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斗争精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2-04-07陈诗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潮斗争精神

唐 斌, 陈诗美

(1.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指出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其中之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斗争精神”,在理论上通过斗争精神的研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培育斗争精神,持续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特有作用。

一、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实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中结合党的百年奋斗,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其中包含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在指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其中包含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此外在报告中还提到“伟大斗争”“团结奋斗”等,这些论述为深刻理解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提供了依据。

1.“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斗争主体的明确

开展斗争实践需明确斗争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人民是斗争的主体,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取得了一个个伟大成就。过去的成就是人民斗争创造的,未来的辉煌同样要依靠人民的斗争才能取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充满艰辛,只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伟大斗争,才能成就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2.“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是对斗争勇气的描述

主体开展斗争实践需要具备斗争勇气,这样才能“敢于斗争”。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能够在伟大斗争中实现解放。无论是“三座大山”的压迫,还是巩固政权、建设国家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挫折,都不会压垮中国人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敢于斗争的指引下,粉碎了阻碍事业发展的邪气、鬼魅与压迫。回望过去的胜利,斗争勇气意义重大;展望未来的征程,斗争勇气不可缺少。越是艰巨,越要凸显斗争的勇气,敢于斗争才能善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善作善成。无论是面对自身发展中的难题,还是前进道路上的挑战,我们都应该永葆勇气,敢于斗争,既为我国持续发展护航,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助力。

3.“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对斗争意志的强调

开展斗争实践,需要主体敢于斗争,敢于斗争不仅需要斗争勇气,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斗争意志。“越是艰险越向前”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生动写照。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迎头追赶的建设时期,亦或是惊天动地的圆梦时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斗争意志,在克服艰难险阻中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勇担使命的前进道路上,团结依靠人民,必将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3],只有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才能在惊涛骇浪中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斗争本领的要求

开展斗争实践,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强调的是斗争勇气,“善于斗争”强调的是斗争本领。开展斗争实践,主体需要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4]的标准全面提升斗争本领。斗争本领的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掌握开展斗争的一般原理,还要掌握不同领域斗争的具体方法;既要具备直面风险挑战、坚决开展斗争的行动能力,还要具备统筹兼顾、维护社会稳定的协同能力;既要强调开展斗争的原则遵循,还要强调进行斗争的灵活技巧;既要整体推进各领域的斗争实践,还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重点突破。

5.“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是对斗争对象的说明

主体需要明确斗争对象,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斗争实践。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历程是不断判断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浴血奋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发愤图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守正创新的新时代,我们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5],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等各个方面,维护国家安全,迎接风险挑战。

6.“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是对斗争目标的界定

斗争是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斗争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就是为了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需要依靠伟大斗争步步推进。党的事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在百年斗争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历程创造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接续奋斗的产物,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是百年斗争的重大成就,新时代十年来经历的这几件大事,都是通过伟大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二、发扬斗争精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推动力量

发扬斗争精神是对党百年奋斗的概括,也是对新时代接续奋斗的要求,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新发展。

1.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坚守初心,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更要在坚守初心的同时继续前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基础上不断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用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发展的方向指引。[6]在斗争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指导;“创新”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我国各领域斗争实践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为指导,围绕“一定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与人们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这一基本矛盾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围绕基本矛盾,开展行之有效的斗争实践,促进教育对象提升素质并付诸行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要找到“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找到缩小这一差距的方法,进而促成矛盾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的重要论述,这为各个领域斗争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强调“增强斗争意识”,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8],这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强调“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9],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强调“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10],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斗争本领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在斗争过程中“讲究艺术和策略”,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11],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斗争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

