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2-04-08何智明

大众文艺 2022年6期

何智明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完成《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众多学者投入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其中对落实大思政教学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更是蒸蒸日上,成果层出不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院)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职学生铸魂赋能,把德技双馨时代鲁班作为培养目标,深耕“三教”改革,较早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一、四川建院课程思政研究过程

(一)四川建院课程思政研究的萌芽阶段(2014年~2017年)

早在2014年,四川建院就开始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教师依托“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刘继强等),借鉴“大思政”教育理念,开启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索;2015年立项课题“四川建院工程管理类专业发展与价值理念研究”(胡晓娟等),探讨了怎样把工程管理类专业发展与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在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怎样进行价值引领;2016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隐性教育研究—以机械工程系为例”(史蓓蓓等)、“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宋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蔡志清等),2017年立项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张清涛等)都探讨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课题的研究结论中都把专业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和路径。

这一阶段的立项课题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概念和理念,但都进行了在各门各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课程育人路径探索,有了课程思政理念的萌芽。

(二)四川建院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阶段(2018年~2021年)

以2018年四川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立项支持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路径研究”(胡兴福等)为标志,四川建院的课程思政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进入大发展大爆发阶段。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以专著《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路径研究》出版,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

与此同时,有教师从全面实施和整体推进课程思政进行了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如2018年立项课题“思政育人贯穿专业课程教学调查研究”(李珍等),调查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现状;2019年立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胡兴福等)提出了学院实施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基于学理分析的‘课程思政’建构策略研究”(刘继强等)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学理基础,“‘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的课程论探析与实践”(李超等)探析与验证了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改革与实践”(武鹏飞等)在装备制造类“专业导论”课程实践了课程思政;2020年立项课题“构建‘三全三筑’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赵新华等)、“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邵晓莉等)和“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三全育人与学生管理融合机制研究”(唐君等)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讨论了课程思政,“新时代建筑类高职院校劳动素质教育路径研究”(刘继强等)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劳动素质教育的路径;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德技并修复合型建设人才‘双元四融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胡兴福等)、校级课题“产教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李超等)、“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建筑业特色的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刘继强等)等正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课程思政研究。

有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某类或者某门专业课程实施思政育人的方法与路径。如2019年学院以教务处和新时代鲁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名义立项支持《建筑结构》等15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课程思政目标设定、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提出课程思政要求,进行结题验收,形成经典教学案例,提炼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此后,2021年再次以同样要求立项支持《路基路面工程》等3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此外,2020年还立项支持科研课题“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蔡志清等)、“川港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课程合作中的思政教育模式探究”(杨勇等)、“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建筑装饰工程预算》为例”(侯兰等);2021年学院立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张蕾等)、“基于‘课赛证融通’的分层次教学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梁胜增等),探讨在某类或者某门课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模式等等。

有的教师,更多的是思政课教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专业课程育人的角度,探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与模式。如学院2019年立项课题“三线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周三华等)、“‘精准思政’背景下工程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路径研究”(周杨等);2020年立项课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与实践”(黎仕明等);2021年学院立项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类型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何智明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研究”(绳晓庆等)、“面向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王长健等)等。

这一阶段的研究已经明确的课程思政概念,教师们从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开始在各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的研究,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了课程思政育人,另一方面又进行合作,从课程协同育人路径展开研究。

二、四川建院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

(一)课程思政内涵研究

四川建院学者认为课程思政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课程思政,主要是指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思想价值引领,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所有课程都要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在“智育”的同时强化“德育”,凸显各门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以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二)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教师从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发展现状调查入手,通过梳理课程思政的学理基础,探讨了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内涵、特性及挖掘原则与策略,做出了元素挖掘示例,研究了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原则,据此构建了涵盖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内容、评价、方法和保障于一体的教学体系。

对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还有教师从不同分类方式提出了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课堂、课程和专业目标,或者称之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也提出了价值性目标、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出了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理想性目标。有学者提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应该根据真实性、现实性、文化性、专业性和行业性要求,把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和现场案例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在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了评价的具体要求和不同的评价类型,构建了课程思政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针对实施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有学者提出从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协同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充分融合;加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协同合作四个方面来形成思政课协同机制,有效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学者提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思政主基调、公共基础课提升课程思政认知能力、专业理论课作为课程思政主力军、专业实践课夯实思政能力与实现行动转化的“四课协同”机制。还有学者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实现协同育人的路径,认为通过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机制、搭建协同育人的平台等,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

(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学者基于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关于教育与教学的分析,提出“落实课程思政,观念转变是前提,教师是关键,教材是支撑,挖掘德育元素是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建设路径;也有学者提出“强化‘思政育人’理念,促进协同育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育人机制;学习经典论著,提升专业课教师素养;找准课程思政融入点,实现德育目标”的建设路径。

(五)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及其挖掘路径研究

有学者基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对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职土建类专业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课程思政元素呈现出目标性、类型性、开放性、综合性、职业性、阶级性、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应该坚持整体性、循序渐进性、实事求是、创新性、时代性的原则,采取强化专业教师核心地位、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作用、激发专业院系主观能动性、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来进行元素挖掘。

(六)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探索

四川建院更多的教师则从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出发,探讨了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如有学者思考与实践了装备制造类“专业导论”课程课程思政的开展。有人以“建筑装饰工程预算”为例探索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有人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法;有人探究了工程测量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有人进行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探析。

三、未来研究的展望

课程思政研究在四川建院已经全面推开,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年课程思政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形成成熟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展开。一是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研究。其中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调查、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或者再社会化将会引起学者的高度注意,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二是深化和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设计研究。虽然有学者在学院整体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方案,但是还有更多的专业需要类似的系统化研究。三是目标承接研究。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院新一轮拟定了课程思政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已经完成。各门课程如何落实专业目标,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何承接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设计意图将成为每个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和教师的研究重点。四是评价个性化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教育评价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难点。对于职业教育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和使用将仍然是教师们热衷的研究方向。

总之,四川建院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经过萌芽和发展两个阶段,已经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构建起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管理长效机制。未来几年,研究者将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深耕教学改革,精心打磨模式,促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