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2-04-07徐新燕杜廷芹韩东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入海口黄河流域黄河

徐新燕 胡 巍 杜廷芹 韩东芳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3)

引言

我国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生物物种比例占全球生物物种的10%,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1]我国地域面积广大,水河湖泊众多,为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性,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又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自然会引起更多人对黄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注。[2]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逐渐扩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影响,造成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减少,破坏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3][4]黄河入海口作为黄河与渤海的黄蓝相接之地,物种种类和资源相较于其它水域,自然更加丰富和多样,如何更加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黄河入海口生物种类繁多这一优势,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黄河入海口生物物种种类和数量繁多,也就意味着当地生态环境更加宜居,资源相对丰富,更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对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必须要引起各行各业不同人群的重视,山东省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入海口,率先在全国更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划定了15 个陆地优先区域(含黄河三角洲)和15 个海洋优先区域(含黄河口及其毗邻海域)。2021年5 月,山东省成立了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监测站,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观测研究,未来将形成山东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近些年来,山东省通过政策的推行和保护举措的并列实施,累计恢复湿地188 平方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 万亩,科学组织湿地生态补水达到1.43亿m3/a;同时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印发《东营市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方案》,开展3800 亩治理实验试点;最后实施海岸带生态防护、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等项目,促进了黄河入海口生态系统健康平稳运行,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黄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生物物种种类和数量的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入海口的鸟类种类由1992 年的187 种增加到现在的370 种;浮游动物种类由2017年的13 种增长到2020 年的24 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当前,黄河流域建立水生生物、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58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 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8 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避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促进作用。黄河流域设置不同的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物种种类有所不同。黄河源头区保护重点为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拟鲶高原鳅、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等物种及高原湖泊、河网等重要生境;黄河上游保护重点为刺鮈、厚唇裸重唇鱼、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拟鲶高原鳅等物种及上游宽谷河段生态系统;黄河中游保护重点为北方铜鱼、大鼻吻鮈、兰州鲶、黄河鮈、黄河雅罗鱼等物种及干流河道内沙洲、河湾、通河湖泊等重要生境;黄河下游保护重点为溯河洄游鱼类、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刀鲚、北方铜鱼、“四大家鱼”等物种及其生境;黄河三角洲河口保护重点为河口洄游性鱼类、滨海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总而言之,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至关重要,对维护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 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巨大挑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复杂,不同流段生态特性各不相同,黄河入海口作为黄河和渤海的接壤之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5]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环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破坏。黄河流域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6%的废污水和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给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入侵的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会快速繁衍生存,成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造成弱势种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给入海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

2.1 黄河入海口脆弱的生态系统

黄河入海口作为退海之地,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海陆交互作用频繁,从而导致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6]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近年来,黄河来水来沙逐渐减少、土地盐渍化加剧、湿地生态需水缺口增大(约2.5 亿m3/a)以及海岸线受到严重的侵蚀现象,这些自然因素均致使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同时,盐地碱蓬、黄河故河口等重要生态区域因为管理较弱目前仍处于持续退化萎缩的状态,使物种生境破碎化更加严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后,部分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分布零散和鸟类的栖息地质量下降、食物短缺及生存状况较差等现状也对黄河入海口生物的生存与繁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 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薄弱

世界自然基金(瑞士)北京代表处(简称WWF)与深圳市地球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对3000名群众进行咨询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联合发布《中国公众生物多样应认知调查报告》,通过报告我们了解到在3000 位受访者中,有91%的受访者听说过“生物多样性”一词,但仅有34%的受访者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许多受访者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性不高,即使了解到当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但对如何修复和修复难度却毫不知情,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还表示,生物多样性主要的牵头者和参与者仍然是政府,个人力量薄弱,无法做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造成我国生态保护个人积极主动参与度较低。为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意识培养,我国政府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法律、法规、新闻)进行宣传,加强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开展社区教育,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深入人心,但是目前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仍需要继续加强教育。

2.3 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较高,从而造成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同时兼具了两者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任何一种单一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生物环境。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湿地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如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安排、渔业养殖和盐田开发等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给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7]使部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黄河入海口靠近胜利油田,石油资源丰富,开采量大,但油田开发对黄河入海口侵占问题突出、再加上历史遗留的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同时,农业的正常活动和石油开采的基础配套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湿地环境系统,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岛屿化。最后,黄河入海口毗邻海域,季风洋流可以使其它地区的污染物漂浮扩散至黄河入海口,使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来自海洋污染的威胁,造成生态环境功能发生退化,物种种类和数量大大降低。

