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史官制度研究

2022-04-07刘瑞亭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史官士族魏晋

刘瑞亭

(舜耕实验学校,山东 枣庄 277000)

引言

中华民族有5000 年的历史,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世界文学文明的巨大积累。史学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从未中断,大量的文化历史文献流传至今。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乱世并且政权更新替换比较频繁,在四百年的历史中只有西晋统治了三十余年。虽然这个时期政权不是很稳定但是史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史官制度上,较多的政权设立了史官。包括少数名的政权也设定了史官。尤其是著作官,这个官位是中书监、秘书监推荐并且是皇上直接任命、史官制度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由中国古代的修史传统。随着史官制度的发展,较多传统史学有了较高的成就,并且史书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的增多。史官形成的时代出现在北朝,并且杂传比较兴旺,普牒之学也随着兴起,这就证明在当时史学是比较兴盛的。史学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史学家数量不断增多,史书的数量也较多,出现的形式也较多,史学的发展也不断的创新从最初的经济附庸发展成为了独立的门类。同时还经过了文学合、离的一个过程。随着史学不断的进步发展,史官制度在魏晋南北朝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史官制度。

一、史官制度概说

中国史官制度在不断发展中创新改革,并且史官制度建置的时间较早,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面貌,出现了先秦巫、史不分的情况,史官的长官的指责和责任分别是占卜、祭祀。西汉的太史令不仅掌握天事还掌管人事。到东汉时期史官和天官的职务是分开的,太史令不在一身兼两职,但是太史还有修史的职务,并非自己本职。在后期兰台史令和著作东观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修史观,曹魏设置了专职了史官,西晋时期设立了著作局,在此之后著作制度经久不衰,史官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二、魏前史官制度

最早的史官是根据记载在黄帝时期,但是这样的说话可信度不高,但是史官出现最早在中国确实是事实。但是史官出现最迟的时间在殷时,这个从金文甲问可以证实,在殷商时期史官已形成。在殷商时期史官和巫官掌握的都是神权并没有明确的分工,最初被称为“贞人”,后背称为史官。主要的责任负责占卜和记事。史官制度在殷商时期的发展是基础,盛行在周代。制度更加完善,周王世和各诸侯国都有完整的史官制度,并掌管记言记事。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和王室动荡不安,史官制度也没有被废除。公元前211年,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了文化专制的政策,西汉时期没有设定太史,东汉设定了太史令,但是主要职责发生了变化。

史官制度形成在殷商时期,随着历史不断的进步发展史官制度不断的完善,史官制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梁启超言:“在众多学问中,史学是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并且史学发展与世界各地,只有中国的史学最发达。不能断言。然而,历史学家的早期建立和对其职责的尊重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秦汉史官和早期史官的设定对以后的发展对以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东汉”著作东观“。对以后著作官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三、魏晋史官制度

史官制度的发展在魏晋时期是最重要的。专职的史官著作官开始于魏曹,但是专门修史的机构开始于西晋时期,但是著作官也不能全权负责修史,其他兼职的史官也得参与其中,可见他们对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魏曹史官制度主要的责任是著作郎制,担任修史的职责和掌管着宫中的起居。晋承传了魏的制度,设立了著作郎,还设定了专门的著作机构。但是这个机构虽然在外朝,但是还兼职宫内的事物,这样的现象从东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初。两晋著作局设立了著作郎。著作郎又被成为大著作主要的职责是写哀策问和碑文,攥写史记。两晋时期著作郎有40人,这些人中无论是来自于高门还是寒门他们都具有才学,他们被选中是通过五种方式选中的,分别是:皇帝直接任命,第二是通过其他官员推荐,第三是其他官员兼职,第四佐郎或者其他官员的签转,第五士族的弟子起家官。查看史籍可以看出,在两晋时期左著作郎有35人,其中一部分来在于高门选举的形式有以下五种皇帝直接任命,第二是通过秘书监自己选取。第三是有其他的官员推荐。第四是其他的官员迁转。第五是士族子弟起家官。两晋时期史官不仅有著作官还有长官国史的秘书监。可见魏晋的史官不仅传袭了前代进行了创新,两晋时期的史官对南朝史官制度有较大的影响。

