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媒体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沿问题研究*
2022-04-08陈立博
陈立博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一、公共艺术的主客体关系演进
哈佛大学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全面介入城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城市文化重要载体的公共艺术无论在自身艺术内涵界定还是外在形式的演绎上都得到飞速发展。传统的公共艺术以视觉为主导,注重公共艺术的精神和文化属性,而融合了交互媒体的公共艺术,除了关注传统公共艺术本体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之外,公共艺术自身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语言也再受到交互媒体的加持下,更加的丰富多元。更重要的是交互媒体拉近了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能够参与到公共艺术当中,让公众通过多元感官、多样材料、多维媒介和数字科技体验沉浸式的公共艺术,让公共艺术为城市和公众带来更加多元的城市文化符号。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几乎可以贯穿整个城市的发展和人类文明历程。公共艺术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是以艺术为媒介来表达艺术、城市和公众之间的文化现象。公共艺术的是20世纪由美国提出的概念,在没有公共艺术概念之前,具有公共精神和公众属性艺术形式会以其他的概念或命名存在。公共、公众和共享性是衡量公共艺术的重要标尺。传统的公共艺术以雕塑、壁画、工艺品、地景艺术、构筑物等形式为代表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而新型的公共艺术将新媒体、互动装置、交互媒体等信息时代的媒介与公共艺术相结合,让公共艺术与时代相融合,以“艺术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引导,激活并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1.被动式的观赏
传统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是一种被动性关系,公共艺术以品的方式摆放在公共空间当中,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由于受到当时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因素制约,每个时期都会代表那个时代特征的公共艺术出现,以公共艺术为媒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在原始社会,那些被刻画在岩洞中或岩石上的原始绘画,由于被许多人看到,这种原始绘画就具备“公共”属性,可以称为早期的公共艺术。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社会的阶级分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的合理合法性,会用具有“公共”性的艺术品和工艺品作为媒介,来渲染和增强公众对其统治性的认同感,从而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功能更加多元,相当多具有“公共”性的雕塑和壁画被永久陈列和摆放在城市的核心公共空间,这些陈列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便具有公共艺术属性。以上列举的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是一种强制的被动型欣赏关系。
2.互动式的参与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现代城市的规模和体量日益扩大,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多元。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城市的“公共”性水平在不断攀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强,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从被动关系逐步转变为互动关系。在观念上,公共艺术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在逐渐打破“品”的概念,让艺术的表现题材更加多元,让公共艺术更多的关注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故事和城市记忆等文化主题使得公共艺术打破了原有观念束缚。在材料和制作技艺上,传统公共艺术一般以铜为代表的金属材料,或是以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等代表的石材为基础,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长期摆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由于受到工业化影响,以不锈钢、铁、铝、合金等代表的新型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公共艺术,让公共艺术的形式更多元、材料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和形式感。制作工艺上,除了传统的铸造工艺外,还融入了新的焊接、模压、拼接、模数、数控加工等新的工艺方式,公共艺术的加工制作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尝试让更多样化的材料和更纯粹的艺术表达应用于公共艺术,更能够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时代感。公共艺术与公众的联结更加紧密,公共艺术与公众从被动关系发展到互动关系。
