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三重向度

2022-04-07侯玉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意识精神时代

侯玉环

(中国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成为新时代好青年,必须具有奋斗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然离不开新时代青年弘扬奋斗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新时代青年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必然面临影响他们发扬奋斗精神的思想困惑与行动阻力。培育是促使新时代青年弘扬奋斗精神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上下功夫。[2]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要在价值引领、理论阐释与现实回应中,为青年的奋斗找方向、明认知、解问题,让奋斗精神高扬在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的奋斗实践中。

一、价值导向:引领新时代青年奋斗观

奋斗观是新时代青年奋斗实践的思想指引。奋斗观自身的引领性特征,与青年群体奋斗观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必须对其奋斗实践的全部环节——出发点、过程、关键点与落脚点,进行恰当引导,才能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奋斗实践,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

1.出发点:“奋斗赢得幸福”

人类总体的认识规律表明,新时代青年对幸福的感受度与渴求度,实质都达到了一定的峰值。人类的认识如“滚雪球”般前进,对新时代青年而言,他们的认识已相对成熟,“幸福”的概念在他们的认识中,呈现的是一幅美好而完整的图景。“奋斗赢得幸福”,以幸福对新时代青年的吸引力,让青年奋斗具有爆发力、行动力与意志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价值指向,“奋斗赢得幸福”具有其特定的含义与逻辑理路,发挥出强有力的引领作用。首先,这里的幸福并非仅指个人幸福,而是秉涵个人与全人类美好精神追求的统一。这样的幸福,只能由奋斗而来。西方哲学史上系统研究幸福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早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就表明了道德德性与幸福的紧密联系,强调德性幸福要在自我的奋斗中获得。[3]马克思则高扬了为全人类奋斗的幸福,“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4]可见,“奋斗赢得幸福”,还体现了人类内在的对高尚价值情怀的孜孜以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奋斗赢得幸福”蕴含双重含义:一是奋斗本身就是幸福,二是奋斗是实现幸福的方式。质言之,幸福要在奋斗及奋斗的结果中获求。奋斗是主体带有强烈目标性的实践活动,知行合一的实践本身,可为幸福的到来带来一种预设性的满足感,实践后的获得感又会带来一种真正的主体性满足。即是说,青年奋斗的幸福,既存于由自我的意志向现实迸发的行为实践中,又存于这种实践过后他面对自身劳动成果,享受到自身力量得到自由展现的愉悦,体验到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实现的快乐。[5]可见,新时代青年要幸福就必然离不开奋斗,“奋斗赢得幸福”,以巨大的作用力、影响力,成为其重要的人生价值指引。

2.过程:“矢志艰苦奋斗”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是合目的性的改造现存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由于所欲抵达的奋斗目标与现实间的间隔,青年群体自身奋斗本领与奋斗经验的相对有限性,新时代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复杂等。然而,从物质条件较好、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的环境下长成的新时代青年,较为顺利的成长轨迹,使他们易囿于自我舒适的生活圈,既难立下高远的志向,又缺乏对奋斗本身的艰苦性认知。这一正一反,恰恰彰显了确立“矢志艰苦奋斗”、引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在场意义。“矢志艰苦奋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大学生们提出的希望。表明了在奋斗过程中,新时代青年必须具有敢于立志、努力拼搏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状态。具体而言,矢志指立下誓愿和志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适当的带有鼓舞性的理想目标,是激发青年不畏艰苦、向前奋进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的关键在于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矢志艰苦奋斗”展现着新时代青年奋斗在现实发展中的应然样态,是新时代青年奋斗过程的价值指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6]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没有“矢志艰苦奋斗”,就没有人类的历史性前进。因而,新时代青年,唯有坚持“矢志艰苦奋斗”,才能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3.关键点:“把握奋斗时机”

奋斗时机的把握关乎奋斗成败,新时代青年应把握好关键奋斗期。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青年时期是解决人生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时期,青年群体是化解国家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主力群体。“从时代之势来看,新时代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有可为时代,亦是青年学生需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关键奋斗期。”[7]在开始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青年既处于个人奋斗的关键期,又处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在他们整个人生发展历程,与国家发展的整体大局中,把握好此时的奋斗时机极为重要。首先,青年阶段是人生奋斗的黄金期,青年群体的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意义重大。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其次,青年是最具有朝气与活力,是最具创造性的一个群体,青年所处的新时代,为青年奋斗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该阶段该时机发力辐射力最强;最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既关乎青年前一人生阶段向后一人生阶段的过渡性转折,又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质言之,人生的奋斗历程不是一条直线,国家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不仅之于自身同时之于当下中国,都具有尤其重要的在场价值。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在关键时刻把握奋斗时机的重要性,从而珍惜时间,勇立潮头、砥砺奋进。

