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风险评估模型

2022-04-07朱少奇孙玉国姜彦雨张建涛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场准则权重

朱少奇,孙玉国,姜彦雨,梁 臣,刘 明,张建涛

(1.黑河市畜牧水产服务中心,黑龙江黑河 164300;2.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且防控难度大的传染病,目前尚未有商业化疫苗用于预防[1]。无疫场区发生ASF 的主要途径是与感染生猪或野猪,或污染的人员、车辆、饲料等直接接触,也可通过携带病毒的钝缘软蜱叮咬传入引发[2]。从2018 年我国发布第一起ASF 疫情到2021 年11 月,全国已有31 个省份发生185起ASF 疫情。尽管当前国内疫情相对稳定,但已形成一定的病原污染面。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ASF 无疫小区建设工作意见,建立常态化、分区域、分场群防控机制,规模猪场需要先行开展自评工作。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3-7],咨询专家意见,确定规模猪场ASF传入和传播的风险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规模猪场ASF 风险评估模型,便于规模场对ASF 防控能力进行自评,以期为帮助其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风险因素识别

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风险因素,依据集约化猪场防疫标准[8-9]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 年版)》等标准及规范性文件,侧重于传染病流行三要素及ASF 传播特点,应用“德尔菲法”,咨询来自科研院校、行业技术部门、行政机构、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等不同领域的25 位专家意见,收回有效问卷19 份(表1)。

表1 专家构成情况

经反复论证探讨,初步构建了“规模猪场ASF 风险因子评估指标体系”(表2)。指标体系分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二级指标)和评价要素层(三级指标)3 个层次。目标层即规模猪场ASF 发生风险综合评价;准则层由“场址选择(B1)”“场区布局(B2)”“设施设备(B3)”“饲养管理(B4)”“生物安全(B5)”“免疫与监测(B6)”“档案建设(B7)”“疫病发生史与媒介情况(B8)”8 个风险因子构成;评价要素层由36 个风险因子构成,其中在“抗体与病原学监测频次及结果(C63)”风险因子评价中,如果检出核酸阳性,直接判定为“高风险”,评估终止。

表2 规模猪场ASF 风险因子评估指标体系

1.2 风险因素权重值确定

1.2.1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规模猪场ASF 风险因子评估指标体系”制定问卷,以邮件咨询方式,邀请专家对隶属目标层的准则层之间和隶属某一准则层的评价要素层之间的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按1~9 标度法标准(表3)打分,以打分结果分别建立各层级判断矩阵。

表3 重要性标度释义

1.2.2 风险因素权重值确定 根据判断矩阵,应用SPSSAU软件,计算出隶属目标层的准则层之间、隶属某一准则层的评价要素层之间相对权重值及各层一致性检验结果;运用公式(1),计算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值。

式中,Wij是评价要素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值,Bi是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值,Cij是隶属于某准则层的评价要素层相对于该准则层的权重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层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值

①向25 位专家发出第一轮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 份;将各位专家打分输入SPSSAU 软件,计算各层相对权重值和一致性检验结果,结果各层0.006 ≤CR ≤0.150,有7 位专家未通过一致性检验。②向该7 位专家发出第2 轮问卷(附问卷原因),收回有效问卷5 份;重复步骤①,结果各层0.006 ≤CR ≤0.047,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21.0 软件探索分析20 名专家评估的各层相对权重值正态分布情况,结果有4 位专家评价结果严重偏离。③向该4 位专家发出第3 轮问卷(附问卷原因),收回有效问卷3 份;将得到的19 份有效问卷重复步骤②,结果各层CR <0.100,相对权重值符合正态分布(准则层权重值正态性检验见表4,各因子P≥0.075;图1 是B1 相对权重值正态P-P 图,呈现正态分布)。④将最终19 位专家评价的各层相对权重值进行算数平均,计算各层相对权重值赋值,应用公式(1),计算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值(表5)。

表4 准则层相对权重值正态性检验结果

表5 ASF 评估指标权重赋值

2.2 风险因素分析

19 位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判断及SPSSAU 软件计算结果显示:第一是“生物安全(B5)”,占28.99%;第二是“场区布局(B2)”,占23.17%;第三是“设施及设备(B3)”占16.47%;第四是“疫病发生史及媒介分布(B8)”,占9.07%;第五是“免疫与监测(B6)”,占7.84%;第六是“饲养管理(B4)”,占6.57%;最后两位分别为“场址选择(B1)”和“档案建设(B7)”,分别占5.14%和2.76%。上述结果说明,在猪场ASF 防控工作中,保障生物安全和合理布局各功能区是最重要的。

评价要素层相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赋值降序排序结果显示:“管理区、生产区等各功能区是否严格分开且界限分明(C21)”“疑似疫病是否按程序执行隔离、无害化处置措施(C54)”“粪污是否按规定处置(C55)”“猪场配种舍、妊娠舍、

产房等生产阶段猪舍是否布局合理及依次沿着顺风向建设(C22)”“外来人员和车辆管理(C52)”、“道路硬化,场内净道和污道是否分开且无交叉(C23)”“内部人员、车辆是否按程序执行洗消后流动(C53)”“防风、防鼠、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立(C33)”占比分别为7.92%、7.78%、7.12%、5.55%、5.30%、5.11%、5.09%、4.78%,依次排在第1~8 位。结果表明,以上8 项在猪场规划或现场评分时需要充分论证和考量。

3 模型应用及风险等级划分

对实际某一猪场的ASF 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一般采取现场评分方法。邀请5 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参照规模猪场ASF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模型中的要素评价层指标(三级指标)逐次打分,每项总分100 分。打分原则为,条件具备或完善的打低分,否则打高分。应用公式(2)计算总分,最高100分,最后采用定性分析法划分风险等级(表6)。

表6 风险等级划分

式中,Y是规模猪场ASF 风险综合评价得分,Wij是要素评价层相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Xij是要素评价层各风险因子的现场打分平均数。

4 讨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专家多轮分析论证建立的,由3 个层次、36 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模型的建立为规模猪场ASF 风险自评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操作性强的办法,便于从设施设备、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等多方面、多层次评估规模猪场ASF 发生风险,有利于针对防控弱项采取精准防控措施,促进猪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为推动ASF 无疫小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应用AHP 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降低专家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10]。计算各层次权重时需要检验各个专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综合评估专家打分结果的无偏性,程序较为繁琐,评估过程中会不断损失有效性问卷。在第一、二轮问卷中,科研机构专家和基层防疫从业人员对各风险因子的评价差异显著,尤其对风险因子中“生物安全”“场区布局”“免疫与监测”重要程度排序争议最大。因此,为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需要扩大咨询专家的范围,尤其要充分考量基层从业人员意见,并进行广泛实践验证,不断补充完善打分标准和依据,以更好地为养殖业服务。

猜你喜欢

猪场准则权重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