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辩证关系、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2-04-07杨壮壮

廉政文化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建设文化

陈 静,杨壮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1]。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在强化“不敢腐”、增强“不能腐”的同时,要抓住“不想腐”这个根本,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本文在厘清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简称“三不腐”)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破解路径,以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一、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辩证关系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而一体推进“三不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准确把握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辩证关系,是探究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

(一)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基础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1.有利于增强敬法畏纪意识,强化“不敢腐”的威慑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以廉治吏”的传统,把廉洁作为官员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历朝统治者几乎都制定了严刑峻法,以重典惩贪治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党员干部对法纪和权力的敬畏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警示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对权力的敬畏意识,“不敢腐”的惩治震慑作用就会更加凸显,从而进一步弱化腐败动机,促使“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

2.有利于强化规矩约束意识,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党员干部产生腐败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钻现行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的漏洞,加之现实生活中,部分执法部门人员自身法治意识淡薄,在执法时出现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震慑性和公信力。为了保证反腐败法律法规真正有效执行,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培养党员干部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意识,从而能够让其主动加强自我约束,养成廉洁用权的好习惯。廉洁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就会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和引导人们做出合乎规范的行为。在全社会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进行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和感染熏陶,可以使廉洁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此来促进反腐败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

3.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一旦丢失理想信念,就容易滋生腐败动机,就会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失去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失去信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滋生贪腐念头,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理想信念的缺失。“廉洁文化建设正是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反腐文化根基为导向,从精神层面着手,崇德尚廉、崇廉拒腐,在人们心底筑起一道反腐败的思想防线。”[2]因此,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与感染熏陶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自省、自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夯实“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二)一体推进“三不腐”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一个坚持“惩、治、防”相结合的过程,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

1.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惩腐肃贪。九年多来,处理了省部级以上官员约有400 多人;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机关每年的立案数和处分人数都超过了50 万;处理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从2017 年的4.87 万件、2018 年的13.1 万件、2019 年的8.5 万件到2020 年的6.5 万件,高压反腐始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3]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构建下,通过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有效遏制了党内腐败蔓延的趋势,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赢得了时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致力于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学、严密、有效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制度,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廓清腐败的边界,守好廉洁底线。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党内法规不断完善,九年多来共修订颁布了百余部党内法规。在反腐败立法方面,随着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败国家立法”,近几年,一部部国家反腐败立法相继出台,反腐败法律制度愈发健全,这些都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3.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体推进“三不腐”强调标本兼治,强调要在实现“不想腐”这一治本工程上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党接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党内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国家惩治腐败的信心与决心,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13 年的81%到2020 年的95.8%,8 年间整整提高了14.8 个百分点。[3]有了一体推进“三不腐”过程中奠定的思想基础,作为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一脉相承的廉洁文化建设,其所倡导的崇廉拒腐、廉洁奉公、清廉自守等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将更容易被群众理解并接受,也更容易提高群众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一个系统工程,二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一方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廉洁意识显著增强。但是,我们也看到廉洁文化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意识不强,腐败滋生土壤仍然存在,实现“清廉中国”依然任重而道远。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另一方面,一体推进“三不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对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的总结与创新,涵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一体推进“三不腐”背景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面临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腐败亚文化的渗透腐蚀、廉洁教育不到位、廉洁制度不健全等现实困境。

(一)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影响了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一方面,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只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提高惩治力度,就能根除腐败现象,对廉洁文化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应付考核指标,未能把廉洁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殊不知,只有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另一方面,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举办廉洁文艺活动上,忽视了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二是普通群众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一些地区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对象仅限于政府工作人员,忽视了对普通群众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内容和方式单一等原因,普通群众对廉洁文化认识模糊。同时,一些群众认为廉洁文化建设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参与度不高。

(二)腐败亚文化的渗透腐蚀加剧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种“腐败亚文化”,这种文化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4],是阻碍廉洁文化建设和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因素。

1.封建专制文化。我国历史上经历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孕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文化。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权力集中在封建君主一个人手里,封建君主具有特权,其个人意志凌驾于国家律法之上。受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滋生出特权思想,肆意妄为,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和群众作威作福、盛气凌人,利用掌握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公然漠视群众利益,严重制约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

2.“官本位”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存在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是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思想来源。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党员干部滋生出官僚主义,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不关心群众利益,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障碍因素,不利于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