2.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更新提供了基础

斗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斗争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断拓展。随着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其呈现方式不断拓展,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的应对、“互联网+”等新思维的运用等,都不断丰富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内容。[12]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四史”教育、公民道德和民主法治教育、基本国情国策教育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这些内容的把握上和具体实践的开展上有进一步的拓展更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落实更加注重“破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内容体系开展,如果说之前更注重“立”,即进行理论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破立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还在比较鉴别、思想斗争中使科学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在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群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如在意识形态教育这一主要内容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意识形态这一主要内容开展更加坚决有效的斗争。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更加注重“隐性渗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网络空间、虚拟世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13]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通过理论内容通俗化、文字内容图像化、整体内容条理化、虚拟空间规范化等方式,开展新时代应对错误思想的有效斗争。尤其是网络空间中出现的“低级红”“高级黑”等现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斗争中揭示其错误性和虚伪性,引导抵制各种“泛意识形态化”和“去意识形态化”不良思潮的影响。

3.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返本开新提供了依托

斗争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在敢于斗争的基础上善于斗争,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返本开新的方法借鉴。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正,依据时代特性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首要着眼点。[14]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斗争实践提供方法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理论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办法,是开展斗争实践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斗争就是用正确思想战胜错误思想,使得正确思想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争取更多群众。理论教育强调理论的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借助斗争的开展,通过揭示本质、比较鉴别等方式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是解决党内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也是人民内部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15]人的思想进步离不开思想领域的斗争,既离不开自我反省,也离不开他人的教育和批评。这些好办法的沿用,能够提升斗争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都是效果良好的老办法,改进完善这些老办法,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成效。实践锻炼可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下线上相结合,与虚拟仿真相融合,在锻炼中增强感悟、增加自信;榜样示范要精选群众身边的、时代气息浓郁的、典型性代表性强的案例,进行真实而不拔高、具体而不笼统的宣传教育,避免“高大全”的简单式榜样示范,提升亲和力和有效性。让这些老办法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斗争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立足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聚焦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办法,可以提升斗争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16]互联网运用、自媒体传播、人工智能技术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斗争提出了新要求,线上咨询辅导、网络主题策划、信息数据加工、网络舆情引导等方法丰富了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这些新办法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斗争的实效性。

三、促进斗争精神的培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发扬斗争精神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紧紧围绕斗争精神,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相关概念明晰的前提下,在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达成不断提升斗争本领的目标,进而实现斗争精神的有效培育。

1.在廓清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对斗争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斗争精神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为指导,这就需要对“斗争精神”进行准确定位。“培育斗争精神”中的“斗争”既包含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斗争,也包含了在各个领域开展的克服风险挑战、实现更好发展的斗争。

一方面,对于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敌我矛盾,需要旗帜鲜明开展坚决斗争,这样的认识依然没有过时。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17]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要求我们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和认识社会历史现象。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它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18]在当代中国,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在国际交往中,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并在多领域挑起摩擦甚至争端;在国内发展中,危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现象还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斗争实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年,有效地开展斗争实践,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力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遇到的风险挑战,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斗争实践,这样的认识也是培育斗争精神的内在要求。除了少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敌我矛盾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斗争实践大多指向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是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目标是以党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为根本指向的[19],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的中心工作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在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的迎难而上、科技攻关的艰苦奋斗、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繁荣的创新发展、社会事业的难题解决、生态环保的底线思维、国家安全的坚决维护、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都需要开展斗争实践。不同领域的斗争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中心任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围绕中心任务,切实为各领域的更好发展凝心聚气、鼓劲加油,进而实现斗争精神的培育。

“阶级斗争”是“斗争”的内容,但是需要明确阶级斗争主要针对国际反华势力、外部干涉和极少数国家分裂分子、违法犯罪分子,不能把“斗争”简单等同于“阶级斗争”。在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的同时,还需要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在各个具体领域开展行之有效的斗争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斗争实践,需要在廓清内涵的基础上,全面认识斗争的形式,在各领域开展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斗争,为培育斗争精神提供指引。

