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康养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2011-2020年文献综述
2022-04-08赵恒伯吴海波许春燕
张 彪,赵恒伯,吴海波,许春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1)
一、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从大众旅游向个性化、健康化旅游转化。作为一种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身心为动机的高需求层次活动,以康体养生为目的的中医药康养旅游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何谓中医药康养旅游,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未能达成一致共识;加之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存在偏差,结果导致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缓慢。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梳理了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康养旅游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二、国外研究综述
以“健康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康养旅游”“中医药康养旅游”为主题词,通过“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并无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概念,但与该旅游模式相关的医疗旅游、健康旅游与康养旅游的研究较为丰富。其中,尤其以医疗旅游相关文献发文居多。2011年至2020年间,有关医疗旅游的文献发文量每年均在100篇以上,2014、2015两年发文量甚至都超过了两百篇。健康旅游及康养旅游相关发文则相对较少,每年的发文量均不足百篇。笔者对上述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外与康养旅游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概念的研究
国外有关中医药康养旅游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医疗旅游、健康旅游与康养旅游的界定。
1.医疗旅游
Buzinde Christine N(2012)认为,医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与休闲旅游相关,即寻求乐趣、放松、逃离日常生活带来的身心压力和紧张,有目的的逃离医疗限制[1];JohnConnell(2013)将医疗旅游定义为患者进行长距离的旅行或者到国外去,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安排,获得有益的医疗服务[2];Mathijse(2019)认为,医疗旅游是患者为了寻求医疗服务从自己的国家前往别的国家获得健康的一种行为[3]。上述情况表明,目前学界对医疗旅游的概念仍未形成共识。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定义。详见表1。
表1 部分国外学者/机构对医疗旅游的定义
2.健康旅游
有关健康旅游的内涵,学者们各抒己见。PaulineJ. Sheldon(2011)认为,健康旅游是将游客生命、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旅游方式[4];HungVCS与KUCUKUSTAD(2013)则认为,健康旅游是比医疗旅游包含更多内容的概念,并将健康旅游分为医疗旅游与康养旅游[5];HunterJones(2013)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健康旅游的概念过于狭窄,不能只局限于一些疗法,同时应包括更多的保健服务[6];Loh(2015)将健康旅游定义为消费者出国旅行以获得健康服务的活动[7];世界旅游组织则认为,健康旅游是将国家自然资源,特别矿泉和气候资源开发为健康旅游产品。国外对健康旅游的概念研究多涉及服务过程与服务内容,但无论服务过程还是服务内容,均涉及康体养生。详见表2。
表2 部分国外学者对健康旅游的定义
3.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的概念缘起于古希腊与罗马帝国时代温泉。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养与旅游的融合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Reisman(2011)认为,康养旅游是一种防治疾病的一种旅游模式[8];VoigtcBrowng(2011)指出,康养旅游是一种注重放松、休闲、逃避常规等的一种旅游形式[9];伯尼尔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所(2015)把康养旅游定义为,民众为了保持或促进自身健康而产生的所有旅游活动和现象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康养旅游是达到幸福的专项度假旅游形式,最终使游客获得幸福感;1959年,美国医生HalberDun将康养旅游定义为,一种个人高水平的健康状态,这种健康应该取决于其在特定环境中身体、思想、精神与状态的总和。可见,目前国外对康养旅游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详见表3。
表3 部分国外学者对康养旅游的定义
(二)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类型的研究
梳理文献发现,作为我国独有的词汇,国外并没有直接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但间接研究较为丰富,如森林康养与温泉康养。
1.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黑森林。民众发现,黑森林对人体大有裨益,因此,前往黑森林进行康养民众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德国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森林浴场。法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极为重视对森林康养旅游的推行,森林康养因此在这些国家大放异彩。邓三龙(2016)在对荷兰森林康养进行探讨时指出,荷兰的森林康养利用较好,每公顷的森林能够接待上千名游客[10];乔丽霞(2017)从法律角度,指出韩国于1982年创立自然康养林,同时制定森林康养基地标准,并颁布了《森林福利促进法》,将森林康养纳入了国民福利体系。截止2020年底,该国已创立了400余处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了较全的森林康养体系以及配套服务设施[11]。此外,法国的部分地区还实施了森林浴项目;瑞士为了促进民众健康,主持建造了500余处森林健康场所;英国在众多森林中也开辟了健康步道。在对上述资料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国家国土面积与森林面积并不大,但森林康养基地数量颇多,且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相当成熟。反观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则仍有待深入推进。
