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院系级新生文艺晚会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2022-04-08梁宏亮
梁宏亮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上海 200241)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高校新生文艺晚会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体现和传承大学精神,帮助大学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又能够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审美修养和艺术品位,在“三全育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审美观新变化新需求,高校二级院系举办的文艺晚会如何加强美育与德育结合、艺术性与教育性并进,提高晚会举办质量,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育人舞台新形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对高校院级新生文艺晚会举办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华东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的一次迎新晚会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麻雀”式总结分析,探究高校新生文艺晚会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院级新生文艺晚会举办的重要价值
(一)传承大学精神,体现院系特色
大学精神需要借助文化符号和文化形式来进行传播。高校新生文艺晚会兼具文化传承、文体娱乐、宣传教育的功能,具有广泛的师生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从晚会的主题来看,每一次新生文艺晚会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常会站在学校发展、学院改革、师生同乐、学子成长等角度来确定晚会的主题,能够体现出大学精神文化传承。从晚会的内容来看,聚焦晚会主题,会编排各类与主题相关节目内容,特别是充分利用诗歌朗诵、小品话剧等语言类节目,承载学校和院系的精神传统和办学特色。高校新生文艺晚会通过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节目演绎,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了大学精神传播,有效促进大学新生对于大学精神的认同和传承。
(二)展示新生风采,促进新生融入
大学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等方面。高校新生文艺晚会,通常以歌曲、舞蹈、曲艺等形式展现广大新生学子的综合才艺,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最为鲜活的精神风貌。高校新生文艺晚会节目通常以新生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征集编排,或者有才艺的同学自愿报名选拔参加。在节目创意、编排、训练和合成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有效促进新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状态。
(三)丰富校园文化,创新美育教育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对于高质量的校园文化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新生文艺晚会能够有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高校新生文艺晚会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以将抽象的校园文化具体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并营造一个特别具有感染力观演情景,让广大师生进入其所营造的审美情境中,感受视听的刺激和快感,让新生在美育体验中提高艺术审美力、鉴赏力和判断力,也让新生进入校园就感受到高雅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高校院级新生文艺晚会举办的现状分析
高校二级院系每年举办新生文艺晚会可谓是“例行安排”,有的院系只能“旧调重弹”,有的却能够“常办常新”。以华东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为例,新生年均有700人左右。每年在新生9月入学后,开始筹备新生文艺迎新晚会,正式演出在10-12月之间择期进行。为了探究高校新生文艺晚会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特采取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参加该院一次新生文艺晚会的师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关调查结果与讨论分析如下。
(一)晚会参与的动力分析
