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7刘霞施伟梅廖梅香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立德思维能力德育

刘霞,施伟梅,廖梅香

(赣南医学院 药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高等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强调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需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1⁃4]。 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长久以来,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在自然科学类课程渗透极少,与实验课程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无机化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课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无机化学”教学整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原理、提纯与分析、无机物的制备和性质鉴定。 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多为大一新生,若对他们尚在发展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将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创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领他们崇尚“绿色化学”理念以及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近些年,笔者所在学院的任课教师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巧妙融合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样例。

本文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为载体,发掘和融入课堂的德育资源,着重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创新科学思维、生态素养的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四个方面来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课程有必要融入德育元素

笔者所在学校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均开设“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分析与检测、生产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岗位除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但是,目前发现部分大一新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目的存在误区。 他们认为化学实验的作用不重要,以为临近考试时只要进行记忆即可[5]。因此,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喜欢实践操作的学生总在忙,其他学生则在旁边观望甚至聊天,没有承担具体的实验操作,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因此,教师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融入德育元素,使教学内容适度扩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精心的课程设计

笔者所在学院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有34 个课时,所选用的教材为文利柏、虎玉森、白红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实验》,这本教材共编写了44 个实验。 由于授课课时所限,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量筛选一些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实验项目。 因此,给“无机化学实验”安排了六次课。 这些课包括了氯化钠的提纯、硫代硫酸钠的制备、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的测定、阴、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几个方面。 具体的授课章节中德育元素融合点见表1 所示。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元素,亦能够通过多角度进行合理及有效融入。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哲学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首先,是实验课程的价值引领方面。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实验异常、实验失败等情况,该如何正确看待? 其实失败的实验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关键是学生在实验失败后要探究失败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而非自暴自弃,更不能抄袭或编造实验数据。 要教会他们尊重实验结果,做到实事求是,诚信做人。 其次,从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来看,在讲授氯化钠提纯实验时,可把提纯实验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还可以介绍中国的海湖盐蕴藏量情况,如在30 多个拥有湖盐资源的国家中,中国的蕴藏量位居第一,超过世界总量一半之上。这些典型事例的引入不仅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功课, 还要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1“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德育元素融合点

(三)创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也是重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贯穿始终。 比如在阴、阳离子分离与鉴定实验教学中,这些性质验证实验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任务。甚至可以根据他们所学知识,设计一道分离与鉴定的综合性实验题。 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生态素养的养成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全程,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道德[6]。 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12 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镉元素)等重金属污染事件虽时隔多年,仍须引以为戒,勿让悲剧重演。 如在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实验中,涉及的重金属离子Pb2+、Cd2+等废液要分类收集与储存,并告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不得随意向下水道倾倒,不得随手乱丢,要分类回收,并由相关部门集中处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五)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烈,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当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7]。 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关教师在给学生上“无机化学实验”课时,通常建议他们2~3 人一组合作完成,并且一起分析实验结果、查找原因并做出解释。 例如,在给学生上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的测定实验时,实验步骤较多,且要注意的细节也很多,稍微一个细节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者影响最终产物的收率。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分工合作精神,比如有去称量固体的,有控制反应温度的,有计时的等等。 做完实验后一起撰写实验报告,一起分析与总结。 如果实验失败或者最终产物收率低下,学生要共同分析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并总结实验心得与感受。对于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报告做得好的小组,老师要予以表扬。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小组间实验操作能力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激励小组内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

三、结语

在近几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笔者所在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比较显著,学生的生态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辩证科学思维能力等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授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但是,怎样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使专业课程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全方位育人功能,还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或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立德思维能力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培养思维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培养思维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