2.温泉康养
最早的温泉康养源于古希腊与罗马帝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政府对温泉康养极为重视,尤其是日本与欧洲一些国家。因此,温泉康养也成为了这些国家经济的重要贡献点。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对于温泉康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等方面。
现状方面,KosicK与PivacT(2011)等人探究了美国巴卡热矿水的特点以及开发温泉康养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12];吴繁(2012)指出,日本著名的温泉康养基地是根箱温泉小镇;该基地起源于15世纪中期,成型于19世纪中期,整体开发于20世纪晚期。当下,到日本进行温泉旅游的游客,每年高达1.4亿人次以上[13];薛然(2018)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发展温泉康养面临的现实问题[14];王孔炼(2019)则重点阐述了文化对日本发展温泉康养起到的作用[15];沈安娜(2019)从温泉数量、种类、质量等角度阐述了日本发展温泉康养的现实特点[16]。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游憩方式、度假氛围、专业服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德国巴登、英国巴斯、泰国等地区的温泉康养;也有从口碑角度探讨温泉康养的文章,如梁凤英(2015)分析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巴拉顿湖与黑维兹的温泉小镇口碑对温泉康养发展的影响作用[17]。
产业发展方面,鲁钰雯(2018)指出,法国政府将依云小镇、薇姿温泉小镇、达克斯温泉小镇等温泉康养进行产业化[18],核心是温泉康养的疗养产业链,这也是国内外游客到法国进行康养的主要原因;叶萍(2019)在《日本温泉旅游产业发展》一文中指出,日本将产业进行集群化,形成完整的温泉康养产业链,推出集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产业化服务[19];吴国富(2012)指出,德国、匈牙利等国不仅把温泉产业发展成为医用保健、健康保养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把温泉疗养纳入了医保范畴,也就是说,一个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去温泉治病、疗养,然后可以报账[20]。
经济效益方面,DraghiciCC、PintiliiRD和PeptenatuD(2015)等人分析了罗马尼亚温泉康养对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21]。王玲(2019)认为,法国政府除了发展温泉康养获取经济效益外,打造依云水、发展药妆产业也是其经济增长点,2015年法国药妆市场规模达17.5亿美元[22],而依云小镇的70%财政收入均来自与依云水相关的产品。易伟新(2012)重点探讨了日本温泉酒店的管理对企业经济的巨大作用[23]。梳理文献发现,较多国家都将和温泉康养有关的产业作为一种财政来源(1)注:本部分数据来源自GWI的《2018年全球健康经济监测报告》。。因此,国外的的关注点也自然而然聚焦于和温泉康养有关的方向。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总结归纳出了温泉康养的发展现状。
(三)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目前,以印度、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凭借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和特色的健康资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对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多是从现状出发,直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JitenderPalSingh(2015)探究了印度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可带来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在发展健康旅游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将印度发展成为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24];RoryJohnston与CrookValorieA(2016)等人指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健康旅游的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并确定了该地区健康旅游发展的四个驱动因素与阻碍因素,以此针对阻碍因素做出解释,推动该地区健康旅游的科学发展[25]。
(四)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方法的研究
梳理资料发现,有关中医药康养旅游相关的文献研究,国外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如KhalilMomeni(2018)基于一项定性研究,分析了伊朗阿塞拜疆的健康旅游发展的障碍,并对此提出解决措施[26];BlakeS(2020)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价值共创对医疗旅游产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该国医疗旅游的可行性发展对策[27];TatHueiCham(2020)从品牌形象出发,指出品牌在医疗旅游中的巨大作用[28];Hyun-JeongBan(2020)从医疗旅游的过程中,将健康信念模型引入研究,对医疗旅游也是一种促进[29];MonikaBoguszewicz-Kreft(2020)等人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以医疗旅游为核心,对年轻消费者群体进行国际比较[30]。除定性的研究外,也有部分成果结合定量分析探讨健康旅游的发展,在健康旅游与医疗旅游的研究中,虽然有定量分析,但重心仍以定性分析为主。
三、国内研究综述
梳理国内相关文献时发现,国内康养旅游发展起步晚,相关研究明显不足。2016年以前,国内常常围绕养生旅游开展研究,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国内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文献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后,每年的相关发文量均在130篇以上,2017年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165篇。但总体来说,文献数量仍是较为匮乏。深入分析上述文献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常聚焦于以下若干问题,即资源、类型、定性方法的运用以及现状与对策等。
(一)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条件的研究
