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谈
2022-04-07王秀玲
王秀玲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谈
王秀玲
(延吉市进学小学校,吉林 延吉 133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教学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问题;策略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倡导,多年来广大小学一线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根本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现就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教学对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逐步推进,教育活动也早已不局限于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束缚,而是更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完全被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开发和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立足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但可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力,也让他们从小学会与他人合作,掌握合作方法,体验不一样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这些都有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打好数学基础。
从学生方面讲,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小组内成员通过互相交流,特别是在学优生的带动下,让更多的同学在拓展数学视野的同时又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上相互的启发,求异的思维,甚至争论,必然会有效地提高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2.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愈来愈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入和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也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其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合作学习几近流于形式,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是各种习题的练习,即使让学生做一些讨论,大多也是草草了事,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也没有有意识地做预先准备,小组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错误地把小组讨论看成只是尖子生的表演平台,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有些学习小组的组长或发言人与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大多数学生的交流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类似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改进和不断优化。其二,合作学习中一些教师未充分认识和发挥作为教者的主导作用。我们常常看到,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主动及时地去巡视、去点拨、去指导,并且忽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三,小组合作学习往往缺少竞争氛围,也缺乏及时鼓励和纠错的评价机制,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更多的是善于形象思维,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花心思,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不发达,知识也极为有限。小学数学课程中计算的这一部分,计算题较多较集中,而且需要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重复练习,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不太感兴趣,因而学习起来缺乏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在计算教学中倡导和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的主导下,选择某些题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互动交流,展示彼此的计算方法,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进行一些小比赛,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重视合理分组
要在课堂教学中顺利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需要十分重视学生分组的合理性,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表达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合理地组合,尽可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一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发挥作用,做到互助互补,共同发展。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4-8人,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每组既有学优生,又有潜能生,形成不同层级。组长可由学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人人都是管理者,学习管理,体验管理。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和关心那些潜能生,当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要及时予以鼓励,使其释放潜能;当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课后及时了解原因做好转化工作。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应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层级,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方法,既有较好的组织保证,又比较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使全体学生学习渐进又心情愉悦的双重效果。
3.选好小组长,明确规则,分工合作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选择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对老师课前预留题目的掌握一定是最好的。每个组都需要一个思维活跃、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后总结性回答问题。小组内组长、组员要分工合作。为确保组内每一个成员有秩序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交流互动的规则,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0的除法”的教学时,在确定各小组组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强调一下小组分工和互动规则:(1)组长负责组织;(2)组员轮流作答,其他组员要认真听;(3)如果有不同的答案或者想法要先举手,得到组长允许后再发言。(4)最后由组长总结概括算法。然后,教师出示合作学习题目:(1)小组内说说你对0的认识有哪些?(2)跟0有关的计算,举个例子说明;(3)0÷2= 0÷8= 这两题的商是多少?说说为什么?再如,计算1/2+1/4+1/8+1/16=?可以通分求解,但有的教师就引导学生采用画图去理解,并且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于是组长分工,美术能力较强的画图,语言表达好的汇报,其他同学协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最后全都理解到1-1/16=15/16就是本题的答案。从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计划和准备,有时还要随机抓住机会,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和步骤,指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原理、运算规则的确立,是前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归纳概括的结果,从而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更容易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形成爱动脑、爱讨论、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结合实际事物,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既能够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在小组学习中锻炼独立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数学计算知识和运算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学三位数加法,借助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情况设计算题,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同时渗透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教育。学生对于湿地、湿地动物和环保的关系不是很了解,教师可通过制作有趣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问题。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合作学习的要点,让各小组同学进行思考讨论,分享彼此的意见。教师则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本身的理解。在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笔算加法以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算法,找出规律。教师把主问题抛给学生,先让他们回顾这节课三道例题的计算过程,并对比各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三位数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进而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最终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最后有一组拓展题:12×11 13×11 14×11 15×11。经教师的引导探究,学生得出一种简便算法,结论是“两边一拉,中间一加”,利用这一规律,很快算出各题的答案。但是,教学不能到此为止,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拉一加”正是答案,它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着密切关系。深入的剖析就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上的数字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对齐,从而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围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都想第一个找到问题的答案。应该说,合作学习对揭示算理,掌握运算过程十分有效。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要实现对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关计算方法的高效教学,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组织合作学习,并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更像是一个引领者,着眼点不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少思路,而在于为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和引导,多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小组成员逐步学会合作互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许军斌.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22):139-141.
2022—09—20
G635.1
A
1673-4564(2022)06-01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