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检测以及治理的办法研究
2022-04-07郭亚玲
郭亚玲
(山西省长治生态环境保护局沁源分局 山西长治 046000)
引言
重视治理和修复城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的整体水环境,加强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塑造,不断营造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以此来达到提升城市发展能力,改善城市人民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在水资源治理的思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阻碍,因此从检测水质的方法,优化水环境,治理水环境举措等方面来保护水资源是及其重要的。
1 水污染检测技术检测的污染成分
1.1 重金属离子检测
重金属离子通常包括铜、汞、铅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到水体中不仅破环了水质,还会对饮水民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其中,铜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示波极谱法来分离水质中所含的因子;汞可以通过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冷原子荧光法、双硫腺分光光度法来检测水质中所含的物质;水中含铅量超标,一般是因为随意丢弃固体电池到水中,所以针对这一方面,要从根源上加以杜绝。[1]总之,重金属因子在水体中一旦超标,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灵活运用多种检测技术检测水体所含的物质。
1.2 氰化物检测
氰化物属于高毒性物质,对民众和动物的健康都会带来伤害。氰化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质,流入到水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水体成分看到水体颜色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水体逐渐发臭,这样水体被氰化物污染了。针对氰化物污染的情况,可以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硝酸银滴定法、吡叮一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方法。[2]但是由于这些检测方法使用本身都是高毒性的试剂,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谨慎。
1.3 油脂的检测
水体的油脂污染也是需要检测的指标之一。油脂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产生矿物油,由于体积比较轻盈,从而在水体上漂浮。又因为油脂密度轻,容易流动,所以漂浮的面积会比较大。因此,工作人员想要检测油脂这一成分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一片区域,而是采集多个水域的数据加以分析,相对来说,其工程量比较大,任务比较艰巨,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了这种比较繁琐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常见的检测油脂的方法可以选择使用。
2 优化水环境及水污染检测控制的措施
2.1 完善水环境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水环境检测体系,是水污染防治坚实的保障,同时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纵观我国关于水环境检测体系,可以看出仍旧存在着检测人员监管不力,遇到违法事情的时候,没有合理的体系依据的问题;再加上岗位分工不明确,所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完善检测体系,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职责,让员工能够在其位谋其政,从而使他们都能够为水资源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设立标准的检测技术方式
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一定的检测技术方式。但是,纵观我国水资源检测法时,每一个方式都欠缺完善的规范化标准,所以在工作人员去使用的时候,也就没办法进行对照,因此这就难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由此可见,制定完善的检测技术标准是做好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地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争取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法可依,从而更好地完成水污染防治工作。此外,标准化的检测技术方式从侧面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让工作人员圆满地完成工作,还能更好地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进而实现了双赢。
2.3 推进实验室的共建
水环境的污染成分含有化学物质,想要去防治,则少不了进行实验。所以,实验室才是打赢水污染防治的重要阵地。建设实验室一方面可以让工作人员放心去研究,没有后顾之忧地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是必须要具备的外在条件。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不是单个地方或者单位的任务,还需要多个地区共同组织,共同交流,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从而集思广益,为防治水污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
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有助于提高水环境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人员专业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力度,并强化检测人员对技能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并将人员的考核培训成果纳入评估考核的范围之内,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水平。
3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具体作用
3.1 利于开展环境监督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环境检测的主要内容是对当地不同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监督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我市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和化工企业造成的,因此环境检测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使其实现保护环境的责任,严格遵守我国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法规。如果有企业或单位恶意污染生态环境,检查部门要做好工作,迅速整改,同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力度,减少人为污染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环境试验可以间接反映出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一事件的环境状况,以判断环境状况、污染率等。这些信息可以提醒一个地区的居民,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3]
3.2 控制污染物排放
通过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起到环境治理效果的内容之一就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各个地区的环保部门能够在环境检测之后得到当地环境的真实数据,随后通过分析、整理这些信息数据,得出当地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在对比中确定污染物排放量是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等,从而根据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生产的日常污染物排放严加管制,并根据情况对一些大量排放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惩罚。另外,通过对污染量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同时核实一些近日来正在审批的企业单位,如果一直表现良好,并且排污量都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给企业发放排污许可。[4]
3.3 使环境治理设备更加科学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制造领域当中,传统人工劳动的方式基本已经被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所取代,完全代替了人工劳动力,成为了现阶段生产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21 世纪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时代,所以环境检测设备也实现了不断的调整与优化,逐渐朝着智能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改革,[5]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朝着科学化方面开展,有效提高了环境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科学意义。环境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借助很多设备仪器,以及现代化的检测技术。要想切实的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还要不断规范检测行为,使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现阶段,由于我国对环境治理工作加强了重视,所以环境检测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学者也一直在研究、改良环境检测设备仪器,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之上,研发设备的新功能,给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石。
4 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思路的缺陷
4.1 水处理技术存在使用缺陷