3.推崇“人情社会”。“人情社会”在中国自古有之,部分党员干部打着“人情”的旗号,大行腐败之实,成为腐败亚文化滋生的土壤。一些群众甚至认为请客吃饭、找人情、托关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托关系”“走后门”等采取宽容、认可的态度。“人情社会”发展到后期,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圈子”,这些“圈子”联结在一起组成庞大的关系网。各个“圈子”为了维护各自团体的利益,官官相护、任人唯亲,不断侵蚀群众利益、公共利益,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

(三)廉洁教育不到位

廉洁教育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廉洁教育存在教育对象不够宽泛、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一是廉洁教育对象不够宽泛。在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之前,我国曾推行过“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是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虽然也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还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洁教育,相对忽视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廉洁教育。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拓展廉洁教育对象范围,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二是廉洁教育内容空洞。部分地区在开展廉洁教育时,针对教育内容,或是仅根据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泛泛而谈、不着边际,缺乏深度;或是各部门之间相互“复制”“粘贴”,如法炮制、亦步亦趋,缺乏创新;或是把各种学习材料生搬硬凑,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三是廉洁教育方式落后。当前,部分地区在开展廉洁教育时,仍停留在开会、听讲座、张贴标语等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表现方式较为单一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

(四)廉洁制度不健全

一是缺乏与廉洁文化建设配套的党内法规。与廉洁文化建设有关的规定分散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中,缺乏系统性、集中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廉洁文化建设的质量。二是缺乏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一基本概念。“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一项新的战略任务,目前尚未建立起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现有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多限于企业和学校,党政机关则多是廉政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缺乏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使得我们不能及时掌握了解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与效果,阻碍了廉洁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实现路径

一体推进“三不腐”背景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夯实廉洁思想根基、厚植廉洁文化基础、深化廉洁教育宣传、健全廉洁制度保障。

(一)夯实廉洁思想根基,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思想保障

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理念、加强道德修养,夯实廉洁思想根基,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思想保障。

1.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全党和人民群众,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各级党委(党组)应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研读经典的基础上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论述,通过学思践悟,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权力观、名利观,自觉增强抵腐定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5]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滋生腐败念头,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理想信念的缺失。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必须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在于对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掌握较少。为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强化党章党纪党规学习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和高新技术手段,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加强对普通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

3.加强道德修养。任何腐败都肇始于对道德的背离。加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道德修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遏制腐败苗头的滋生。一是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要结合党员干部道德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养成廉洁从政的习惯。同时,党员干部还要经常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照正反典型,结合现实案例,培养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加强群众道德教育。提升群众道德素质、提高群众品德修养,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上去了,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为此,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民群众提供榜样示范。其次,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从孩子抓起,使其养成清廉正直、洁己奉公的道德品质。最后,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6]

(二)厚植廉洁文化基础,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内生动力

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不仅要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多措并举,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内生动力。

1.传承弘扬红色廉洁文化。《意见》强调,“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1]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孕育出了深厚的革命文化,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红色廉洁文化,用红色廉洁文化淬炼品格,提高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抓住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契机,进一步挖掘整理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大力宣传革命先辈们清正廉洁、脚踏实地、公平正直、清身洁己的高尚品格,用红色廉洁文化矫正人们脑海中错误的权力观、财富观、名利观,清除社会上存在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廉洁文化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学习传承红色廉洁文化的良好氛围。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清正廉洁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廉洁文化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平等”“公正”“敬业”等价值理念与廉洁文化所倡导的清正廉洁、清廉自守、公正廉明等思想一脉相连,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二,随着廉洁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将在社会上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3.继承创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廉者,政之本也”“为官者以廉为先”的廉洁从政、廉洁用权思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见利不贪,见美不淫”“立身贵廉明”的廉洁修身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涌现出如海瑞、于成龙等一批清官廉吏,留下了“悬鱼太守”“悬丝尚书”“风月尚书”等脍炙人口的廉洁故事。这些廉洁文化思想和资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和继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把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廉洁文化思想结合起来,与世情、国情、党情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新的廉洁文化思想武装全党和全体社会成员,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服务。

4.吸收借鉴国外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博采众长、开放借鉴的过程。学习借鉴国外廉洁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积极成果,并将这些经验成果进行转化与创新,是全球化时代我国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纵观国际清廉指数排名靠前的一些国家,除了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之外,都十分重视廉洁文化建设。首先,非常重视对国民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如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其廉洁文化教育覆盖范围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多个领域,并且从幼儿到老人、从基层职工到国家公务员,都是其教育对象。其次,都具有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不管是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等国,还是亚洲清廉指数排名最靠前的新加坡,除具有完备的党内监督体系之外,都极为重视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最后,都具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这些国家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体系都较为健全。总结这些国家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深化廉洁教育宣传,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基础支撑

