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以广西为例

2022-11-18李晓敏张忠友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广西中心

李晓敏,张忠友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南宁 530021)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将起到重要的中枢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1〕。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能有效畅通和规范基层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因此,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将推动信息上下沟通、资源内外链接、主体多元协同,还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智能化、法治化。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与东盟陆海相连,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等12个世居民族,拥有23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常住人口总数的41%,111个县区中有环江毛南族、恭城瑶族、三江侗族等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2〕。本文以广西为研究视域,解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无疑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特殊的社会治理地区,多民族共存的现实和“小聚居和大杂居”的居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践行社会引导功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是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平台,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稳定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县域社会通常是熟人、半熟人的社会利益结构,居民生产生活分散性的社会结构特点凸显了治理难度,在社会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而基层公众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激活基层媒体传播的重要驱动。扩大公众参与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总体思路,通过打造开放、互动、协商式的新型传播模式,进而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最终凝结成为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实现路径〔3〕。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本土性和与县域内群众的贴近性、耦合性决定了其在推进本地基层治理上有着天然优势,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地方基层政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要先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直接面向广大乡村地区,是打通媒体与乡村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对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常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报道对象来自广大乡村地区,这使其在报道内容上更接近乡村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能契合城市居民对乡土文化的情感需要〔4〕。同时,随着互联网全民时代的到来,农村网民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接服务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通过加大公益助农宣传力度,帮助农民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传播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富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而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打造创新化、IP化的融媒体产品,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人文特色、文化景观融入到日常的新闻传播中,突出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性、生态性、文化性等优势集成好、利用好,构建独特的文化品牌标签,有力增强传播展示内容识别度,打造具有边疆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特色的多镜面展示平台。

二、广西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广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上起步早、成效明显。早在2019年10月,广西就已实现全区71个县(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全覆盖,仅2021年广西就出现多条上百万、上千万浏览量的爆款融媒体产品。可以说,不论是从研究融媒体中心在弘扬主旋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其发挥的服务基层的功能效用的角度,广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经验对全国其它省区,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初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县级融媒体建设模式

1.建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矩阵。广西各县(区)按照“融入一朵云(广西云)、共建一个端(广西云市县客户端)、编织一张网、全区一盘棋”要求,在整合本地媒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广西云”“广电云”,进驻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抢占舆论阵地,构建了报纸(内部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官方微信微博、广西云县级客户端等多元立体传播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了多种媒体平台信息资源在广西云县级客户端的集纳整合。如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柳州日报三江专版、三江电视台、三江广播电台、“风情三江”官方抖音,实现声、屏、报、网、端全媒体深度融合,并具备面向多渠道、多种终端的发布能力,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政务发布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四大功能”,有效打通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推动新闻舆论宣传取得新突破。广西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宣传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了基层宣传主力军的作用,并与各级媒体形成良好联动,实现同频共振,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如河池巴马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的“巴马94岁老人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抖音短视频,点击量超1500万,点赞近百万;来宾市忻城县2020年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推出《长镜头直播:春耕始万物生——战“疫”此时此刻》,观看次数达1.5亿人次。

3.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而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既能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能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广西百色隆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全县总人口达4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隆林融媒体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通过开设用少数民族语言播报的栏目,讲述隆林发生的新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受到各族人民的一致好评。

4.有力打通服务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广西各县(区)依托广西云县级客户端,接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政务服务中心等平台,形成“两中心一平台”的联动融合,打通线上线下,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将广西云县级客户端打造成为“新闻+党建+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媒体平台。同时,充分发掘本地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接入市级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党政一把手集体实名入驻平台,实现以视频、语音、图片和文字等方式“随时”“随地”问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如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将政务、服务IP链接到金秀融媒APP上,让民众可以在APP上了解政务和服务信息,实现了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服务共融。

5.积极探索了融媒体中心“造血”模式。调研发现,运转顺畅、影响力大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往往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能在新闻产品转化为广泛社会传播影响力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这其中与融媒体的“自我造血”功能密切相关。在目前县(区)本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融媒体中心具有持续有力的“自我造血”功能是实现其能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广西不少县(区)曾经是贫困县,县(区)财力较为困难,近年来在这些地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完善“自我造血”功能,闯出了一条脱贫县融媒体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如河池南丹县融媒体中心先后成立“南丹丹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丹一品科技有限公司”“南丹县融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些公司通过不同的运转模式,积极扩大新闻产品影响力,助推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

