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价值分析

2022-04-08齐海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感

齐海莹

摘 要: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够提升一个层次,实现情感上的交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情感教学目标逐渐成为当下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和彰显情感教育因素,这是每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将情感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结合,是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方式之一,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情感教学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35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德育的关键因素,而情感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出现偏差的观念,从而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促使自身思想得到成长。对此,教师应该秉承人文教育的观念,优化当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情感教育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入日常学习之中,从知识学习上升至情感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帮助学生展开深入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优化。

一、情感教学法概述

情感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将其作为授课依据,从而对学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这些教学行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正确性,从而为其进行心理引导,不断调动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持续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知识以及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情感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地位

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所以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通常会选择灌输式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关于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也只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只处于被动状态。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明确学生的地位。

2.有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大多数时候学生会认为理论知识过于枯燥,所以逐渐失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则能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实现情感带入,从而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更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最终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3.有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建立情感体验,通过正面情感的引导,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进一步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情感教育与学生主观能动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学生会主动探究知识内容,并通过实践获取情感体验。

另外,情感教育能够在原有的程度上进一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立足于情感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合理创设教学目标,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向,且积極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但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很多教师并没有在情感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且有效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更注重自己的理论教学目标,投入的情感不足,没有重视初中学生的性格,只注重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升教学质量,也无法与新课改教学要求相符。

2.教学方式单一且观念相反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以学生为中心,并积极展开情感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相关活动。但实际上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秉着传统教学的观念,将自己视为课堂主体,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以及深入学习。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地听讲。这一问题也就证明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3.过于注重知识灌输且缺少情感渗透

当前,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倾向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过于受知识本位这一观念的影响,所以在授课时通常会优先选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强调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自主性有所忽视。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大量的知识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传授于学生,且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却很难对已学知识进行转化和迁移。因为课堂教学中缺少情感渗透,很难真正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可能还会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最终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育人效果较差。这种比较缺少情感渗透的道德和法治教学,很难保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很难有效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四、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1.创建情感氛围,展开情感教育

要想将情感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融合,教师则要利用关心的言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被教师尊重,才会主动加入课堂互动中,且发展自身思维,全面激发自身潜能,进而开启情感教育的大门。在学校生活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榜样的作用,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游戏或分享等形式,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与学生之间搭建起友情和感情的桥梁,从而促使学生激情满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师生友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抒情歌曲营造出身心放松的气氛。接着,教师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探究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想和教师怎样相处,当学生探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讲自己学生时代与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产生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这一观念。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畏惧教师,同时要学会尊重教师,你尊重教师,教师也会更尊重你,如果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问题,则可以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忙。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贴合教学实际,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并通过高度贴合的内容激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优化教学质量。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青春的心弦》这一课时,教师则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分别组织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让他们随意组合拉手围成两个圈,接下来就可以发现这十名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十分自然地组成了男、女各一个圈。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台上的同学在围圈时,是利用性别的方式进行划分的呢?如果这个游戏发生在幼儿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为什么?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探讨结束后,教师就要引入青春的心弦这一概念,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从而为之后的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加大情感教育的落实。自新课改提出明确要求后,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提炼精品事例,以情感动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与国家之间的形成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定要保持与时俱进,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要提炼时代精品事例。比如,当带领学生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西方国家为了阻止中国发展,从而以“人权”为借口,全面抵制了新疆棉花。通过这一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培养学生中国利益至上的责任意识。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一首感人的歌曲,还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都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情感冲击,促使学生形成好的情感。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情景交融的事例,统一学生的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又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中国医生》,利用电影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对祖国的爱意。

4.展开情感教育,优化备课环节

要想将情感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就要保证整个过程都融入情感教育,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备课的环节开始,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了解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了什么方面的情感价值,从而让学生树立健康且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主动对即将教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提前为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情境和情感案例,以此确保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对应的情感教育精准对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取相关的情感教育。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提前为学生预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不同个性的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想法,对此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比如,学生若持以“期待”“新鲜”等一些正面的情绪和回应,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因为只有建立在积极且正面的情绪上,才能有效开展后期的教学工作。若存在“担心”“不适应”等一些相对比较负面的情绪感受时,教师就要先了解他们产生这一心理的原因,再结合他们身心发展特征展开疏导。这种形式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那些原本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刻刻为自己着想,不知不觉中就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更有益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并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5.提高教学策略,融入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能够采用阶段教学有着更大的意义,课堂阶段的教学表现是前期备课情感内容的直接体现,更决定了后期课外阶段情感教育内容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最终效果。那么,该怎样将情感教育与课堂阶段教学相结合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教师要想将情感教育课堂进行下去,就要真正促使教、学之间的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避免出现滔滔不绝且缺少情感教育的教条式演讲,对情感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出现“德行分离”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相关案例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加以调动,同时还要使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设置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进一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加以激发。

当教师将一些名著人物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此作为情感教育的突破口。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珍惜生命相关的话题时,可以引入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并在这一故事中拓展情感教育。通过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引导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惊慌,必须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思考出的对策是正确的。另外,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一些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且抗挫能力差的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够自主调节心理,掌握可以战胜挫折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司马光属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创作了《资治通鉴》这一历史巨作,那么你认为是什么样的心理让他通向成功呢?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个沉着冷静、目光长远、心怀国家的人。通过这一教学延伸方式,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以此将情感教学与教学内容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学生正直青春期,离不开情感教育,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主动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若一个人主动与人为善、主动沟通、对人温柔且时时刻刻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并能够引起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那么一定是得到过情感教育的人。因此,情感教育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情感教育模式,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情感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学生学会主动欣赏其他人的才华,主动给予身边人属于自己的温暖,积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自带“阳光”的人,能够时刻为他人传递自己的爱意。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施情感教学策略,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法的策略思考》,《情感读本》2021年第6期。

[2] 邹胜荣《加大情感引导,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中外交流》2021年第1期。

[3] 李文杰《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27期。

[4] 冯辉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考试周刊》2021年第16期。

[5] 李洋《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考试周刊》2020年第98期。

[6] 龚虎《构建情绪氛围,设計教学情感连接——脑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34期。

[7] 张冬梅《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