从信息获取渠道和晚会参与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对现场观众晚会参与情况动力进行分析。从晚会信息获知途径来看,院系正式通知是同学们前来参加晚会的外部诱因。在接受调查的师生中,通过院系邀请或通知获知晚会信息占绝大多数,同学相互邀请、自己看到微信微博的占少数,说明官方渠道是信息获取主要渠道。从晚会观演的原因来看,晚会参与者对晚会本身的认知、态度和情感,为是否前来参加晚会的内部动因。同学们选择前来参与晚会原因由高到低是:(1)参加迎新晚会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2)一睹本院学子的风采;(3)为自己专业的节目加油;(4)凑凑热闹。综合分析,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做好晚会信息官方主渠道的信息发布工作,确保发布信息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文艺晚会本身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要从文化理念和学子风采的角度加强宣传力度,并使之与各专业的荣誉感产生联结,增加参与学生的参与感。
(二)晚会主题的创意效果
本次晚会的主题为“孟想show,on MY way”,其中“孟”和“MY”代表院系名称,一语双关,寓意在孟院(MY)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每位学子都将践行自己(MY)为之奋斗的“梦想”。主题的确定灌注了晚会组织者对校园文化的目标追求,也期待新生能够通过此场晚会更进一步融入大学生活,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晚会主题非常好、新颖有创意或者很好、比较新颖,但也有个别观众觉得一般。综合分析,晚会主题是一台文艺晚会的“灵魂”,直接关系到晚会的构思创意、节目选排、演员挑选、舞台风格等,一个院系应当打造具有本院系特色晚会品牌。
(三)晚会元素的整体评价
调查对象对于本次晚会构成要素的综合评价普遍较高,选择满意、非常满意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1)晚会现场的气氛;(2)节目的形式和内容;(3)场务人员的素质(4)晚会的串场视频;(5)节目与现场观众的互动;(6)晚会现场整洁和秩序;(7)演员的服装造型;(8)舞台背景海报;(9)礼仪接待工作质量。其中,还出现了2位观众非常不满意礼仪接待工作质量。综合分析,与晚会节目和内容相关的核心要素观众满意度都在80%以上,其中现场氛围满意度最高为88.76%,这与组织者的精心创意、组织和运作有直接的联系;而与晚会相关的辅助要素如舞台设计和服装造型则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受晚会经费的限制,很难用较少的经费投入做出很宏大的舞台效果。而现场的礼仪接待工作质量评分相对较低,从筹备工作的节奏来看,晚会现场当日需要统筹的工作体量很大,现场礼仪和组织是保证晚会正常运行的最后关键环节,需要进行提前安排。
(四)晚会节目的演出质量
本场晚会节目质量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除了京剧《四郎探母选段》外,得分都在4以上,其中辅导员节目《我们的时代》得到了4.5的高分。此外,语言类节目的评分(平均分4.33)通常高于歌舞类节目的评分(平均分4.17)。推测与节目的表现形式相关,语言类节目与歌舞类节目相比,表现形式多样、传播内容多元、观众体验直接、调动情绪效果好,利用好语言类节目的形式优势,做好语言类节目是摆在晚会组织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京剧《四郎探母选段》获得最低分,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对于国粹京剧关注度和理解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该节目在编排的过程中节目质量有待提高造成的。
从晚会节目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视角进行分析,各项节目评分依次为:(1)主持人亮相4.17;(2)开场舞4.29;(3)语言类节目(新生生活小品)4.28;(4)歌舞类节目(歌伴舞)4.22;(5)语言类节目(相声)4.15;(6)歌舞类节目(歌曲串烧)4.11;(7)戏曲节目(京剧)3.93;(8)歌舞类节目(街舞)4.43;(9)语言类节目(反串古装小品)4.28;(10)歌舞类节目(辅导员节目)4.5;(11)歌舞类节目(歌曲串烧)4.03;(12)语言类节目(新生梦想小品)4.42;(13)歌舞类节目(主题曲)4.21。晚会节目观众整体评价前半场低于后半场,说明观众的体验是逐级深入的。节目质量评价的起伏背后所反映的是观众现场反应的心理起伏,一台成功晚会需要层次递进的节目编排。
(五)演职人员的筹备体验
调查演职人员对晚会筹备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和非常满意两项)由高到低排列为:(1)晚会当天工作人员与节目的配合;(2)晚会当天的灯光、音响效果;(3)节目联系人的前期场务统计工作;(4)晚会当天的道具、话筒管理86%;(5)晚会当天演员候场及上场的秩序;(6)节目审核方面的总体工作安排;(7)晚会当天彩排现场秩序;(8)晚会当天演员位置安排;(9)晚会当天演员化妆秩序;(10)晚会当天晚餐准备。综上分析,演职人员对于晚会筹备期和晚会表演时的一系列工作都有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对如现场演员位置、化妆秩序和晚餐准备等现场勤务满意度并不高,晚会筹办中要充分重视演职人员的需求。
(六)现场观众的观演体验