4.落脚点:“小我融入大我”

“小我融入大我”明确了青年奋斗的落脚点,是对青年个人奋斗与国家社会发展关系统一的价值定位:个人奋斗目标紧密联系民族复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寄语南开师生,“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8]这一方面,强调了民族复兴对青年奋斗的要求,“大我需要小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实现。青年群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与新时代国内环境形势深刻变化与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需要他们在奋斗中以牺牲与奉献精神,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青年个人奋斗对民族复兴的依附性,“小我离不开大我”。民族复兴将为青年的奋斗提供最有利保障。在奋斗的过程中,青年的奋斗要通过国家与社会环境的推动来实现,在奋斗的结果上,青年的奋斗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与之而来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还成为激发青年奋斗的持久动力。因此,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必须使新时代青年确立“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立场,这将有力推动个人奋斗理想与民族复兴伟大奋斗梦想的共同实现。由此,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就获得了最具源头性、根本性的价值依靠,使得青年群体的个人奋斗置于切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而在“小我”与“大我”的共同体中,赢得奋斗前行的根本信念支撑。

二、理论阐释: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生成过程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事情穷尽于它的实现,现实的整体是结果连同其产生过程。[9]了解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事情本身的掌握,而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首先就要让他们掌握奋斗精神本身。青年自身的实践使他们产生了奋斗意识,奋斗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了奋斗的需要,奋斗的需要推动青年形成自身的奋斗实践,而青年的奋斗精神就是对这种奋斗实践的概括与升华。

1.前提:青年的奋斗意识

意识的本质在于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0]青年的奋斗意识就源于青年自身的实践。面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或工作生活,改变与改善生活现状的愿望,激发他们向往与探求更高的目标。正如列宁所言“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1]青年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一种意识由此而生。奋斗意识就是青年作为主体,对改造现存世界实践,必须进行一种持续性努力抗争的思维认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对象化活动,总结了少年儿童时期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认知在新时代青年身上,具有了更加成熟而活跃的映射。由儿童期简单的“要奋斗”“怎样奋斗”过渡到青年时期,则逐渐完整呈现出“要奋斗”“为什么奋斗”“怎样奋斗”的认识体系。青年的奋斗意识一旦产生出来,就在自我的思想体系中种下了未来奋斗的种子,即是说,青年的奋斗意识是青年明确奋斗需要、付诸奋斗实践、彰显奋斗精神的萌发地。青年通过奋斗意识,不仅掌握了改造现存世界的法则,而且还能够清楚地对主客体世界加以划分,有了个体对自身奋斗需要的感受、对这种需要取向的确定,继而在需要的推动下,投身于奋斗实践过程之中。

2.动力:青年奋斗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地位、由于物质需要、由于自己的锁链本身的强迫,是不会有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能力的。”[12]其中的内在逻辑是,一种需要产生必然有其存在基础。奋斗的需要同样有其产生的深层次根基。人类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原有的自然与社会结构达不到或无法满足人类的愿望、理想或追求等,由此人类就有了奋斗的需要,以一种主体性的积极能动性实践向着自身的目标进发。青年奋斗的需要体现在新时代青年为突破自我生存现状,而积极探寻更高层次人生目标的内在要求。一般而言,作为社会群体中最具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年轻群体,青年们奋斗的需要会更强烈,他们更渴望也更确信要通过奋斗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民智库报告,“有62.4%的受访者非常认可或比较认可只要奋斗就能实现目标。”[13]奋斗意识的产生,让人们明确了个体奋斗的需要,而奋斗的需要存在,则是激发人们真正投身于奋斗实践的助推器。需要是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奋斗的需要是人们开展奋斗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不仅将青年奋斗的意识以具体的目的性存在形式固定下来,又成为指引人们如何行动的客观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14]青年奋斗的需要,是他们对自身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迫切要求,即以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勤干实干的行为举措,追寻期望的奋斗目标,这能够推动他们在对象化活动中,展现奋斗姿态。