(二)广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启示

虽然目前广西大部分县区已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但在运营管理、保障支持、人才激励等方面存在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经验。一是形成推进整体合力是基础。总的来看,目前广西各县(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费投入及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力度不一、成效不一等现实困境,如个别县(区)工作人员对融媒体生态系统操作掌握不够熟练,采编中心在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的核心枢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明显滞后,有些县(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学习培训等方面均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上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都深刻说明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避免各自为战,要拧成一股绳。二是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是县级融媒体建设普遍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广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融媒体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瓶颈更大,亟需在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当前,广西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面临严峻的人才进不来、人员老化、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干部职工都不是新闻采编专业出身,跨媒体、全媒体人才和单方面具备技术或新闻业务能力的从业者匮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融媒体意识转变慢,与全媒体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目前广西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受体制限制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创新精神和融媒办法。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对等,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因此,要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增强发展后劲摆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关键位置。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设好、发展好、巩固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从建设模式、理顺机制、提升民族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切入,切实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一)坚持科学建设模式,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

从广西的调研总体情况来看,运转顺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般在机制、功能、主体和方法四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黏合力(见图1)。反之,如果四个方面中哪个板块功能“缺失”或者存在“瓶颈”,那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大打折扣。因而,要坚持科学建设模式,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

图1 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系统

1.构建融媒体运营与基层社会治理共融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新闻产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社会需求与基层治理需求置于核心,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对融媒体的内生诉求,构建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同时,在此前提下完善基层解决群众需求的体制机制,即促进媒体、政府、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基层社会事务开展公共协商和合作行动,以系统化、协调化、有序化理念来统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建立健全有序开放包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模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实际,即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是什么、媒体能做什么、多元主体如何协同、运用何种方法落地;抓住用户、人才、市场、技术、内容等融媒体要素,补齐短板,体现民族区域特色。同时,突出一体化发展问题,支持和引导中央和省级媒体转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支系媒体拓展,努力实现“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一体化发展。

3.探索以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功能的反馈机制。边疆民族地区的部分县地处偏远,有些聚居区甚至还处在大山深处,要积极利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势,将县域空间和应用服务进行有效连接,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和汇聚、新闻话题策划指挥、新闻数据分析、内容生产和融合发布等,以此构建良性健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媒介生态和反馈机制。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发挥好、应用好融媒体中心功能需要各有关方面形成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力量。

1.在省(区)级层面加强统筹规划。要以3~5年为建设考核评价周期,即3年建设、5年评估为一个时间周期,研究制定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规划,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全省(区)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中,在经费保障、人员培训、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同时,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推行县级融媒体中心星级管理办法,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在3年建设周期内取得较大突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人员配置、经费补贴、设备购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5年评估期内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融媒体中心按照上级直管思路,由省级新闻宣传部门统一管理,加强人员和资源的调配力度。

2.形成有效整体合力。新形势下,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有力支持。在财政上,省市财政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费支持,特别是对欠发达、后发展的县(区),上级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起好步、开好局的重要支撑。而县(区)也要将融媒体中心硬件建设、运营等资金需求纳入县财政预算范畴。在大数据助力新闻服务方面,要加强对大数据、广电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打通部门间、数据系统间的壁垒,促进新闻、政务、服务等深度融合,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省(区)级新闻宣传平台要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交流,提高基层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媒体传播力。同时,建立健全以客观评价为标准的考核机制,将浏览量、转发量、点赞量、评论量、同级同类排名及产品收益情况等数据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考核常规化和目标化,实现多劳多得,使创新性劳动和突破性工作获得更多激励,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

4.创新体制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高效率运转,就必须真正激活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营造鼓励创新和容错的干事氛围。一是引入市场化机制。对于经营性业务要采取公司化运营,负责对接和运营当地的相应资源,以激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活力和创新力。二是启动以薪酬改革为抓手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在薪酬分配上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真正实现奖优罚劣,避免实践上的不平等。三是在编制上给予大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引进技术人才、新媒体人才等,这需要一定的编制支持〔5〕。

(三)深入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内涵

正如上文所提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融媒体时代,灿烂多姿的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其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功不可没。从广西的发展实践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个“有形又无形”的舞台传遍了大江南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之“形”。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独特的个性,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少数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准。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宣传内容挖掘应立足于基层,深入挖掘能反映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生产接地气的新闻产品,利用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反映民族内部的事务问题,有效实现内容上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和辐射能力。

2.立足少数民族之“魂”。每个少数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这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本质内容,如毛南族的“分龙节”、瑶族的“盘王节”、崇左边境地区的“天琴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瑰宝,要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平台扩大其影响力,从新闻产品的角度反映这些独特而璀璨的优秀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和传统重大节日,加大海内外华夏儿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力度,打造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新闻产品。

3.着眼少数民族文化之“实”。边疆民族地区不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生态资源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突出把民族地区的独特性、生态性、文化性等优势集成好、利用好,通过新闻传播链条转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要结合先进的融媒体技术,打造创新化、IP化的融媒体产品,实现新闻产品本土化、民族化,不断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产业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向着“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打造具有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形象展示中心,这不仅是边疆少数民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建设好、发展好、巩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广西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广西尼的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