马仁锋(2015)、潘雅芳(2015)等人指出,江苏和浙江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富饶的药植资源省份,省内借助这些优势,积极发展森林康养,造福当地民众,也吸引着全国各地人游客进行森林康养[31,32];邓金春(2016)和李济任(2018)认为,优越的山林资源,富集的康养资源(气候、负氧度、海拔、水质、药植等),深厚的医养文化为广西、辽宁等地区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奠定了基础[33,34];李梓雯(2017)将优越的生态区位和丰富的林业资源条件视为四川与浙江等地区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坚实基础[35];吴海波(2019)在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禀赋、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深邃的中医药资源基础上,也指出悠久的杏林文化,源长的旴江医学,悠久的中药炮制技术是江西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不可或缺的优势[36];陆勇(2019)、庄晓纯(2019)等人除了对广东观音山、莲花山自然资源的探讨外,更是重点阐述了国家森林公园的名声,吸引国内外游客进行疗养,积极推进森林康养旅游[37,38];安轩华(2018)和艾前进(2020)也从森林资源角度出发,探究了湖北与湖南部分地区森林公园与林业资源的优势,以此积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39,40];杨红波(2018)除了对充裕的林业,富足的中医药疗养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探讨外,同时指出数量较多的湖泊资源都是云南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坚实基础[41];孟长海(2020)从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出发,重点探讨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对河南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42]。详见表4。
表4 部分国内学者对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类型的研究
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常常围绕森林康养与温泉康养展开,但作为千年文化古国的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康养资源,能够起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潜在作用。因此,古镇文化康养在国内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1.森林康养
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从森林具有的健康效益出发。陈晓丽(2016)认为,森林具有净化空气、产生负氧离子、释放芬多精、调节心理的作用,同时,也呼吁国内的部分省份可以借助森林的优势发展森林康养,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3];王恩峰(2016)也认同森林康养对人体大有裨益的观点,不过他将康养形式划分更加具体,如森林漫步、森林沐浴、森林休假、森林疗养等,同时也指出森林是一种资源,森林康养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44];黄艳华(2019)在分析国内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后,认为森林康养是具有游憩、保健、治疗与养生等作用的一类活动[45];覃芳葵(2019)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探讨了短期森林康养对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肺功能的影响,一致认为短期森林康养可能有助于中老年女性小气道阻塞和病变的缓解和逆转[46];郑贵军(2019)则从产业角度出发,分析了森林对人体具有诸多益处,以此可以作为疗养、康复的综合性产业[47]。综上,森林具有的康养功能被社会各界一致认可。但除了对森林康养的研究外,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泉康养。
2.温泉康养
国内对温泉康养的研究与森林康养一致,主要聚焦于温泉发展现状与温泉产生的巨大健康效益。沈雁飞(2011)从温泉养生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如何提升温泉康养的品质,探讨了温泉带给民众的健康效益[48];孙晓生(2011)则从温泉康养的发展历史出发,并认为温泉主要依靠物理效应(温度、浮力、压力)和化学效应(微量元素)来综合发挥养生保健效果[49];周颖(2016)在阐述温泉康养现状时,并提到安徽黄山温泉、辽宁汤岗子温泉、陕西华清池温泉、云南安宁温泉、象鼻温泉与江西庐山温泉都能够为人体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50];邹凤莲(2015)则从温泉康养产品角度出发,通过对庐山星子温泉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并表明了温泉能够达到的养生目的[51];朱颖(2020)等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温泉康养能够提升民众健康生活水平并鼓励在当地积极鼓励发展温泉康养[52]。
(三)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查阅资料发现,诸多学者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多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上进行研究。汪文琪(2018)在探讨中医药康养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后,提出除了优化产业机构、打造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外还要整合相关的资源与宣传中医药康养旅游,以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53];赖启航(2016)等人则从四川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面临的问题出发,指出要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产业园等方面促进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发展[54];王瑷琳(2017)在探讨国内民众健康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以及国内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后,认为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也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善的政策支持[55];凌常荣(2018)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好中医药康养旅游,应从树立康养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挖掘文化、加大宣传等角度下功夫[56];易慧玲(2019)则运用案例法解读分析了国内康养旅游的阶段发展特点,认为除了人才、品牌与政策支持外,更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推进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健康发展[57]。
