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赛教融合运行及管理机制研究

2022-04-07罗朝阳

文教资料 2022年23期
关键词:赛教双高职业院校

罗朝阳 段 军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一、“双高计划”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全新阶段,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构建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落实国家“职教二十条”,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提质培优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9 年国家出台了“双高计划”建设项目遴选办法。“双高计划”对申报单位的基本办学条件、综合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其建设的专业群在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学校标志性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双高计划”要求的标志性成果分为9 个方面,其中大赛类成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在近5 年的技能大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5 类大赛)的获奖情况。这些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如何通过技能大赛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以及有效推进技能大赛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运行管理路径是在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年职业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各院校均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赛教融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文献检索,以“赛教融合”为主题的论文有400 余篇;以“技能竞赛·课程建设”为主题的论文有200 余篇。赵丽娜等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赛教融合和学生社团活动四个角度分析了适合我国技能大赛和实践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连国云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出发,探讨了技能大赛的影响力以及目前技能大赛面临的问题,他深入研究技能大赛赛项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标准,将其具体化为知识点、技能点,并设计成可实施的教学项目或教学任务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达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目的。但是,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限于对“赛教融合”整体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真正对赛教融合运行及管理机制的研究较少,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全面进行赛教融合管理,培养学生参赛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赛教融合运行和管理机制现状

职业技能竞赛是连接职业教育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纽带,是检验高职教师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都起着积极正向的“助推器”作用。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种保障服务进行支撑。[2]职业教育领域的“赛教融合”概念是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背景下提出的,“赛”是指各类各级的技能竞赛,“教”是指教育教学,“赛教融合”是将竞赛与教学进行结合的过程,竞赛成为日常教学质量检验方式,是对职业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前,我国的技能大赛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各级技能大赛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3]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幅度提升了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双高计划”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建立完善自身相关制度建设,调动了师生参与大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促进大赛的规范化发展。但是,在技能大赛的组织和运行过程中,校企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技能大赛运行管理及教学运行管理配合不够、融合程度不深入等现状问题。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参加比赛而比赛,并未将大赛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只为技能大赛获奖而进行大赛训练的情况,将大众化的职业教育变成仅为极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只全力打造参赛的“精英”选手,忽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4],在参与技能大赛过程中,只重视对参赛选手的培养,重视大赛的成果,并未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互动发展。同时赛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践情况依旧很少,课程目标的职业性不强,学生实训实践流于形式,使得企业需求与高校供给有效衔接的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建立健全赛教深度融合的运行及管理机制,为技能大赛和教育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三、职业院校赛教融合的运行及管理机制建设的举措

