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模糊容忍度研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2022-04-08孙云帆
摘 要:模糊容忍度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作为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模糊容忍度受到了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模糊容忍度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模糊容忍度与二语习得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探讨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效。
关键词:模糊容忍度;二语习得;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孙云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引言
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全新的、含混的语言现象,这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应,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较大的文化差异、相异的语言规则系统、复杂的外语习得过程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会对外语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模糊容忍度研究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逐步改善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整体成效,广大英语教师还应广泛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二、模糊容忍度
(一)模糊容忍度的概念
模糊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也称作歧义容忍性。该概念最早在1949年由美国心理学家Frenkel-Brunswik提出,他认为模糊容忍度是个体或群体面对完全陌生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信息时,对模棱两可的刺激所需要进行感知并加工的方式。Budner认为,模糊不容忍是一种把全新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情景当作一种潜在威胁的行为倾向。Chapelle和Roberts定义为“一个人在无法清楚理解所有刺激的情况下,能够理性且冷静发挥的能力。”总而言之,模糊容忍度是指人们接受含混歧义的程度,例如在外语学习中接受语义不明、模棱两可等现象。
(二)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国内外发展
1.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国外发展。国外学者很早就对模糊容忍度与二语习得开展了深入研究。Reid研究发现,模糊容忍度偏低的学习者过分在意细节问题,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因而频频受挫,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而模糊容忍度高的學习者敢于在学习中大胆尝试,善于调节模糊因素带来的各种干扰,二语学习成效更高。Ely表明模糊容忍度与大胆猜测和冒险相关的性情或学习风格有关,间接影响学习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合理使用。总之,国外学者对于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侧重从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层面,分析学习者的焦虑感、学习策略等因素与模糊容忍度的关系及其对目的语学习成效的影响。
2.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国内发展。近年来,国内对于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研究发展状态良好,对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相关性的研究主题数量最多,主要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模糊容忍度怎样和认知水平、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因素产生联系并相互作用。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模糊容忍度对二语习得成效的影响和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容忍度会影响二语学习的总体成效,且对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均产生一定影响。张素敏通过研究,总结出模糊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作用因不同学习任务而存在差异。陈爱莲的研究证实,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表现出良好的模糊容忍度;另有不少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写作成绩,且模糊容忍度中等的学生,其写作成绩相对更为突出。
第二类研究主要探讨模糊容忍度和焦虑情绪、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张庆宗通过研究实践发现,模糊容忍度良好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能有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有目的、有选择性地使用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在模糊容忍度和英语学习成效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许多研究证明,焦虑和模糊容忍度之间呈负相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受消极的自我评价、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负面心理因素会导致学习者的较低模糊容忍度,降低自信心,缺乏学习动机,使之无法有效进行外语学习。
(三)模糊容忍度与英语学习
由于学习者所用母语和目的语存在较大差异,在使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无法实现完全对等。英语学习是一个需要面对高度模糊情境的过程。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全新的、含混的、复杂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应,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多年以来,模糊容忍度作为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受到了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在英语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由于更善于调节含混情境中的复杂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各种干扰,表现出良好的模糊容忍度。模糊容忍度过低的学习者往往寻求对于某种语言现象的确切解释,从而降低语言学习的效率;模糊容忍度过高的学习者对于语言知识表现出囫囵吞枣、盲目接受的行为。为克服这些消极反应,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习者应保持适度的模糊容忍度。
三、模糊容忍度研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模糊容忍度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模糊容忍度是影响学习者在英语课堂的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预测、评价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口语表达方面,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出错,怯于发言,犹豫再三,无法进行流畅的口语表达,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导致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理解方面,模糊容忍度过低的学习者往往在个别单词或语言现象上耗费过多精力,从而阻碍了他们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大大降低了阅读效率。而模糊容忍度过高的学习者习惯于词义猜测,而非明晰意义,常常草率解决相关问题,缺乏严谨性。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会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产生不良影响。在写作方面,许多学生依赖于查阅参考资料加以考证,反复推敲词句确保准确性,无法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在听力方面,不少学生在听到陌生而模糊的信息后,往往产生焦虑情绪,阻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无法容忍模糊信息的表现。教师如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势必会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
殷燕认为,模糊容忍度与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综观国内外学者在模糊容忍度与二语习得这一领域所开展的研究,以及模糊容忍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英语课堂的教学启示,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效。
(二)模糊容忍度研究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措施
1.提高模糊容忍意识,保持适度的模糊容忍度。教师要提高学习者对于模糊容忍的意识,使学习者认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高度歧义的过程,因此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模糊容忍度。教师可以着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在阅读教学或听力教学中渗透模糊容忍度的概念,引导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过程中记录自己碰到的含混现象,辨别学习过程中的模糊情景,明白自己英语学习成效不高和模糊容忍度有关,因而会下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调节、反思和调整,克服自身弱点,保持良好的模糊容忍度。
2.因材施教,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对于模糊容忍度较低的学生,教师需严格控制他们使用字典的频率,教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切忌“遇词就查”,鼓励学生多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在课堂上,灵活处理学生经过推理猜测得到的答案,及时给予相应肯定。让过于追求完美的学生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以转移他们对于个别语言形式过度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整体分析的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模糊容忍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予他们加强精读、句子分析的机会,以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语言细节的分析批判和鉴赏能力。此外,教师应逐步减少灌输性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可请学生简要复述文本,给学生创造更多总结当堂所学的机会,目的是让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解决问题、从宏观上组织运用语言,锻炼英语学习能力。在认知策略层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学习活动中保持不同的模糊容忍度。例如泛读和泛听环节是以流利性为导向的活动,需要学习者保持较高的模糊容忍度,有利于宏观理解文本,把握篇章的主旨大意;而精读和精听环节是重视准确性的细节理解活动,需要学习者保持较低的模糊容忍度,才能深入且严谨地感知文本结构,把握语言特征。
3.调控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情感策略层面,教师应指导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尤其在学生面對模糊情境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并适度容忍含混歧义的现象,降低焦虑水平,消除恐惧心理。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依赖于教师对于课堂环境的建立。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发言,并且自身也应保持适度的模糊容忍度,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避免过度修正,保证学生思维表达的流畅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敢于冒险、面对挑战的精神,这样才能营造轻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4.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堂中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少研究表明,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外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也是影响学生的模糊容忍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习英语必然要接触到不同民族国家的多样文化。教师应积极分析学情,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导学生依托语篇背景或在单元主题语境下学习文化知识,在特定时间节点科普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文化知识与现象,在比较、鉴赏、批判等活动中拓宽视野,了解文化价值与意义,实现意识品格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发展。
综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模糊容忍的意识;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调节模糊容忍度,保持适当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并指导学生学会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模糊容忍度是预测与评价英语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模糊容忍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发展,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英语教师应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中获得改善课堂教学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实践活动与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践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Frenkel-Brunswik E.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n Emotional and Perceptual Personality Variab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49(18):108-143.
[2]Budner 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2(30):29-50.
[3]Chapelle C, Roberts C. Ambiguity Tolera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as Predictors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 1986(36):27-45.
[4]Reid J.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2.
[5]张素敏.歧义容忍度研究50年多维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12(2):89-95.
[6]陈爱莲.模糊容忍度与阅读表现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7]张庆宗.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457-461,481.
[8]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9]殷燕.“歧义容忍度”影响英语学习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启迪[J].外语界,2005(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