四、南、北朝史官制度

南方在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之后被统称为南朝。北方在经历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之后在杨坚的统一下形成了北朝。南北两朝史官制度存在在大的方面相同小的方面不同。

(一)南朝史官制度

南朝史官制度沿袭了前代的制度,设著作官,其中包含撰写的史臣和攥写史学的学士。著作官和著作左郎大多都是士族子弟起官家,比较重视门第。刘宋史官是根据东晋的的制度选取的史官,设定了著作郎、著作左郎、统一管理的部门是秘书监。萧齐史官制度沿袭了刘宋史官制度,设定了著作郎、著作左郎、但是掌管管理的部门发生了变化。著作官的职责主要管理起居,对国史的修改不在由著作官长官,是有其他的官员管理。萧梁代齐史官的设置沿袭了齐朝的制度,设立的著作官,有区别的是班品和职掌和齐朝有所区别。在梁还设定了新的官职,修史学的官位,修史的史臣大多都是兼职。陈沿袭了梁的制度,设有著作官,掌管修史的职责,著作郎的职务都是其他官员兼职。

(二)北朝史官制度

北魏设置了秘书省,并与尚书、中书、门下一起被称为“五省”。北魏设立了著作郎,主要的责任是负责撰写国史。并且北魏的史官巫史是不分开的,但是这样的记载只有一列,可见著作官只掌管史事和巫是分开的。北魏建立了国史和起居注监修的制度。但是在北魏期间监修制度形成了但是没有得到发展,后期被东魏和北齐传袭。设置了著作官的职位,从记载看职位的数量有三人,东魏的起居注一共有四个人,并且设立了大臣监修。后魏建立记注官制,左史和右史负责起居。在北魏时期史官的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监修制度的建立。东魏史官制度沿袭了北魏的制度,设立了著作郎,著作佐郎主要的职责是掌管修国史,但是较多的著作官是各省的官员兼职的。北齐的史官中有著作郎、修史臣、校书郎、等职位。著作郎设定的人数为两人,著作左郎设定的名额是八个人必须是七品。修史臣,是临时修改史书的官员,是其他官职的人员担任的。并且没有固定的编制,对名额不限。在修订完史书之后在回到原来的职位上。西魏的史官制度沿袭了北魏史官制度,设置了著作官,这个职位可以由别的职位担任。后周更改了著作郎、佐郎为著作上士、中士等。但是品秩是不变的。

综上,南朝的史官制度沿袭了东晋的制度,但是从北朝开始史官制度不断的创新,虽然不断的创新但是还有相似和不同的的地方。主要的区别在于:史学史和史学生。南朝有,北朝没有。南朝的左郎大多是起家官,但是北朝左郎起家官的比较少。北朝有史馆和史阁并且修史的机构制度比较完善并且北朝建立国史监修的制度、北朝的著作郎不仅能文还能武。北朝攥写史官和和起居注是分不开的。但是南、北朝的史官制度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北朝史官制度的影响要比南朝史官制度的影响大。

五、魏晋南北朝史官的社会阶层

由于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朝代更换的也比较频繁,统治者大多都是借助史学来正视自己的地位,并给自己的朝代宣扬创业的功德,比较重视史书的攥写工作。在三国魏明帝期间就设立著作郎掌管史职。这个被后世延续下去。但是这个时期的史官大多都是专职和兼职,这个时期的史官对以后影响也比较深。

(一)史官门第

在魏晋南北朝中九品中正制是选官主要的制度,主要的作用是把用人的权利集中在朝廷中,但是从西晋开始,司马家族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开始拉拢各大世家的大家族,最后九品正制成为了各家家族的工具。九品正制在一定成都上能保证士族的前途,史官并不能置身事外。在魏晋南北朝中高门在史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和社会政治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高门的士族在经济、政治上和文化拥有自己的特权,并且子孙后代都能继承,并成为官吏的候选人。在南朝梁、陈时史官一般以士族为主,高门弟子比较少。在这个时期高门弟子愿意任职的是秘书官,高门弟子为了展现自己家族的优越感,不愿意去著作官。可见九品中正阻碍了寒门弟子仕途的道路,可见这个制定让寒门弟子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二)史官家族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兴盛的时代并且占有一定的优势,史官不能在官僚体系之外,更不能置身在社会阶层之外。占据着主导位置,并且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士族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从各方面着手,政治、经济、婚姻等。史官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名声好,有一定的前景。也是仕途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史官仕进或者迁转都会非常的容易,甚至还能升级到好的官职。担任史官和修史还能给自己的家族提高名声和荣誉。但是史官还能为自己的家族谋取更好的记录。

