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式院前急救对脑挫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2-04-07冯燕朱晶

当代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属效果措施

冯燕,朱晶

(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 福州 350007)

脑挫伤患者疾病的诱因主要为高空坠落、车祸等,在患者受创后脑灌注压呈逐步降低趋势,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脑干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作用,诱发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严重情况可能导致死亡[1]。病情较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软膜下片状出血病灶、脑表面水肿、瘀血、蛛网膜裂口等,病情较严重患者脑皮质及白质挫碎、局部呈出血和水肿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皮质血管栓塞受损和形成血肿[2-3]。脑挫伤后如未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可能会影响抢救成功率,目前,临床对于脑挫伤一般采取院前急救模式[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协同式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脑挫伤抢救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脑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7例,女9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1.35±4.1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0.86±4.2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入院检查,患者症状及体征符合《急诊外科学》中关于脑挫伤相关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治疗中途退出研究及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院前急救模式。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出诊,救护车到达现场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检查患者头部出血情况,了解受伤严重轻度。发现患者口鼻耳处存在液体流出时不可使用敷料堵塞,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保护头颈部,避免再度受伤,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采取纠正酸中毒、降低颅内压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对症处理措施,尽早将患者运送于医院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①院前准备:医院中所有出车医护人员均经120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于接到120急救电话后3 min内出诊,随诊医师、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保持通话,充分掌握患者受创的实际情况,同时,指导家属采取初步救治措施,确保患者周围空气流通[6]。②到达现场后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及简单测试措施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完善抢救步骤,在获得转运指征后将患者快速送至医院。③患者转运途中告知患者及家属下一步救治计划,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院内急救方案,避免因质疑急救措施、等待家庭成员到来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在转运途中联络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患者院前、院内转送期间的急救措施无缝衔接[7]。

1.3 观察指标 ①预后效果:采用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强。②救治时间:比较两组经急救干预后到达现场时间、急救处理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脑疝、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s,分)

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分;FMA,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Barthel指数69.68±4.57 62.42±4.48 6.807 0.000 FMA评分68.72±5.24 62.63±5.98 4.596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初步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急救处理时间、转运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步救治时间比较(±s,min)

表3 两组初步救治时间比较(±s,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6 36到达现场时间12.54±2.76 19.39±3.18 6.761 0.000急救处理时间11.57±2.57 18.77±3.12 10.687 0.000转运时间15.57±3.11 21.39±4.12 6.765 0.000急救总时间41.76±4.72 61.72±4.98 17.454 0.000

3 讨论

脑挫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是因外力及创伤作用造成的挫碎及脑皮质浅层出血,因颅内直线加速、减速及旋转运动等形式导致颅骨内面及颅骨表面和底部互相摩擦后造成颅脑损伤,最终形成脑水肿[8]。脑挫伤在原发性脑损伤占比较高,如患者未接受及时救治措施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急救处理时间、转运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谢丽芬等[9]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传统院前急救模式应用后效果不佳,易延误患者最佳抢救时间,在转运期间常存在监护不严密等相关不良事件,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且传统院前急救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救治,易错过最佳救治时间[10]。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和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应用期间强调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研究证实,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11]。在脑挫伤院前急救中应用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要求救护车于3 min内出诊,缩短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和转运时间[12]。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首先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依照临床经验指导家属采取初步救治措施,在到达现场后可及时完善抢救步骤,在转运途中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尽早联络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可无缝衔接院前、院后急救,保证抢救效果,利于改善预后[13]。

综上所述,给予脑挫伤患者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并发症风险性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家属效果措施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