廉洁文化教育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深化廉洁教育宣传,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主客体建设、丰富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廉洁文化教育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基础支撑。

1.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主客体建设。廉洁文化教育的主体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家长等;其客体涵盖所有社会成员。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进机关、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和农村,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主客体建设,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强化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强化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根本上抑制甚至消除党员干部的腐败动机。一是强化对“一把手”的廉洁文化教育。“一把手”的思想觉悟直接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廉洁文化建设效果。强化对“一把手”的廉洁文化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使其成为整个机关的表率,有利于推动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对“一把手”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定期开展针对各机关“一把手”的廉洁文化教育,提高“一把手”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教育。加强廉洁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正反面案例,校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及行为方式;加强党性党纪党规教育,通过法定职责必须担当作为,校准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加强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准党员干部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规范。

推进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学校是学生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各级学校应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廉洁自律、洁己奉公等思想品德教育,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培育廉洁高尚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推进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其一言一行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定期对教师开展廉洁从教教育,通过举办廉洁教育专题讲座、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加入廉洁指标等方式,提升教师廉洁素养,培育廉洁高尚的师资队伍。二是对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崇廉拒腐的校园氛围。针对学生组织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讲座、廉洁文化主题班会、举办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辩论、演讲、板报、征文等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廉洁文化的内生动力,让廉洁自律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重视家庭廉洁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坚持以良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一体推进“三不腐”背景下加强家庭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一是提高个人廉洁意识。只有个人廉洁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严于律己,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廉洁主题影视剧、对照廉洁榜样,掌握廉洁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非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家庭廉洁文化建设是社区和农村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如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评选“廉洁家庭”等,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民风的转变。三是开展家风不正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为鉴,警醒党员干部吸取家风不正的教训。

推动社区廉洁文化建设。社区廉洁文化建设是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廉洁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有利于营造社区廉洁氛围,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廉洁文化教育。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廉洁文化教育,通过把廉洁文化建设列入社区重要工作计划、把廉洁文化建设成果与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等措施,提高社区干部的廉洁意识,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廉洁文化教育。在社区门口、公告栏、活动室等显眼的地方张贴廉洁标语、悬挂廉洁横幅,加大廉洁文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社区廉洁文艺晚会、观看露天廉洁主题电影、评选“社区廉洁居民”等活动,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动力;成立“廉洁角”、设置廉洁长廊、廉洁亭,铭刻古今中外廉洁名人事迹、警句于其上,丰富社区廉洁文化公共设施供给,营造清廉的社区氛围。

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而成,把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注重对企业家的教育引导,重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教育,提升企业家法治素养,增强新时代企业家“底线思维”;通过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制定监督评估制度等,提升企业家诚信守责的德性修养,激发新时代企业家“公平竞争思维”;通过不定期的“工匠精神”等模范典型的树立,提升企业家主动担责、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塑造新时代廉洁员工。定期开展员工廉洁文化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提升员工廉洁意识;在企业网站公开举报电话、设置投诉专栏,拓宽员工监督渠道;评选“廉洁员工”,树立廉洁典范,评选结果与物质奖励挂钩,激发员工参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农村廉洁文化建设。农村廉洁文化建设是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净化村风、民风,营造清正廉明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廉洁文化教育。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党纪党规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等,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觉悟;完善农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拓宽村民监督渠道,规范村干部从政行为;提高村干部薪酬待遇,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探索建立退休保障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激发其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村民的廉洁文化教育。深入挖掘整理当地廉洁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基地;在农村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组织开展廉洁文化宣讲活动,提高村民对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村民免费送上廉洁春联、廉洁粽子、廉洁月饼等,向村民普及廉洁文化知识,破除腐朽陋习,打造廉洁文明乡风。

2.丰富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廉洁文化教育内容是否丰富,关系到廉洁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新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内容,需要着重加强廉洁纪法教育、警示震慑教育、示范引领教育、根本宗旨教育。