2.在重要论述的贯彻中深化对培育斗争精神的理解

“斗争”“团结奋斗”等相关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体现:大会主题中包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1];在阐述“三个务必”时,落脚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强调“四个伟大”时,首先指出“伟大斗争”;在明确“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的基础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22]。因此,将“斗争”与相关的重要论述相结合,才能不断深化对培育斗争精神的理解。

第一,在“三个务必”的整体把握中深刻认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培育斗争精神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斗争的目标进行了界定,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七届二中全会强调的“两个务必”的高度凝练,强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斗争的勇气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即要有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勇气和本领高超、善作善成的斗争能力。“三个务必”围绕“斗争”展开,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落脚点,无论是斗争目标的实现,还是斗争优良传统的继承,都是为了更好开展斗争。党的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善于斗争的方法原则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斗争精神就要以“三个务必”为内容,切实开展斗争实践,在继承发展中推进事业发展。

第二,在“四个伟大”的统筹中深刻认识“进行伟大斗争”是培育斗争精神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24]。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系统思维方式,强调在各要素的有机统一中开展教育实践。“四个伟大”中,伟大工程是伟大斗争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是伟大斗争的指向,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伟大梦想是伟大斗争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5]。由此可见,伟大斗争贯穿于“四个伟大”,开展伟大斗争是统揽“四个伟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讲清楚“伟大斗争”重要性的同时,更应开展伟大斗争的实践,助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统筹发展,实现斗争精神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系统培育。

第三,在牢记“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中深刻认识“在斗争中争取团结”是培育斗争精神的必然要求。“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述内容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斗争实践提供了厚实支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了斗争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斗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基石;“团结奋斗”指出了斗争要形成的生动局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斗争的方法指引和价值追求;“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开展斗争的重要领域,也是永葆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26]这可以理解为必须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以团结奋斗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领会贯彻“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述,以卓有成效的斗争实践形成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进而推进中心任务的完成。

3.在社会思潮的引领中提高斗争本领的运用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之中注重引领社会思潮,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实践性的重要途径。[27]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思潮的引领中不断提升主体的斗争本领,斗争本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能力,如系统谋划的能力、把握重点的能力、灵活处置的能力等。

第一,以整体思维为引领,开展更系统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斗争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发现、研究、判断、解蔽、引领、消解等一系列环节。社会思潮的出现和传播是有迹可循的,斗争主体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和舆论场域中发现其出现、传播、变异的特征,通过深入研究,对其性质作出准确判断,再通过矛盾分析、因果分析、本质分析、利益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蔽,揭示其片面性、虚伪性等,以达到净化环境、引领思潮的目标。引领社会思潮的系统过程,是主体不断提升应对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开展斗争和主动甄别的能力得到提升,推进了斗争精神的落地落实。

第二,以重点思潮为突破,开展更针对的斗争。社会思潮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不同思潮的关注领域、影响程度、应对措施各不相同。在社会思潮引领中,要抓住一段时期内的主要思潮,开展有针对性的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28]。前三种思潮偏重于个人,与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有关,对这些思潮的引领要强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的教育。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非常恶劣,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需要高度关注并通过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持续抓好“四史”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等方式进行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是主体不断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开展斗争的过程。

第三,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为技巧,开展更灵活的斗争。“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29],对于有效开展斗争尤为重要。原则性就是在社会思潮引领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揭示本质的辨析路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等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灵活性就是在应对具体思潮的过程中,方法要多样、机制要灵活、载体要丰富,社会思潮的引领有些注重从理论上揭示其虚伪性,有些注重在实践中打破其谎言,有些注重在比较中辨析其片面性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是坚持遵循原则性和充分发挥灵活性的过程,实现了敢于斗争、敢于碰硬和善于斗争、讲究艺术的统一。

此外,在社会思潮引领的过程中还要运用好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等思维方法,守住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这一斗争底线,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化危为机,根据不同思潮发展的历史脉络研判斗争形势的新变化。

猜你喜欢

思潮斗争精神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拿出精神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