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2-04-08张环宇
张环宇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贯穿了整个中学时期。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在掌握学生审美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熏陶,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注重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审美教育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审美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审美教育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生所学科目中学习的基础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贯穿了整个中学时期。但,相对于语、数、英而言,美术课程在学科课程计划书的安排与课程目标书的执行上,少之又少,主要构成原因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守旧
在美术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们所普遍使用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知识灌输及说教,大多数以课本中内容为主,并没有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学习过程单调乏味,这样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容易让很多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反感的心理,就会对学生造成事倍功半乃至效果恰好相反的不良教育效果。
2.教学大环境差
美术作为一门兴趣领域类比较强的科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也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符。在教学大纲中,美术课程所占的教学比重比较小。在中学阶段,每学期的美术课程时间,经常都是一周一节,美术课程与语、数、外此类科目相比,不仅时间占比少,而且在平时的美术学习过程中,美术课会因某些科目老师为了能够达到他的教学学目的,大量占用课程学习时间,这就容易导致每学期的美术课程更加寥寥无几。
3.师资力量薄弱
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课程,家长及学校抱着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也出现了懈怠的心理。因此,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配备及管理方面就无法做好充足准备,有的重点中学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两个美术教师专门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美术课程,不能充分满足全校学生的美术上课学习需求,致使美术教学质量差,学生收获此类知识少之又少。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
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所需要具有与自己进行某种审美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主观感官条件和一种心理感受能力。人的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主观感官感受为主,而在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每个爱美人都一样的。在这里,先天的主观条件,以及我们后天的心理训练都可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中逐渐强化养成的,进而形成善于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种综合能力。通过审美知识运用的不断强化培养,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培养高尚思想道德审美情操、愉悦学生审美心灵,对生活具有正向积极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会通过全新的审美角度不断发现自己,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三、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自我审美意识能力,可谓势在必行,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好的美术教学模式及方法,是学生热爱美术课程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多媒体资源应用,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在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引入运用,并能够发挥着非常可观的教学效果。通过融入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让更多学生亲身感受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搜集课本及课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一目了然的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实践创新,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避免学生同时出现对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有消极感或厌学的不良情绪,通过对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艺术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感受能力,提高美育教学工作效率。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也应该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对课堂的创新中实现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
艺术创作的前提是要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探寻美,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美术课程学习好的条件。而在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美术作品创作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畅想,并且在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地去发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创意,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及总结,帮助学生在美术课程活动中增加美术体验。
3.情景式教学,提升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美好的事物,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视觉审美和艺术欣赏感受能力,所以,在美术实际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美术课程所需要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美术及生活的无限热爱,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及水平。可以根据节日制定一些美术课程,如,在庆祝节日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以组队的方式进行设计制作节日贺卡,并在这些贺卡上面分别写上对家人亲友的节日祝愿或者自己的小结和愿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会接受情感上的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欣赏能力。
4.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到要以教师为学习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由于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中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层次学生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将自己的美术创造力在能力范围内发挥到极致。让学生通过对美术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找到自信,通过美术自信培养树立一种理性的美术探索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在美术教学中努力营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美术教学活动目标需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提高。
5.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以及知识更新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课程体验感以及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便更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美术课程具有强的艺术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美术学科知识,而且在促进美术学科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促进美术相关学科与其他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与相互渗透,发挥其他美术相关学科的自身优势,可以同时结合其他美术学科特点进行多种教学模式融合教学,灵活整合利用学校周边有效教学资源,做到“实践出真知”。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去亲近自然,或者到博物馆、美术馆寻找新发现,这样不仅有趣,也能补足课本知识的不足之处。
四、美术各个学科的不同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美术学科课程总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不同维度进行设定。根据学生学龄特征衍生出不同的课程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在“造型表现”美术系列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认识、观察与实践,学习并理解各种造型,例如美术教学课程中使用到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各种媒材造型制作美术工艺元素,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各种美术形式掌握美术创作原理以及方法等,学生通过以上几个基本技能的特点,深入学习如何创作各种造型工艺美术,并进行各种造型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以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绚丽的阳光》为一范例,在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体会和学习解释自然环境色彩反射造成的各种视觉深刻印象,领悟绘画艺术作品表现与各种色彩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借助互联网络或多媒体,选择各种色彩、自然风光和各种风景、人物摄影,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绘画等艺术作品,学生主动分析在不同自然环境光源、不同季节、时间下的自然色彩及对比关系,思考这些自然色彩对比关系以形成的根本原因。理解艺术创作者对从事艺术创作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学生在艺术作品中的采取自主选择或综合运用、借鉴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综合素养能力。
2.在中学美术“设计应用”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工艺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基本知识、意义、特征与应用价值,并且在设计制作工艺过程中不断增加工艺设计师的分量,平衡设计与制作工艺间的关系。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工艺选材,合理选择使用设计工具和工艺制作方法,在掌握设计和运用制作工艺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的《巧做鱼挂饰》为一范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点、线、面各种装饰和用卷、剪、贴、连的基本操作方法技能,并制作各种鱼类的挂饰,在教学多媒体上充分利用鱼的范例展示作品,对不同种类的鱼进行展示,让学生根据制作鱼的步骤,观察、探讨并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为完成挂饰制作,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强调制作注意事项,在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中及时给出注意提示,用每个小组中的作品作为本课的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环节,用小组及师生、生生互评的点评方式,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3.在美术基础知识讲解课程中,学生充分深入感受当代艺术中的自然美,了解当代传统美术作品的主要艺术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当代艺术流派,以及了解当代美术作品与我们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的各种密切关系。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深度地去继续学习欣赏。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些新的当代美术作品,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色彩感染力》为一范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多幅色彩作品的对比欣赏,了解不同艺术风格以及不同艺术流派,学生通过色彩视觉的强烈冲击,直接感受到色彩作品表现中的色彩美感,并与其产生共鸣,逐渐进入创作者的思想世界,感受到由色彩所反映的一个人的整体精神情感世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例如:马蒂斯的《静物》与雷曼的《无题》等色彩作品,教师在归课程重难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地欣赏和点评对比,自主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色彩作品,对色彩的视觉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两个方面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网络中的资源库,找寻此类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对比点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认识能力。
4.在“综合探索”这一课程中,强调美术相关学科内部的相互综合和美术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综合,引导学生在整个综合美术领域中,认识美术与社会自然、美术与日常生活、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审美认识能力。以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中国画的形式美》为一范例,单看题目十分抽象,由于八年级下册课程安排属于夏季课程,借鉴网上的教学案例,以画扇为本次主题,结合中国画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扇子形状各异,与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相融合,为扇面更是添砖加瓦。不仅贴近了生活,且更高于生活,中国文化跃然“扇”上,学生们个个你争我抢的展示,本课不仅仅让学生在认识到了美术与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培养审美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重要时期,通过美术课程,给学生创设积极正向的教育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需要足够的时间及实践的积累。不仅需要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发现学习及生活中的美,同时,也缺少不了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审美心理与生活经验在美术课程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引导和培养,从而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