家养老服务国内外的经验与启示层面的研究[20]。如睢党臣借助芬兰精准化养老服务的建设经验,提出开发老年人需求评估工具,调查老年人详细的动态数据,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分类,上层监督养老服务运行等建议。此外还有对社区养老供需矛盾的研究,学者从供给或需求方面寻求改善措施。
四、结论与展望
养老是社会保障研究的经典主题,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智慧养老是在现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发展起来的养老模式。随着中国智能网络的建设、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智慧养老的内涵必定更加丰富,拓展到多个领域。目前,智慧养老新模式的出现,为幸福养老开发了一条新渠道,但尚未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智慧养老不断发展的目标。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中的研究文献,选择2014-2021年关于智慧养老的161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探寻智慧养老领域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等知识图谱,把作者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出来,同时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表述出来。分析得出智慧养老领域中的核心作者为朱庆华、张博、雎党臣、廖初晖等学者,他们对智慧养老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他们的研究指明了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但目前作者合作网络群还尚未形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打破其他研究领域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产生了因地缘关系而合作的高科技公司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关键词聚类分析中,根据养老经典主题和时代特征,筛选出6个核心关键词,分别是#1智慧养老、#2物联网、#3供给侧改革、#4养老机构、#5医养结合、#8智慧居家养老。在时间线图中能够看出关键词出现的时间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智慧养老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即养老模式的创新。在智慧养老的大趋势下,结合信息化和“互联网+”、物联网等飞速变化与发展的特征,养老模式出现了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医疗养老、智慧机构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值得学者们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
(二)未来展望
智慧养老在我国研究开始时间较晚,但养老作为多领域研究的经典主题,已经有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智能”+“养老”的养老新模式出现,助推了养老领域的发展。智能产品的出现,能够精准和精细的反应老年人服务需求,满足多样化需要。智慧养老新模式成为探寻解决养老问题了又一新渠道,但目前针对智慧养老的研究多集中在智能产品对老年人生理需求的关注,没有注重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的需求;关注老年人使用智能服务的影响因素等定量研究,忽视智能服务的可提供性,专业护理人员缺失的问题;积极学习与借鉴外国先进智能服务模式与经验,缺少对国内智慧养老实践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智慧养老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尚有许多方面等待探索与开发,对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正是方兴未艾之时,未来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与深入,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