3.基础:青年的奋斗实践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5]在青年奋斗意识的指引与奋斗的需要推动下,青年就有了概之为“奋斗”的实践历程。青年的奋斗带有自身鲜明的群体特质: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已经迈向成熟期,奋斗也由被动化为主动,带有更多自主自觉的色彩;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活跃的思维,使青年的奋斗过程常有创新性的表现;人生的关键奋斗期与青年阶段的重合,青年们往往能够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从奋斗本身出发,奋斗就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奋斗精神就是一种实践精神,但以“奋斗”来表征人们的实践,实际上突出了普遍意义下一般哲学实践在具体层面的人类社会运转中,所呈现的人类奋发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的实践统一。换言之,奋斗就是对这种特定精神与行为统一的实践状态的概括。奋斗作为这种特定状态的实践,必须具有明确的理想与目标,必须为实现理想与目标而努力,在此过程中为战胜困难而拼搏。由此,人们在奋斗过程中就必然会展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也就是奋斗精神。青年的奋斗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真正诞生地。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就是对青年奋斗实践的提炼与升华,它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一旦被概括出来便又能指导青年的奋斗。同时,青年的奋斗精神又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奋斗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16]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奋斗精神,就体现在他们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的爱国行动中,而在新时代的当下中国,则表现在他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踏实工作勤奋学习,为个人梦与中国梦实现而努力的拼搏实践之中。

三、现实关注:回应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现实困惑

马克思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17]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必须关注新时代青年的现实生活,积极回应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现实挑战,从而打破青年认识屏障,满足青年成长需求,维护青年利益诉求。

1.打破青年的认识屏障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与认识具有同构性,青年对奋斗的现实困惑,首先由他们奋斗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表现出来。新时代青年对奋斗的认识,直面多元化的社会,是他们社会生活经历的阶段性产物。奋斗环境的复杂性与青年思维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一些围绕奋斗且掺杂了青年强烈的个性化与主观性的认识,具有了盲目性和片面性的非理性化色彩。新时代青年奋斗在现实中展开的认识内容,主要围绕“为什么奋斗,如何奋斗以及奋斗后的结果如何或将如何”。与此相对应,他们的认识障碍主要在于:部分青年忽视奋斗本身的艰苦性与长期性,混淆“真”“伪”奋斗,乃至把奋斗看成偶然性的行为,将失败总是归因于外在客观条件;理想遭遇现实的冲撞,自我效能感偏低的青年,怀疑或否定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等。这些错误而狭隘的认识,使部分青年呈现对奋斗的消极姿态,而阻滞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弘扬。及时破除,就应犹如以破壁机的运转,打碎错误观念的表象与肤浅的外壳。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需要为青年所认知、认同与践行。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年奋斗精神的教育与宣传,对奋斗价值观的弘扬,加大与青年的对话力度,及时了解青年对奋斗的看法,以便因势利导,树立他们对奋斗的信念与信心。

2.满足青年的成长需求

需求——供给平衡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逻辑,在现实社会中,青年奋斗成长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有效供给,供需失衡就会带来青年的奋斗精神失落。对青年在奋斗过程中成长需求的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青年奋斗起点、奋斗本领以及奋斗价值的需求满足之中。这是促进他们发扬奋斗精神的潜在力量,是青年在完整的奋斗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自我发展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青年们社会成长经历的不同,使他们的奋斗起点并非在一条平行线上。起点的悬殊并非是决定性因素,但却意味着不同的奋斗力量凝聚,如教育条件、奋斗平台、奋斗机会等。因此,应当明确奋斗开始端的成长供给差异,为成长环境不同的人提供一定的区别性、针对性帮助,特别是为成长环境较差的人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奋斗本领是支撑青年奋斗精神的基石,除个人主观因素外,教育与实践锻炼是提升青年奋斗本领的关键。“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18],亦是青年自身的发展所需。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为青年的各个成长阶段,提供不同的成长养分与绽放空间,真正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搭建舞台。整体而言,当下精神需求已成为新时代青年突出的需求端,“空心病”“焦虑症”日渐凸显,部分青年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难觅奋斗价值。为此,应当坚定青年奋斗的理想信念,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青年成长注入精神滋养,合理满足青年奋斗中各方面、多层次的成长需求,为青年奋斗精神加油助力。

3.维护青年的利益诉求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9]。为之奋斗的利益若总也得不到满足,奋斗精神的大厦就会轰然倒塌。一般意义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可以囊括青年奋斗的全部利益所求。在现实社会中,则是围绕青年的社会生活,由就业创业、婚恋、社会保障、社会参与、合法权益等具体的生活内容展现出来。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就是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中拓展开来。若在青年奋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缺乏利益保障的支撑,便会加大青年奋斗阻力,削弱青年奋斗精神。回应青年奋斗的社会生活基础诉求,就必须打牢青年奋斗的利益基石,深入青年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他们的奋斗带来切实的便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渠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20]。为青年搭建更为平等而广阔的奋斗平台,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意识精神时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