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现状*

2022-04-07王利刚杨小珊

食品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部门食品评估

王利刚 杨小珊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四川重庆 401121)

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受到来自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以终产品质量为评估依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难以满足日益紧张的监管需求,而基于风险控制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控制食品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机制日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稳中向好。现就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概述,以期能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基本情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是通过实施、组织等方式,系统持续地收集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报告和通报的活动,以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确保食品安全的活动系列集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实施对象是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所有活动,具体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爆发、食品污染以及食品有害因素等,其目的是为实现科学、准确的监督管理,具体实施行为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交流、监督管理等。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4 个环节,即风险识别、评估、决策和控制,是一个循环系统。

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针对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对象和产生途径进行识别的过程。在实施中,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调查、分析,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2 个对象,一是食品安全风险源,二是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向事故转化的条件。在我国,影响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繁多,食品安全风险识别需通过多个角度开展综合分析,如生产销售供应链分析、生产销售流程分析、市场环境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追溯分析、食品安全已发事故分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结果分析等方面。

1.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的特征性描述,应包括以下3 个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某一危害因素的暴露、对生命或者健康产生了明显或潜在的不良影响,以此评估由于食品中生物性、物理性或化学性等因素造成的相关危害,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通过暴露评估可以获得可能受到的伤害程度的评估。通过对危害因素识别、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此外,还应注意不确定性影响的评估。通过持续的监测活动(抽检、检测检验等)可以为评估提供有力的数据和资料支撑。

1.3 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是指通过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后,针对已发生的事故制定出应对措施,或者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出预防措施的过程。决策过程中应针对风险拟定决策方案,从多个角度出发拟定不同专注点的方案,在此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者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为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对备选方案进行拆分组合,同时还需考虑方案成本、可行性等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预测决策实施后的影响和效果,实现风险决策的最优化。同时,决策制定时应注意所有方案均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因此只能尽量降低风险。

1.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制定风险决策后采取一定方法控制风险的过程,是一系列控制行为的集合,是整个食品风险监测管理活动的最关键环节,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方案编写、实施、监控、跟踪评价和纠正等控制活动。风险控制实施中需注意:计划、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时应确保各种指令能被执行方充分理解,避免出现理解分歧,实施时应落实到每个执行单元或者个人,并对行为和效果进行监督,同时进行跟踪评价,实时对正在执行的行为进行分析、纠正,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发展迅速,其实施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研判食品安全形势、靶向监管重点领域以及风险管理实施提供有力为支撑。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相对较弱,但发展速度快,又经历了多次职能机构变化以及事后查处到提前预防的理念转变,使得整体工作与我国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遗留或产生了一些需要解决、完善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投入需加强

我国具有人口数量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幅员辽阔等特点,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正在逐步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但仍有差距,且国内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差异和差距体现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人员方面体现在行政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等数量较少,人员行政素质或专业素质不高;设备方面体现在仪器设备和设施数量少,部分设备老化,新设备缺乏等情况;经费方面表现为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区域间经费使用存在差异等。

2.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需完善

我国一直注重食品安全工作,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国家多次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期能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了高度重视。2010 年原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出台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卫监督发〔2010〕17 号),指导性的提出了当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的工作方法,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如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等仍不完善,风险监测还不能把重心从事后处罚转移到事前预防,法律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等。

2.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涉及部门责任意识需提升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实行分段监管,食品生产不同阶段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涉及多个部门,其中难免存在监管职责权限范围不明晰造成监控真空地带,或者行政管理、执法存在重叠等情况,具体表现为部门间信息发布内容冲突、不法事件发生后没有部门牵头处理、查处处罚产生争执等情况。以上情况归根结底是部门责任意识不足,不能将自身职责与事件结合,或者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主动承担。

2.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涉及部门间沟通需强化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由国务院牵头实施,但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涉及部门间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另外,部门间信息共享也较差,多数部门均设有自己的数据库或者监管平台,但数据库或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太低,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行政资源浪费,间接弱化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能力。

2.5 普通民众食品安全知识缺乏

在我国,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是因不法生产者或者商贩蓄意造成的,但也有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民众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造成的,如“酸汤子”中毒事件。一方面,普通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较少,且信息渠道不畅,经常被一些错误的食品安全知识或者观念误导;另一方面,许多部门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但是受时间、场地、信息发布等情况的影响,覆盖面有限。

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优化对策

3.1 加大人员、设备等投入,实现均衡发展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加大投入,积极扩大人员队伍,培养相关行政执法人员,提高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水平,改善执法、检验设施条件,积极开展执法与检验相关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在检验方法上,应根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特点,研究开发检验方法、设备,合理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方法,通过逆向研发和适当调整,研究出适用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所需的仪器和方法。同时应注意不同地域间的发展应相对均衡,在投入上向部分发展落后区域倾斜。

3.2 完善管理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国卫食品发〔2021〕35号),修订着重明确了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定位,厘清了工作职责和机制,以期能够整体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能力和效率。实际工作中,应以新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为依据,积极完善风险监测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评估与预警水平,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保证监管查处有法可依,同时积极鼓励来自社会的监督行为,如媒体监督、社会团体意见等,以保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

3.3 提升责任意识,监督部门实施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责任意识,根据要求及时开展工作,在职责范围内完成相关工作,尽全力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的有效实施。根据相关规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重点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基线水平、标准制定修订和风险评估专项实施风险监测。海关、市场监督管理、粮食和储备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开展不同环节风险监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会同同级卫生健康、农业行政等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以上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各自的职责和案件处理时的主导部门。行政监督部门应实时监督、及时介入,紧盯“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懒政怠政行为。

3.4 强化交流协作,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与的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协作和信息共享,工作中涉及到多部门的案件应及时通报各方,开展联合办案,如有必要应开展会商,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也应保持信息畅通,避免同一类事件在其他监管区域再次发生。各部门风险监测结果数据应共享、共用,一方面积极开放数据,避免藏私,通过更多来源和环节的数据分析来查找研判风险,实现全生产链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不同数据库或平台间的桎梏,实现数据库或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3.5 加大宣传,培养民众食品安全风险意识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普通民众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扩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影响,同时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过新闻媒体、自媒体平台、新媒体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于区域性强、危害性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大力度宣传;疏通信息渠道,让老百姓知道应该到哪个部门去寻求答案,做好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的便民性操作;科普宣传应积极开拓新形式,可采用网络、小游戏、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摆脱时间、场地等的限制,提高科普行为的趣味性、接受度等。

4 结语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较为完善,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众多,我国分段式的风险监测管理形式能够较快实现管理和控制效果,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均应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引入各类监督行为,以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应积极做好防备,通过提高风险监测技术水平、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水平和配合协作能力,与时俱进地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部门食品评估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食品造假必严惩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