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非专无以成学

2022-04-07何宗美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字书四库总目

何宗美

学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关于学问的学问,就是成学理念。我国的成学理念源远流长,二千五百多年前,记载于《左传》之中就有“好学而不贰”之说,此即隐含一个重要的学问之道,即学当贵专。众所周知的《荀子·劝学》,设喻说道:“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亦即专的意思。后又有《刘子》一书,特立《专学》之篇,谓“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一个基本的道理即是,非专无以成学。也就是说,只有有了专心致志做学问、做学术的人,才可能有专门的学问和专门的学术。

这一点,作为既继承了我国古代学术传统,又对我国古代学术有过全面而深刻总结的《四库全书总目》尤其具有启发意义。《总目》提供了不少的“四库学”研究方法,其中就包括对专门之学的重视和提倡。在评价清代马骕《左传事纬》一书时,书中特别谈到“专门之学与涉猎者相去远矣”的问题,放在今天的研究中来看,很值得深思和借鉴。其意乃学问可分为两种,一是“专门之学”,另一是“涉猎者”之学。所谓“涉猎者”的学问,缺乏长期的学术积累,是没有真正功力的所谓“学问”,学之流于粗浅,《总目》认为这是重要原因所在。这样的例子很多见,比如明代朱朝瑛在经学方面就仅仅在“涉猎”的水平上,还有著名的复社领袖张溥原本以勤学著称,但“其学问则多由涉猎,未足专门”,甚至像《总目》认为在明代堪称博学的杨慎、焦竑这样的大家在这方面也不免受到《总目》本身的指责,如评价顾炎武《日知录》时就说:“非如杨慎、焦竑诸人偶然涉猎,得一义之异同,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总而言之,可见学至“专门”,方可言学;“涉猎”之学,实乃非学。

非专无以成学,无论古今,也无论中外,都应该是值得借鉴的重要的学术理念。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孙利政《〈四库全书总目〉明别集提要辨正十九篇》考证较见功力,令人欣赏。拙著《〈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1何宗美、张晓芝:《〈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专就《总目》明人别集著录书一百七十六种的提要做过逐一考证 ,而孙利政此文又取得了考证的突破。曹琳《〈诗总闻〉四库提要源流考辨——兼论〈总目〉提要未必为四库提要之定本》,取一书之例,探四库提要之源流,证并非《总目》每则提要皆为四库提要之定本,思路、结构、表达皆有可称。王志鹏《四库提要经部字书类辨正三则——浅谈诸提要间的因承关系及浙本〈总目〉底本来源》,专取字书《干禄字书》等三种,以文字差别、内容详略、编纂理念异同,辨诸提要之因承关系,并借以探讨浙本《总目》的底本来源问题,与曹文相类,亦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文献扎实,是其可取。

本栏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张晓芝副教授担任组稿人。

猜你喜欢

字书四库总目
总目次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四库学研究专辑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雁字书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2009年总目次
祖昌教孙读“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