3.交互式的体验
人类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发生巨变,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在重新定义和重构,人们的交流空间和传播的媒介都在发生重大转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也在从互动关系向交互关系演进。从空间维度来看,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以物理的现实空间为主体,而新的空间界定是以现实和虚拟的混合空间所重新定义。传统的城市以广场、街道、社区等为代表的公共空间,由于城市功能和空间定位的重构影响,一些具有公共性的主题文化新空间出现在城市当中,在这些公共空间当中的艺术要具有特殊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功能性,公共空间的类型更加的多元和精细化。从感官体验上来看,传统的公共艺术是以视觉为主导的艺术形式,而新的公共艺术更加注重多维的感官体验,注重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空间、人的协同关系。公共艺术更加强调公共艺术的公共文化属性,以及它的生长和可持续性。多维的综合感官体验,较比单一的视觉呈现要更加丰富立体。从传播媒介来看,公共艺术在从单一的、静态的视觉符号媒介向多元的交互式媒介转换。随着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信息的传播方式、多媒介的技术发展,使公共艺术的交互形式和视觉载体更加丰富多元,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视觉化的雕塑、壁画、装置,它还可以是重新建构的空间、展演的活动事件,为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活力注入新鲜血液,萌生出新的种子。
二、单一视觉到多元感官的探索
1.光与影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光与影运用于公共艺术当中,能够创造出超现实的奇幻空间。英国艺术家利兹.韦斯特在英国的一座教堂里,运用光影与色彩作为设计元素,将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彩色圆形镜面,让彩色单元体通过空间中的反射与折射,让教堂内部空间充满丰富的光影和斑斓的色彩。这些光影和色彩与建筑的结构之美充分融合,在建筑空间当中营造出一种丰富梦幻的空间感。公众置身于作品当中,可以在彩色圆盘中看到自己,让公众与作品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互动关系,同时与空间和环境融为有机的整体。美国艺术家凯瑟琳.威杰里善于将新的媒介材料、现代的数字科技与自然元素的色彩与形式感进行同构融合,用光影创造出具有动感与形式美感的奇幻空间。英国艺术家克里斯.伍德将一种无色透明的高科技材料,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下,营造出浪漫的、光影丰富和七彩绚烂的光影效果。这些公共艺术将光与影进行融合,拓展了公共艺术的艺术维度。
2.视和听与公共艺术的结合
视与听的融合应用于公共艺术,让公共艺术兼顾了“视觉”的美观性和“听觉”的互动性,营造出一种趣味互动的多维体验。日本艺术家铃木尤里创作了一组由六个大小不一和色彩各异的交互式声音组件构成的声音公共艺术作品。作品以金属为基础材料,表面喷涂彩色的油漆,让公共艺术作品具有较好的造型美感和丰富的造型色彩。这些喇叭造型的声音组件会根据公众发声和聆听的位置不同,而让声音产生不同的趣味变化,让公众在欣赏公共艺术的同时与作品产生互动关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聆听感受。新西兰杰里科港口的互动性声音公共艺术《海洋之声》,利用空气通风管的排风口形态设计,将大小不一的模块放置在公共空间当中,体量大一点的模块整个人都可以坐进去,就像海边艺术化的公共座椅兼具功能性。人们还可以在作品上随意攀爬和玩耍,在与作品互动时,仿佛能够听到海洋的声音。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将海洋与地面进行链接,让整个港口变得更具有温度和活力。视听的融合具有多元的趣味体验性。
3.动与静与公共艺术的融合
传统公共艺术以静态的形式陈列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而随着时代发展和各种科技和工艺的稳定和成熟,动与静的组合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形式美感。格鲁吉亚滨海城市巴统的海岸边摆放了一组动态公共艺术作品,作品取材于格鲁吉亚著名的爱情小说《阿里与尼诺》,整个作品高约八米、重约七吨,由一层层不锈钢片组合构成。每天晚上七点,阿里与尼诺会向着彼此的方位移动,大约十分钟后,两组雕塑会穿过彼此的身体,在相遇时他们深情相拥相吻,分离时他们彼此渐行渐远,阿里与尼诺遥遥相望并静待着第二天的相遇和相拥,每天循环往复。这件名为《阿里与尼诺》的公共艺术作品被誉为“爱的雕塑”。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运用数字技术,在电脑中精确的计算出数字模型的单元形、结构及组合方式,然后再加工制作为实体模型。他的作品会将每个组件精准的组装在一起,这些金属组件借助风能的作用,让每个原件在空间中保持着对称的动态平衡,艺术家让这些组件按照预定的设计轨迹在空间中循环往复,让公众产生极为丰富和具有未来感的奇幻视觉感受。动态与静态融合的公共艺术,极大的呈现出材料的形式之美和技术的严谨之美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传统材料到多维媒介的尝试
1.空间媒介的转换尝试
