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点思路
2022-04-07徐凯
徐 凯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 318000)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办学校就是办文化〔1〕。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会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制度文化建设缺失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品牌意识,雷同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环境文化建设缺少人文精神内涵的支撑;行为文化建设的育人功效不够突出;等等。因此,高职院校要突出校园文化的战略地位,积极探索其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路径,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发展内涵,优化育人环境,从而推动高职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院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具有普遍规范性和约束性,是其行为和活动的准则和依据。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定各项制度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设立,不仅要以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为前提,还要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考虑师生员工实际和切身利益,关注师生员工的自身价值实现以及未来发展,从而将学校制度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让人从心底愿意遵守执行,进而避免表面制度文化与深层制度文化不匹配现象的发生。
第二,要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引进新的先进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人们观念或思想演变的结果。高职院校有些制度在制定之初是先进的、有积极效应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变化,这些制度无法满足师生员工的现实需求了,许多原本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或激励措施也逐渐行不通了,因此高职院校需注意引进新的先进的制度文化,以保证整个学校的运行处于比较稳定、和谐的状态。
第三,要“按“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模式,实施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要积极推进二级单位党政共同负责的管理方式,保障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制度执行的规范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工作机制,以不断增强教师心理收入的满足感,让教职工通过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现、潜能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2〕。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和体制生态,保证最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维护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独特品牌的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精神,它既是大学的精神文脉,又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3〕。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的,为全体教职员工所公认的文化观念,主要表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独特品牌的精神文化建设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注重精神文化的独特个性塑造。独特个性的精神文化是一所优秀高校的灵魂,要以此打造其独有的校园精神文化品牌。为此,要基于高职院校长期的历史发展、办学理念、价值标准、学术水平、文化底蕴等,结合各自行业特色甚至地域差异,塑造出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品牌,在竞争中凸显独特优势。
第二,要加强精神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品牌之基是质量,而且其培育和推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品牌建设,要在对本校精神文化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厚植其内涵,进而使其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品牌建设的不竭动力;要建立健全精神文化品牌培育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以持续地投入人、财、物,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校园精神文化品牌意识,发挥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持久的生命力;要加大精神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以加深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独特品牌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发挥好精神文化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衍生效应。
三、营造有文化底蕴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向上、文明优美的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可以让师生员工从中感受到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可以有效地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文化底蕴的环境文化建设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营造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美的教育和熏陶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思想视野,从而促进完全人格的形成。因此,美育是德育的基础,更是德育的升华。”〔4〕所以,高职院校的建筑、景观、雕塑、绿化、楼名、廊道,甚至是师生报告厅、实验室、运动场等一些功能区的建设都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以此来实现其陶冶情操和教化育人的功能。
第二,要创建有人文内涵的高校环境。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他们只注重大楼、广场、体育场馆、演艺厅、教学设备等实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博物馆、校史馆、雕塑等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设施建设却明显关注不够,从而造成了不同高校间的建筑、景观、绿化等千篇一律现象,进而不仅难以展现高职院校的独特风格,更难以展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环境建设除了要满足实用功能外,更应展示高校的人文内涵,与高校的历史积淀、精神文化相匹配,将学校的历史、成就、精神内涵等文化融入环境建设。为此,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设计要传递文化意蕴、弘扬人文精神,表达教育的内在精神和核心理念;要使校园内的建筑、运动场地、绿化、道路以及人文景观等视觉元素,甚至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满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体现出教育的陶冶和教化的育人功能;要将自身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精神文化,通过一系列校内标志性文化景观直观地展现,从而使学生在置身其中时,不自觉地对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日渐深刻的认识与认同,进而逐渐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动。
四、打造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师生员工行为的文化特征,有时也称之为活动文化,如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工会活动等。其对维持学校运行、凝聚师生员工人心、推动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作用巨大,如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就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的行为文化〔5〕。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建设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形成优秀的教师行为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的声誉不仅体现在规模和硬件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其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育人展开的,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只有当教师的行为模式体现出学校的精神、价值观以及规则等后,才能真正形成一种优秀的教师行为文化,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为此,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不断探索教学、科研和育人的新方法、新理念。其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方面的钻研,也要注意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渗透,从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既重专业也重人文,既重知识传授也重德育培养,进而为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高职院校要通过加深教师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认识,引导教师把自我德能内化到教学育人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其以高超的学术水平和课堂艺术吸引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和魅力影响学生,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提供积极的帮助,用个人的学识和魅力带领学生共同进步。
第二,要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行为文化。学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中心,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流行为文化是积极向上的,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如有的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过于重视现实生活的享受,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个别学生个性过于张扬,言行有违公德、不入主流;等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学校的精神理念和现实状况,创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活动平台,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行为文化。为此,要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倡自主学习,让其充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认真做好学习与生活规划;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纪律约束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诉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流行与传统等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行为文化。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一定要有高职特色。高职教育是实践性和就业导向的教育,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一方面,高职的校园活动要呈现出专业化趋势,将校园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中,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丰富的就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对职业价值的认同。
综上,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办学品位和软实力,真正使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迈上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