(三)史官的政治地位

史官在中国古代位置是比较高的,并且是重要的职位。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官职有清官和清浊的分别。著作官能接近皇上,被称为“清职”。高门士族非常喜欢,因为文学并有一定的才能才会被任免。或者是因为家族的原因起家就任,可见著作郎的迁转大多都是“清职”。有比较好的前景,较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欢担任这个官位。士族做的官一般都称为清官,寒人做的是浊官。南北朝对门第评定的标准混和宦。“宦”是不完全根据家族的情况任官职,看中的是出身官的清浊。作为“清职”的史官,高门任职的超过一半的数量,并且仕进的道路还是比较顺畅的。从出身门第分布的情况看,魏晋南北朝士族发展的形式比较统一。但是对史官的升迁有较大的影响。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官的选任

两晋时期出现著作郎由皇帝直接任命,在两晋时期著作省先后归于中书省和秘书省,两个省的掌管主要负责皇帝的近臣,他们对选举著作郎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著作郎的选举有较大的发言权。在两晋时期也设立了中书监和秘书监。他们主要的责任是帮助著作郎补著作郎记载的史记。到了东晋时期不在设立秘书监。在没有秘书监的情况下,推选的认为是吏部选举,但是有哪些人去进行补救哪些人推选左著作郎史料并没有进行完整的记载。曹魏著作郎由尚书、侍中兼任。作为侍长官的诗中不仅掌管文史国籍,还是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两晋的史书记载了其他官员兼职著作郎的记载,南朝时期也有其他官员兼职著作郎的记载,对于著作郎的兼任,在著作郎和大著作之前加了“领”一字,这就说明是官位比较高的官职兼职比较低的史官职位。两晋时期著作郎多为士族子弟起家的,但是高门的士族不愿意担任著作郎,士族的子弟不愿意选择著作郎大多都选择了秘书郎,可见著作郎的地位和职能不如秘书郎。两晋到南朝时期,著作左郎是士族的子弟起家的,但是到了南朝的时候在制度上确定了高门可以垄断著作郎并且合法。刘宋以后,著作官的的选拔“年轻有为的”选举主要集中在士族子弟起家之选,高门垄断著作郎的合法性。虽然有人起家著作佐郎,但他们确实有文史能力,因此受到当时名人的重视。但是高门的士族子弟认为著作郎的地位较低,不愿意担任著作郎的职位。还有较多的隐士也不愿意任职著作郎。南朝时,也有很多士族以“解褐”或“释褐”的方式担任著作佐郎,步入仕途。史书还记载了著作左郎有从秀才中挑选出来的,著作左郎也可以由著作郎推荐。

七、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政权频繁更迭。在400 年的历史中,只有西晋统治了30 多年。虽然这一时期政权不是很稳定,但史学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史官制度上,许多政治政权都建立了史官。该政权,包括少数人,也设立了历史学家。中国史官制度是在不断发展中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建立较早,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最早的史官制度最迟在殷商时期己经形成。先秦巫、史不分,史官参与占卜、祭祀等宗教性的活动;西汉设太史令,合天官、史官于一身。及至东汉,史官与天官的职能划分渐趋明显,二者逐渐分道扬镳;曹魏始置专职的修史官一著作官,西晋始置专门的修史机构一著作局,由此为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最早的史官记录在黄帝时期。史官制度形成于殷商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史官制度不断完善。史官制度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他的郎官的选择更强调他的门第,尤其是他的著作佐郎,成为了高门子弟的起家官员。在北朝,史官制度向南方学习,也是一种著作郎制度。设有著作局,但工作和日常生活是分开的,设集书省掌起居注。此外,还有监督修订国史的制度,这对隋唐史官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见史官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猜你喜欢

史官士族魏晋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近代学人对古代“史官”之阐释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天下第一行书
尊严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用生命去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