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使用缺陷问题并不等同于技术创新缺陷,后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前者则是在使用和大范围效益体现上存在天然的短板。我国多数企业在经营和开发技术的过程中都是凭借知识产权来完成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因此,这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大的上市企业在内,都无法真正的被市场一视同仁,与国企永远无法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是造成水处理技术使用缺陷的根本原因,研发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壁垒。这一问题的突破困难重重,需从技术以及工艺方面、政府采购、整体环境治理市场方面等多个不同的方面考虑。所以我们想要利用先进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6]民营经济潜在的贸易壁垒势必被打破,只有协同合作和资本优势互补,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层面才算得到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善。
4.2 维护工作存在不足
城市污水的排放过程中排水管网主要负责进行污水的排放,并且能够实现对城市污水的有效收集,排水管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若出现管网损坏的情况下,应当及时进行有效的维修,从而确保管网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运行。城市排水管网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造成管网受损的情况出现,同时城市市政建设的过程中造成的管网破损,将会严重影响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4.3 城市生态修复体系不完善
对当前城市建设来说,生态修复项目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毕竟只是占有整个城市建设规模的一小部分,在尚未形成较大社会影响规模之前,城市之间的生态修复系统很难做到统一和完善。目前多数城市在进行生态修复任务时,并未深入了解生态修复任务的本质工作和根本目的,对于一些修复任务,仅仅是表面化程序。例如河道修复,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整体需求和建设能力来进行修复作业,而是盲目的追求制式化和固定化,为了追求形式而一味的朝着不合理方向对城市水环境进行改造,在背离了水环境治理改造和修复初衷的同时,还增加了城市排涝压力。
4.4 水环境治理控制源头不明确
城市水环境污染需找到源头才能更好的一并治理、精准打击。但是目前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治理方向并不明确,治理手段过于盲目,对于治理方法的选择也流于表面。所以很多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污染一直在发生,而水环境治理只能是杯水车薪。具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水污染源以及排水口的调查不彻底,对城市全范围内的污染源控制存在漏洞,所以导致源头污染清理的不彻底。二是对污水处理不到位,对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不规范。三是城市整体水污染处理规划没有深入根本,始终陷于反复治理和反复污染的循环怪圈之中,无法打破治理水污染的僵局,始终做不到对水环境全面综合的治理。
4.5 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在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配套方面存在不足主要因素有:第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排水管道主管网以及污水处理厂规模的扩大,未能够实现对支管网还有污水支管网的合理利用,从而造成了污水收集管网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城市污水的实际收集效果。第二,在进行部分老城区方面的排水管道的改造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未进行对雨水与污水的有效分析,从而导致雨水管道内排放进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进而造成在污水管道的改造过程中进行支管道的链接以后,未能够与污水处理管网的科学合理的匹配,最终城市污水支管道的污水未能够有效进入到主管道内。
5 水环境污染治理举措
5.1 坚持水环境治理与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性的相融合
目前,城市生态修复体系的不完整是影响城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管理必须与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相结合,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修复体系,解决城市生态修复问题。改善水管理还必须考虑河岸重新植被和水环境恢复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生境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应将生态系统管理综合起来考虑。生态系统和自然水系的恢复和运行应以自然和生态系统为中心,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的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项目和发展方向之一。如果一个城市拥有自己成熟的生态景观带,更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休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方式。未来,人们对绿色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生态需求的基础是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因此,注重水环境的治理将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5.2 推广高效集成分散型双膜生物处理技术
鉴于城市水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不明确,建议城市采用高效、综合、分散的双膜生物处理技术,合理利用综合污水处理厂。城市水管理发展的主要缺陷是缺乏创新和技术应用,不能全面解决城市水管理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开放管理的新方法,并考虑到市场和整个社会的需求。社会资本最终将成为城市水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部门也需要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实施变革。城市可以根据自身水环境的发展,充分利用设施的集成和高效功能,注重一体化双膜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应用,缩短运行和处理时间,提高公共管理效益。
5.3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需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因此想要提升城市污水的治理情况应当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城市的具体特点进行对污水收集管网科学合理地规划,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合适的位置。同时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能够满足城市在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考虑,[7]将其建设在人群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内,从而尽可能地控制其对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在展开对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设计阶段,应当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对其排放量进行合理分析,从而进行管道管径的合理设置,对其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5.4 优化与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其污水处理系统在其中发挥着相对较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污水收集管道网络作用的发挥。因此,首先应当进行污水收集管网的信息,结合污水治理的具体状况,根据城市污水治理的具体需求进行管道网络的建设。其次是进行对污水系统运行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处理,对于城市污水的来源展开综合性与深层次的分析,从而进行对污水管网的实际范围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流程的优化。
5.5 做好水污染标准化的研究和考核工作
对于河道溢流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建立调蓄池,在降雨量高的时候进行污水储存工作,防止污水进入正常水源中。调蓄池的构建需要确定溢流频次,这是建设调蓄系统的中心问题,对调蓄频次的控制有利于对调蓄池的容积进行规划,从而有效进行污水储存和调控。[8]其次,我国已经将CSO 污染加入了一级处理规划中,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污水防治文件,允许CSO 污水就地排放或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影响正常水体的使用。对于污水处理之后的考核工作,应该制定一定的标准,由于水源的处理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水源的单独处理和广大范围的用水问题需要准确协调,避免由于政策一刀切而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中的不便。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水环境的形势伴随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变得日趋严峻,我国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及创造以保护生态为己任的舆论环境,对工业生产进行约束和引导,也要派遣专人对工业的生产进行定时的监督,对其排放的废水进行多指标检测。重视治理和修复城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的整体水环境,加强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塑造,不断营造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以此来达到提升城市发展能力,改善城市人民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