(一)建立健全赛教融合管理机制

技能大赛融入新技术、新规范和新工艺,是行业和企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风向标。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于技能大赛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形成了“校院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但是对赛教融合的运行和管理研究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层面,应该完善赛教融合运行管理机制,成立技能大赛领导小组和技能大赛管理办公室(一般挂靠在教务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技能大赛并按照比赛内容实施专业课程改革。各二级院系则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具体赛项的工作小组,组织师生参与技能大赛,负责各专业大赛的相关工作,根据专业技能大赛竞赛要点和技术规程[5],实施教材和课程改革,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6]还可以将技能大赛的要求贯穿职业院校常规的专业教学全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并感受到技能大赛,通过平时的常规训练和层层选拔,选出最优秀的选手参与更大范围内的技能大赛,这样就可以使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全面扩大,实现了技能大赛辐射的最大化。因此,职业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对大赛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赛项内容与课程改革进行全面对接,将其知识点和技能点碎片化,融入技能大赛所对应的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模块中,修订课程标准,将相应知识点和技能考核点融入课程体系中,实现赛教有效融合。例如,在“无损检测员”赛项(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参赛选手的正向、逆向设计能力、增材制造技术和三维无损检测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以及二维制图软件的基础上开设技能大赛相关课程,掌握产品三维造型(设计)能力及先进制造和检测方法,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为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将不再新聘应届毕业研究生,转而招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技术技能人才,或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打造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大赛导师)对赛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以线上线下的学习平台、实训平台和技能竞赛训练平台为载体,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进行技术技能的积累训练,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准。职业教育赛教融合需要重组多方智力资源,组建集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大赛导师于一体的赛教融合创新团队。一是要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高等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用活“事业编制+员额制”的用人制度,依托各类职业教育联盟(集团),建立各类专家资源库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共享,完善“双师型”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机制,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共享正常地有效落地,从源头上保证赛教融合团队的建立。二是依托带头人进行赛教团队的组建。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享受外聘教师的相关待遇,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平台,促进技能大师培育和工作室的建设[7],鼓励学校更多的教师参与技能大赛培训和指导,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带赛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技能大赛的主体作用、企业参与技能大赛的支持作用,使技能人才得到各方的支持,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均要制定各方交流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交流人员的选拔标准、工作职责、工资福利待遇和考核制度等。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制度,依托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引导专业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社会服务,在主办大赛时要广泛邀请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专家参与大赛赛项设置、大赛标准制定和大赛成果推广等,促进“双师”能力培养。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技能竞赛,教师全面、系统、规范地参与大赛的全过程,将其知识体系与技术技能进行全面的对接,促进其职业素养、教学科研能力、对接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课程改革和技能大赛有效开展的前提。[8]虽然多数职业学校已制定了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激励及评价制度,但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政策激励不到位,制度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教师主动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改课题,并完善经费配套办法,加大配套支持的力度;技能大赛的经费一般有学校专项经费支持和行业企业赞助等,职业院校根据各二级院系拟开展或参与的竞赛项目和队伍数量,划拨大赛经费到各二级院系用于大赛的开展、设备购置、师生培训、耗材购买及大赛奖励;为解决学校技能大赛经费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学校每年可以引进企业协办技能大赛,支持赛事运行、学生奖励等。学校为鼓励二级院系及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制定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将课程改革和技能大赛纳入二级院系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考核分数纳入二级院系目标考核并与年度目标绩效奖励挂钩;同时,对于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奖励的师生给予专项奖励。职业院校可将教师参与技能大赛或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纳入考核,与职称评定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加分等倾斜政策,甚至可以将取得标志性奖励的教师破格提拔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与创新实践素质学分挂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学生除了给予精神奖励外,给予一定奖金进行奖励,并在全校进行宣传和表彰。

(四)完善赛教融合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应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对促进职业教育院校治理,深化赛教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9]一是完善校院二级竞赛制度,推进技能大赛常态化,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通过技能大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技能水平,评价教师成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推进教学改进。二是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 证书)与学历证书有效衔接。将专业相关的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考核,用技能大赛比赛模式替代常规考试,实行“以赛代考”,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技术技能;特别是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 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作为职业技能评价的又一重要内容,建立学分互换制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行业、企业的真实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最新需求;按照技能大赛的标准引入企业参与学生专业技能测试,评判专业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的评价更科学、有效地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三是深化教赛融合综合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技能比赛,解决技能竞赛和日常教学脱节现象,在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引入竞赛内容和办赛企业参与课程改革,通过对技能大赛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促进专业反思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彻底解决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如何科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

(五)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改革

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是技能大赛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在实训场地建设时,职业院校应加大对项目的论证力度,坚持先进性、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与实施‘多证书’教育相配合以及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立项管理、逐步实施等原则,加强对设施设备的投入,按照技能大赛训练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以满足日常教学、技能竞赛备赛的需要。同时应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统筹力度,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的评价,突出实验实训资源最大限度共享和最高效率的使用,在满足相关学生实验实训基本需求的条件下,各个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实现资源共享,既可以跨二级学院共享,也可以跨学校共享,有条件的甚至还可以开展职业培训服务,避免实验实训条件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闲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实训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在实训场地建设时,职业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规范,将企业实际生产的理念贯穿技能大赛的组织和训练的全过程[10],实现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全面对接,让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促进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四、结语

要保证赛教深度融合,“政、行、校、企”之间需要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健全技能大赛赛教融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将技能大赛变成日常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机制、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赛教融合评价机制,实现赛教融合深度互动,引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双高”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赛教双高职业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学类专业赛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赛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的调研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