2.4 外来物种对生物安全的威胁

有统计报道,生物多样性每年会带来大约33 兆美元的价值,表明如果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生活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当前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致命”的影响,世界上某些濒危物种的灭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此,如果不对生物入侵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未来可能会造成大量物种灭绝消失,甚至会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平均化,即不存在地区与国家的物种差异,造成优势种大量存活,弱势种濒临灭绝的现象,给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黄河三角洲具有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入侵物种丰富度最高,达到了黄河九省区入侵物种总数的15%,其中20 世纪90 年代为保护黄河大堤引种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危害最为严重,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报告可知,2010 年开始,互花米草在自然保护区内呈现爆发性增长,截止到2021年11 月已达到7479 公顷。[8]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侵占了大量的盐地碱蓬和海草床等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导致入侵区域内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了60%,鸟类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生态格局,严重威胁了生物安全。

2.5 山东沿黄流域生物本底工作的不足

尽管山东省在黄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但尚未对省内其它沿黄区域的关键生态系统以及重要栖息地的生物类群进行系统性的监测,现有基础数据已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情况,物种资源家底不清,滞后于实际需求。黄河流域生物调查基础能力建设不足,未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常规、定期监测。因此,山东沿黄流域生物本底调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加快推进,尽快摸清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工作,为后续的研究及修复提供最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3 提高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的建议举措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近些年来,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黄河入海口这一区域,不仅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还会受到海洋污染的影响,使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为提升黄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旨在更好的提高黄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

3.1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保护地是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山东省在黄河入海口启动国内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吸引众多的鸟类和多样性生物来此“安家”。为更加合理的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黄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议逐步把省内沿黄9 个设市区中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黄河流域国家公园体系,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以省为基础单位的国家公园,以此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黄河流域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还可以推进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建立生物监测网络,构建保护空间

科学的生物监测网络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了解该区域内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为其它保护措施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参考。因此本文建议开展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全面调查与观测网络建设,进行长时期、全方位的监测,在已有的观测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陆海统筹系统,做到“陆海空”全面监测与统计。同时加快摸清沿黄9个设市区不同河段流域范围内的物种资源底数,构建生物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动态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开展生境连通相关研究,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监测体系,为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3 推动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抵御、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的过渡地带,最常见的缓冲区包含湿地、河流和山地等。山东应借鉴全国先进省份对湿地保护的工作经验,在黄河入海口、东平湖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因地制宜采用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恢复和生态重塑等措施,开展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同时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在沿黄区域探索开展生态净化型、生态涵养型、生态修复型和生态防护型等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工程。但缓冲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难题,如北方地区以湿地为缓冲区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较低温条件下,植物可能存在冻死的风险,自然净化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后续必须通过研究选取耐低温的缓冲区植物或对缓冲区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缓冲区的作用及能效。就目前而言,我们必须统筹河湖湿地和滨海滩涂湿地保护修复,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稳步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3.4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体系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还是以政府作为牵头者和主要参与者,全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参与度较低,因此,必须在国家层面推进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出台,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抓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责任的落实。同时也要明确省级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事权,分级压实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考核指标。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加快推进《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出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落实,鼓励进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领域中长期的规划工作,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3.5 加强科技人才支撑,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参与。因此山东省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科研型人才和教育性人才,也要重视科普性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提升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可以更有效的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9]但人才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要在当前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努力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采用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和植被恢复等综合手段,推动河流与湿地水系连通,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加大对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恢复与保护、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保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进一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

结语

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它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等生活必需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土壤肥力、调节水质和调节气候等。对于黄河入海口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为重要,但是当前黄河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人类保护意识较弱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生物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精确测定物种的种类及数量;加强湿地与污染源之间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直接将污染物排放至生态系统;加强法律法规约束,从国家层面强制性推广群众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重要意义;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以及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撑,采用更加精准的生物检查网络设备,做到“海陆空”全面检测。总之,加强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仅可以提高生物种类及数量,更对人类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刻不容缓,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人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入海口黄河流域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
城市河流入海口周边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