(四)关于中医药康养旅游方法的研究
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量化分析不可避免,但梳理资料发现,国内外对中医药康养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重心仍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周雪娟(2020)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了四川在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过程中的气候、资源、民族文化的优势;基础设施不足,知名度不高,人才缺乏,市场粗泛的劣势;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大的机遇,以及竞争激烈、产品同化的威胁[58];沙莎(2017)基于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国内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指出要构建定制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提供经验借鉴,以推动国内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健康发展[59];杨红波(2018)通过交谈、文献分析等方法找出了云南康养旅游存在法规滞后、基础设施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人才库、重视品牌打造等方面促进云南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发展[34];除了定性分析的研究外,也有少许定量分析的研究,如何莽(2017)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到了游客最关注的康养资源,并针对关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培育游客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认同[60]。尽管有定量分析的研究,但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随机20篇文章中仅有6篇定量分析。详见表5。
表5 定性与定量文献资料对比表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梳理与中医药康养旅游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对医疗旅游、健康旅游与康养旅游的研究较为成熟,相关产业发展也较快,这得益于国外政府对康养旅游的支持。国内中医药康养旅游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相关产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梳理文献时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不足与缺陷也较明显。具体而言:
(1)研究内容上,国内外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多聚焦于类型与资源优势的研究,其他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此外,源于千年文化的康养小镇虽然也是国内关注的重点,但就资源优势的影响缺乏深入探析。
(2)现状与对策上,国内外多是从现状出发,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但文献资料应具有一定广泛应用性,仅是从现状问题出发提出解决措施,说服力不强、应用性不够,无法直接有效解决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缺乏深度,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够。
(3)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明显不足。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认为,未来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尽快统一中医药康养旅游概念这是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康养旅游涉及多学科知识,在统一概念时,应重点考虑跨学科定义。第二,避免扎堆式研究。作为新的旅游模式,在内容上应广泛汲取其他领域的研究思路。第三,完善中医药康养旅游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康养旅游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随着跨学科综合应用及个案研究成果的积累,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应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第四,丰富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目前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多遵循传统资源与产品视角,方法则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为此,未来的相关研究应该更注重量化分析,尝试使用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法深入探析影响机制。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要想弄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漫长的过程,有关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研究也不例外。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开展了深入而又细致的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相关研究其实并非十全十美,相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破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医药康养旅游实践的不断落地实施,相关问题还会更多、更复杂。面对中医药康养旅游永无止境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有关中医药康养旅游方方面面的研究必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