被调查者普遍对于晚会有较好的认同感,观演体验很好的被调查者达90.45%。大部分人表示将会向他人推荐新生晚会并会继续关注下一年的晚会。综合分析,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突出的文化品牌,要从树德育人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既要有精细化操作的小活动,也要有综合性、范围广的大活动,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活动,这个组织就会变得乏味、变得平庸、没有生气、没有创新的劲头。而且这种轰轰烈烈的大活动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更应该是把整个学院的育人理念高度竖立起来,把学生的进取精神振奋起来,把教育的价值取向推广开来,让学院的学子感受到一种整体性和一种光明前景。
三、高校院级新生文艺晚会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晚会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形式的流畅和内容的灵动
流畅是一台晚会在形式上的外在要求,而灵动则是内容上的内在要求。一台好的晚会,不仅要形式流畅,而且还要内容灵动。晚会节目、视频与主持人串词既要框定在晚会的各大模块内的小主题中,又不失承上启下的特点。组织者在编排节目时,在晚会节目的顺序上,第一个开场舞奠定整台晚会的基调,最好先声夺人;在随后的各个板块中,每个版块放置一个语言类的节目,两个歌舞类的节目,交错编排,避免同一类节目反复出现观众审美钝化;最后从活泼、娱乐性较强的小品等节目中把晚会的主题拉回升高到“校园主题曲”为晚会最后定调。晚会的节目顺序编排,也通过语言类、歌舞类以及其他类型的节目的穿插达到了最好的视听效果。在编排节目时要考虑两条主线,一条认知线,是晚会的内在灵魂,用于升华晚会的主题;一条现场情绪线,是晚会的效果保证,用于调动现场的气氛,一台好的晚会应当认知线与情绪线互动,用情绪来调动认知。观众的情绪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编排节目时可以将娱乐性比较强的几个语言类节目往后压,使晚会后半场更加的精彩,从而达到现场观众的满意度上升,最后定格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二)晚会的亮点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情绪和现场的节奏
一台好的晚会需要对观众的情绪调动收发自如,调动观众的情绪主要靠节目的编排,编排中的亮点设置是其中的关键要点。在晚会一开始就要调动好现场观众的情绪,情绪是有限,当观众的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有一个平台期,有节奏地用节目中的亮点进行调控。晚会亮点通过一些特色节目呈现,例如,本文调查的晚会中,创意节目《我们的时代》,通过黑暗中的一束束荧光吸引观众眼球,并且将辅导员异于平常工作的一面展现在同学眼前,引起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街舞串烧&B-Box&Rap《歌舞青春》,通过完美的视觉和听觉结合,用现代化的表演形式,展现出青春洋溢的学生朝气。相声《华师见闻》,小品《东游记》等节目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观众哄堂大笑的同时,还将大学和院系的独具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晚会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喜好和主题的升华
一台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现场观众是最直接的感受者,也是演出效果最为权威的评判者。节目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响应,所以在晚会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喜好,同时注重主题的升华。例如,本文调查的晚会中,串场视频紧紧扣住晚会三大模块的小主题——“美丽的邂逅,舞动的青春,绽放的梦想”而拍摄,分别展现了新生们开学第一天的兴奋与喜悦,道出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以及新生对大学生活和院系生活的初体验,视频中还有导师们传来的殷殷教诲。对晚会的串场视频感到有创意和非常好的满意程度超过80%。而就所有的语言类的剧本而言,都是经过组织者逐字逐句结合学校文化特点修改完善的,而组织者在晚会节目审定的过程中就始终以“贴近同学的思想和生活,充分体现学院的追求和特色”来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实现对当今一个时期学生审美品位的满足,展现出价值内涵,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精神意蕴。
(四)晚会的筹备要充分考虑同学的感受和晚会的质量
晚会在确定主题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工作。组织者要统揽晚会全局,深入挖掘好的节目形式,提高晚会的质量保证晚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院系与学校层面相比,资源相对有限的,可挖掘的节目形式主要包括歌唱类、舞蹈类、语言类、乐器类和武术魔术等。组织者要把控细节,增强与演员联系,关心演员排练情况,督促排练进程。对于布置场地等工作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将晚会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最小化。比较容易忽略的细节是,入场的礼仪安排、座位安排、人员衔接等现场细节,这些细节对于观众的观演体验常常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做到演职人员与工作人员,负责人员与指导老师即时沟通、通力合作,才能让晚会举办有条不紊,让晚会举办质量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