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工艺研究
2022-04-07江春华
江春华
(南平市建阳区华创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文化可以说是我国陶瓷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代表了我国历史早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理念,尚黑、禅意、追求天人合一,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追溯意义,建盏文化在宋时发展至鼎盛,其工艺也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诞生了许多珍品,例如曜变等,而随着宋时发达的海运,这些建盏作品也漂洋过海,目前有三只曜变存于日本,被封为国宝,但曜变的制作工艺却在漫长的时间演变中失传。建盏的工艺繁复,在当代也被多方划分,有人坚持柴烧,有人采用电烧,有人坚持古法制作,有人采用融入现代化的釉色彩绘,本文将详细分析建盏的制作工艺。
1 建盏的艺术魅力
建盏是茶盏的一种,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建盏主要用于饮茶、斗茶和品茶,所以它的造型都是为了茶文化服务的,便于冲泡、便于茶道、便于品尝,通常而言,建盏都是敞口、底小、下缘较厚,品茶也无需牛饮,下缘较厚可以防止烫手。
建盏的主要艺术魅力源于它的釉色,建盏盏身整体呈深色,以纯黑无瑕为盛,泛着金属的光泽,厚重质朴,在阳光下透着青蓝,宛若玉石一般,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建盏的纹理通常分为五类:兔毫、油滴、鹧鸪斑、乌金、杂色。兔毫状如其名,按照颜色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或如针或如絮,以盏底为圆心散开,宛若细雨长绵,亦或是千叶针林;油滴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各异,以形状圆润为佳,颜色一般为金黄色、银灰色、彩色,能够碰撞出多种艺术形态,犹如河中鹅卵石,也有午夜天幕中的点点繁星,璀璨如银河;鹧鸪斑极为少见,状如鹧鸪羽毛,但制作极难,因此留下古文物极少,经常有刚接触者混淆油滴和鹧鸪斑;乌金,釉面乌黑发亮,不掺杂其它斑纹,像深邃的夜空,一眼望不到底,体现朴素、雅正之美;除了以上几种花色,剩余的被统称为杂色,但杂色并非全是残次品,具体情况要根据烧制成果而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纹理名叫曜变,如太阳耀斑一样,宛若璀璨星河震撼人心,目前史上仅存的三只半,三只在日本,由宋时日本的僧人自江浙一带带回,半只在我国浙江挖掘出来,但目前没有找到关于曜变详细的古籍,此烧制方法也已失传,近年来由曜变继承人不断复原创新。
2 建盏釉面的形成原因
建盏釉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泥坯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盏起源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该地的泥矿中金属含量较高,其中铁元素含量远超于其它金属含量,这也使得建盏盏身呈深色,因为铁元素与空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着色剂,铁元素含量越高,建盏的颜色越黑,但要注意,铁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总质量的23%,否则会让建盏出现龟裂的现象。建盏的纹理同样是金属元素在高温下重新排列次序形成的,当窑炉内的温度达到900度时,釉色开始融化,当温度达到1300度时,釉色开始流动,最终的成品效果就是流动的效果,没有人能预测到釉色的流动状态,所以建盏工艺更像是与大自然携手,共同创造超越人工的自然之美。
除了对于泥坯的选择,建盏的烧制流程也是其工艺重点,建盏的成品效果与窑炉内的燃烧材料、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摆放位置等因素息息相关,也与烧制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而建盏通常要烧制三天时间,在此期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时刻紧盯窑炉,透过观察口观望建盏的状态及时做出调整才能保证良品率。
3 建盏的工艺流程
制作建盏,首先要选择泥坯的原材料,将矿土、红土、草木灰等材料混合水碾磨、搅打成浆,为了保障泥浆的细腻,还需经过多次过筛,具体过筛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制好的泥浆要放在阴凉处发酵半个月左右,促进有机物分解,让沉淀的泥土更具有韧性,半个月后泥浆中的水分蒸发所得到的泥土就是制作建盏的泥坯原料,泥坯经过初步的塑形后要进行第一次窑烧,这次窑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泥坯中的水汽,使建盏最终烧制时不易开裂、变形,因此这次窑烧的窑炉需要敞开窑门,帮助水蒸气挥发,第一次窑烧叫做素烧,素烧后所得到的是建盏的素坯。素坯放置阴凉处冷却后开始上釉,上釉结束后再次置于阴凉处晾干,接下来就是整个建盏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二次烧制。古人使用柴火作为燃料,柴火在窑炉内焚烧时会产生飞溅物,例如油脂、炭屑等,溅射到建盏上会对建盏的釉彩产生影响,因此古人会制作匣钵,一匣一器,将建盏放置于匣钵内,防止建盏在烧制过程中受到燃烧物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建盏在烧制结束后需要自然冷却放凉才能取出,让釉色更加浑厚透亮,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现代工艺在加工中往往为了追求生产效率,会采用开窑门的方式帮助建盏降温。
4 建盏工艺的发展历史
建盏的诞生是偶然的,一开始工匠们绞尽脑汁,想要去除建盏盏身上的深色,后来索性另辟蹊径,以深色作为主要卖点,刻意地去加深颜色,推动了我国建盏文化和工艺的发展。建盏文化于宋时发展至鼎盛,因为宋代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境地,追求简约独特,其家具和服饰也常以黑色为主,且喜爱饮茶,宋代人热衷白茶,白茶配黑盏,寓意黑白分明,种种原因之下促使了宋代人对建盏文化的追捧,也使得建盏工艺有了极大地提升。宋时由于社会经济稳定,普通民众也有了购买建盏的需求,所以宋朝各地广修窑炉,制作龙窑来满足市场需求。龙窑通常依山而傍,借助山体的斜度帮助气体流通,龙窑内每隔一段距离便会设置一扇挡火墙,窑炉的下方是导热孔,热流经过挡火墙会被阻隔,这样就能保证窑炉内各处的温度基本趋于一致,不会出现离燃烧物较近处温度过高,较远处温度不够的状况,正是因为如此,龙窑的形状很像卧龙,故此得名。一个龙窑一次烧制可以产出两万件建盏,而宋朝海运发达,这些建盏随着货船出海,深深地影响了附近国家的陶瓷文化。
5 当代建盏工艺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代建盏在制作工艺上已经有了极大地提升,更为省时、省力,同时也能依靠电子设备进行温度、空气、湿度、检测等操作,同时电烧不必考虑燃烧物飞溅这一问题,省下了大量的窑炉空间,炉内的精准控温也能保证每个建盏受温均匀,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建盏的制作成本,提高了良品率,也让建盏越来越亲民,文化传播得越来越远,但缺点是同质化太过严重,再难出现惊鸿一瞥的神作,所以当前我国现代建盏制作工艺分为鲜明的两个流派,一派坚持古法柴烧,探寻自然之美;一派采用电烧,并大胆融入现代化的审美以及釉色彩绘工艺。古法柴烧的价值较高,适用于收藏,电烧符合当下人的审美,花色丰富,可用于平日饮茶,在未来,我国的建盏工艺还会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突破。除此之外,一些失传已久的工艺,例如曜变建盏等也逐步被当代工匠复原拓展,为我国建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6 结语
建盏的艺术魅力源于它捉摸不定的自然之美,但在建盏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工艺的精细化、标准化提高建盏的良品率,而要想得到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仍需要源源不断地努力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