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劳动,悦生活
2022-04-08余秀珠
余秀珠
【摘要】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低年级是劳动教育的启蒙重要时期,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把握时代背景进行简单论述,并从三个方面深入讨论探索实践路径,最后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评价,促进劳动教育实施,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家庭、学校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双减”政策;实践路径
一、把握时代背景,提高劳动教育意识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方针,并针对淡化、弱化、泛化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现象提出了新时代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习惯,树立学生劳动意识,成就劳动素养。这就要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深刻理解国家思想内涵,善于创新,对方法策略进行突破,并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深耕拓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指出,学校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双减”政策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抬起头来,有更多机会去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是“双减”政策之下最应该交还给他们的珍贵礼物。
基于此,小学劳动教育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要求,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的乐趣,知道人人都要热爱劳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
二、探索实践路径,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正确劳动观塑造与良好劳动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善于引导低年级学生通过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素养,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习惯。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谈相关的思考和探索。
(一)立足校园生活,让劳动体验常态化
《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议“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劳动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校园生活,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因地制宜,让学生在日常化的劳动体验中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个人自理。教师和学生一起制订班级管理公约,教师通过课程教学,教授学生个人自理方法,通过校园生活实践,鼓励学生保持课桌的整洁,让学生在每日的学习和用餐过程中学会自理,带着满满的责任感度过每一天的校园生活。
2.班级队伍。当学生自理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逐步开展班级劳动体验活动,安排小组卫生值日和每日“护花使者”活动,还可以将班级的工作细分为若干小岗位,如,图书班长、电脑班长、电闸班长等,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日常劳动,锻炼劳动能力。
3.学校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特点,教师结合“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学生争做“我是校园美化师”,学会垃圾分类,发现有被随意丢弃的废纸杂物,及时捡起扔进相对应的垃圾桶,用自己的举手之劳维护校园。
(二)融入家庭生活,让劳动体验个性化
劳动教育需要向家庭延伸,家校联动让劳动教育有烟火气,更加生活化,学生融入自己的家庭生活,进行个性化的劳动实践,体验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1.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自主劳动意识较低,平时没有机会劳动,无法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甚至不能熟练掌握日常的劳动技能,导致劳动意识匮乏。教师在校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时,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争当“小主人”,维护好自己的一小片天地,让参与家务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劳动的乐趣。
2.家校联动。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劳动教育还应该融入家庭教育中,家校双向联动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教师指导家长监督学生在家的劳动行为,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并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在家庭劳动实践中,培养责任担当意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推进校外实践,让劳动体验延伸化
学校的劳动实践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劳动实践需求。这就需要学校推进校外实践,积极创设劳动教育的新途径,让劳动教育从家庭、学校走向更广阔的田间地头,希望学生能更亲近大自然,从而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校可以和研学教育实践营地,牵手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在他们每一次的校外实践中体验劳动带来的独特感受。
三、建立多元评价,促进劳动教育实施
劳动教育渗透个体成长的方方面面,这就对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提出更高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长效评价机制,让评价体系更完整、更全面。
1.“劳动小能手”展示厅
每个学期,班级设置劳动打卡积分活动,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积分,老师每两周统计一次,根据学生的排名进行表彰,并把学生的照片和事迹贴在“展示小天地”上,激励学生参与劳动兴趣。家长在家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劳动项目,根据学生在家的劳动表现,参与评价学生,让学生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2.劳动小圈圈“风采秀”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认知还处于直观和感性的阶段,喜欢被表扬,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班级劳动朋友圈,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劳动照片、成果、感受等发布在班级劳动小圈圈的“风采秀”。家长、教师、同学可以在圈中互动评价,多方鼓励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素质,掌握劳动方法,端正劳动态度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享受劳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劳动精神,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
[2]张贺丽.菏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效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1).
[3]丁水法,田亚飞.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新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家,2021(1).
[4]夏亚琴.新时代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0(32).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