空间和媒介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客观物质条件,不同的空间媒介转换能够为公共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法国艺术家艾曼纽尔.莫罗为东京国立艺术中心创作了一件名为《数字森林》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作品运用数字技术,将六万张从0到9的彩色数字纸片从空间的顶棚悬吊,空间中的每一层数字显示了从2017~2026年的未来十年。公众漫步于充满数字和色彩的“数字森林”空间当中,仿佛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富于诗意的空间幻境。英国艺术家杰森.德凯斯利用海底空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海底雕塑公园,他收集了世界各地著名的雕塑作品,将这些作品与海洋环境相融合,在海水、时间和海洋生物共同的参与和作用下,作品完美地将海底环境与公共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并以影像的媒介方式记录下来。作品《二十面体》由二十个相同的三角面组成的二十面几何体,以玻璃、钛金属和LED灯为材料,通过多个发光等边三角形层层叠叠的反射与折射,创造出一个令人无限延伸和无尽遐想的虚幻宇宙空间,让观众沉浸在虚幻的超自然宇宙当中。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空间媒介变化赋予公共艺术以新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
2.材料媒介的拓展尝试
材料媒介受到所处时代和科技发展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材料能够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公共艺术作品。墨西哥艺术家加布里埃尔.达维运用线为材料,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媒介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力。艺术家将无数条彩色的线组合和构成起来,在不同的空间中创造出如彩虹般绚烂色彩和充满活力的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家利用疏密有致的彩色线条,将美妙瞬间定格在实际空间当中,创造出具有虚实关系和浓淡变化的视觉感受,让作品与所处的空间融为一体,作品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空间中产生光影的节奏变化。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运用空气净化材料创作出一组巨大的螺旋式公共艺术作品《呼吸》。作品将日本传统的折纸技艺与现代的材料相结合,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新织物面料被称为呼吸技术,织物的表面通过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来过滤和净化空气,每年可以吸收约九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物。奔驰公司以合成树脂和汽车现成品为材料,将一辆奔驰G级越野车封存在一个巨大的琥珀色立方体当中,让封存一种经典的文化符号来代表越野精神的传承,作品象征奔驰G级永恒的越野精神。丰富的材料媒介应用于公共艺术,极大地拓展了公共艺术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四、传统技艺到“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
1.传统技艺与“数字技艺+”的融合
技术和工艺随着时间向前更迭发展,新的技艺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筛选,最终也将成为未来的传统技艺。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型技艺与传统公共艺术的制作技艺相融合,能够极大地丰富公共艺术的创造性。《瀑布》是一件大型的室内公共艺术作品,作品将现代的数字科技与工作流程融入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运用数字科技将水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和转化,然后在通过数控技术进行加工制作。作品虽然应用了坚硬的镜面不锈钢金属材料,但仍然能够让公众感受到水的自然生动状态和水倾泻流淌的动感活力。“数字科技+”让这件充满自然力量的金属瀑布公共艺术得以完美呈现,这些现代的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使许多微妙、复杂、精密的形态得到了设计和制作上的简化和可能性,让公共艺术通过数字科技打开了一扇通往想象的大门。
2.公共艺术与“交互体验+”的融合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融合了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设计的公共艺术有了更加融合多维的交互体验感,不仅能够提升公共艺术的综合表现力,还能够增强公共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式体验效果。Leva团队设计一个由花瓣构成的互动性公共艺术墙。该作品借助传感器技术可以与公众进行及时的交互互动,设计团队借助自己研发的数控电子系统和机械运动系统,让花瓣随着公众与墙面的位置关系产生张开和闭合的动态变化。这些会呼吸的花瓣会随着公众的方位和距离产生生动的节奏感和不同的花瓣绽放效果,形成一系列具有随机感和互动性的艺术美感。
结语
公共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融合了交互媒体和数字科技的公共艺术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边界。在看到公共艺术发展的同时,还处理好交互媒体与公共艺术结合的矛盾关系,在发展中解决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低碳背景下的数字交互与公共艺术的矛盾关系,交互技术植入公共艺术的适度性问题、交互媒体结合公共艺术的稳定和后期维管等问题。科技助力公共艺术发展,为公共艺术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验空间,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更好地实现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公共性和共享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