加强廉洁纪法教育。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必须把纪法教育放在前面。通过加强党纪法规的教育宣传,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筑牢廉洁防线,使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决不触碰腐败红线,做到知法守法、廉洁自律。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纪法教育。可以定期开展党纪法规专题讲座,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纪法意识,对连续两次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实现防微杜渐的目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建立面向党员干部的纪法教育基地,强化党员干部纪法意识。二是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廉洁纪法教育。组建文艺团队、宣讲团队,开展廉洁纪法主题文艺活动、宣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体现廉洁纪法精髓、深受群众喜爱的廉洁纪法精品力作。特别是要加强群众监督方面的纪法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加强警示震慑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持续形成强烈震慑。加强警示震慑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筑牢思想防线。以典型案例为原型,拍摄制作廉洁警示教育片、廉洁警示动画等视频,并在相关网站进行播放,以“案例宣讲+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的方式,让警示教育“活”起来,增强廉洁警示教育的吸引力;用活用好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情景体验,“零距离”旁听庭审,推动廉洁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在政府内网设置“警示教育”专栏,精选全国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加大腐败惩治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公开腐败惩戒过程,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警示教育。

加强示范引领教育。在进行反面警示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从正面进行示范引导,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合力筑牢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首先,注重培养和树立身边典型,定期开展“廉洁先进人物”评选,充分挖掘身边的廉洁典型,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利用其事迹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引导,激发他们参加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廉洁人物事迹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李延年、张富清、张桂梅等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廉洁之“星”。最后,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廉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点和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

加强根本宗旨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党百余年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加强根本宗旨教育,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加强唯物史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要教育党员干部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初心使命,牢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二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化了党员干部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新形势下,把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廉洁文化的力量,有利于培育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

3.创新廉洁文化教育方法。传统廉洁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张贴廉洁标语、悬挂廉洁横幅、开展廉洁文化宣讲等方式。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廉洁文化教育方法。

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媒体新技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新时代条件下,把传统传播方式与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是加大廉洁文化传播力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廉洁意识。充分运用AR、VR、H5 等新技术,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为廉洁文化教育拓宽新渠道、引入新手段。拍摄制作廉洁文化人物传记电视剧、廉洁文化专题纪录片、廉洁题材电影、公益广告、综艺等;建立廉洁文化建设主题网站、开发廉洁文化教育游戏、手机软件、微信小程序、发送廉洁文化教育短信;注册廉洁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开通廉洁文化教育微博账号等;建设廉洁文化教育警示基地,开展沉浸式廉洁教育;创作以廉洁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歌曲、小说、漫画等。

善于利用廉洁文化资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和党的红色廉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工程。新时代条件下,各地应植根当地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和红色廉洁文化,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廉洁名人故居、廉洁名人纪念碑、廉洁名人纪念馆、廉洁文化博物馆、廉洁教育警示基地、廉洁风景区、廉洁公园等公共设施;依托廉洁名人事迹,创造廉洁主题话剧、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针对当地廉洁文化开展理论研讨会,深入挖掘地域廉洁文化,形成一批廉洁文化优秀成果,提高廉洁文化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灵活运用多种活动载体。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活动载体去承载和传播廉洁文化,使廉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廉洁意识。开展廉洁机关、廉洁学校、廉洁企业、廉洁社区、廉洁家庭、廉洁农村、廉洁人物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范,激发人们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大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开展廉洁文化学习打卡活动、廉洁文化公益活动、“我身边的清廉故事”案例征集活动等,向群众普及廉洁文化;以廉洁文化为主题进行舞台剧创作、音乐剧创作、文学创作等,形成一批兼具思想性和文艺性的精品力作;设立廉洁文化建设课题基金,举办廉洁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党校、社科机构、高等院校等建立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开设廉洁文化相关课程,培养一批廉洁文化专职研究人员,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四)健全廉洁制度,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制度保障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健全的廉洁制度作为根本保障,要加大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机制,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加大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完善与廉洁文化建设有关的党内法规。一方面,对现有党内法规中与廉洁文化建设有关的规定进行细化、具体化;另一方面,尽早出台与廉洁文化建设配套的党内法规,将之前各省市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二是增强制度执行力。执行前加强对廉洁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执行中增强执法程序的透明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执行后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防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规范执纪执法行为。

2.建立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对廉洁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考核与评估,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通用规范的廉洁文化建设考核评估机制,有利于及时掌握了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与效果,促进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考虑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文明校园建设测评体系、乡风文明建设测评体系等,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一是明晰评估范围。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机关、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农村,客体是所有社会成员。因此,其评估范围应包括所有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单位及领域,重点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的评估,并总结示范点的经验教训,在之后推进过程中进行宣传和推广。二是明确评估标准。各地政府和单位首先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评估指标,在筛选时应注意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解释力等因素。之后,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在实际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配指标权重。最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三是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民主测评、量表评价等方法,对廉洁文化建设进行绩效评估。此外,为了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公平性、客观性,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由第三方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评估,使整个评估更加规范、更具有可信度。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