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4-07赵勇王亮亮邢文丛
赵勇 王亮亮 邢文丛
(河南省漯河柳江医院微创泌尿外科 漯河 462000)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属于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50 岁以上男性,可引起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2]。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BPH 所致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常用手段,其中以坦索罗辛较为常用。坦索罗辛属于α 受体阻滞剂,可快速松弛尿道平滑肌,减轻膀胱出口梗阻,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3~4]。但单药作用机制有限,对于尿急、尿频等症状改善效果欠佳。索利那新则属于M 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阻止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以改善储尿期下尿路症状,加快尿频、尿急症状消失[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BPH 所致LUTS 患者予以索利那新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BPH 致LUTS 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50~76 岁,平均年龄(65.32±4.19)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4±1.48)kg/m2;前列腺体积25~43 ml,平均前列腺体积(35.58±4.71)ml;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2±0.35)年。观察组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5.36±4.24)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8±1.52)kg/m2;前列腺体积25~45 ml,平均前列腺体积(35.62±4.75)ml;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5±0.3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6]中相关标准;经B超、尿道膀胱镜等检查确诊;伴有LUT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8 分,且尿频、尿急及夜尿评分之和≥6 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前列腺癌或膀胱肿瘤等疾病;合并炎症下尿路梗阻;伴泌尿系统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20020623)治疗,0.2 mg/次,1 次/d。观察组加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国药准字H20183497)口服治疗,5 mg/次,1 次/d。两组均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为LUTS 消失,夜尿正常;有效为LUTS 明显减轻,夜尿频率减少;无效为LUTS 无改善。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2)LUTS 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通过IPSS评分、膀胱活动过度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V)评价LUTS 改善情况,其中IPSS 评分共7 个项目,总分35 分,得分越低越好;OABSS 评分共4 个项目,总分15 分,得分越低越好。(3)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4)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易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ith BREF Questions,WHOQOL-BREF)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领域,各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心动过速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LUTS 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IPSS 评分、OABSS 评分、Qmax、RV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 评分、OABSS 评分、Qmax、RV 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UTS 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UTS 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LUTS 改善情况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RV(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IPSS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OABSS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Qmax(ml/s)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19.68±2.28 19.72±2.31 0.078 0.938 7.65±1.06*10.31±1.72*8.327 0.000 8.53±1.19 8.56±1.21 0.112 0.911 4.95±0.67*6.49±1.02*7.981 0.000 10.45±2.09 10.53±2.12 0.170 0.866 17.89±2.23*13.52±2.18*8.863 0.000 48.53±4.58 48.49±4.52 0.039 0.969 25.36±3.21*30.52±3.69*6.673 0.000
2.3 两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比(次,±s)
表3 两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比(次,±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急迫性尿失禁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白天排尿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夜间排尿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尿急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12.58±2.14 12.63±2.18 0.104 0.918 7.12±1.15*8.54±1.27*5.242 0.000 3.68±0.54 3.71±0.57 0.242 0.810 1.35±0.28*2.03±0.35*9.595 0.000 6.52±1.13 6.59±1.18 0.271 0.787 2.37±0.35*3.18±0.48*8.624 0.000 2.23±0.25 2.26±0.29 0.496 0.622 1.12±0.15*1.49±0.18*9.987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社会领域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心理领域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领域治疗前 治疗后环境领域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67.53±6.03 67.89±6.12 0.265 0.792 86.76±7.29*79.85±7.15*4.280 0.000 63.52±5.41 63.61±5.46 0.074 0.941 88.58±7.14*82.35±6.89*3.971 0.000 70.33±6.52 70.51±6.73 0.122 0.904 90.31±8.25*83.64±8.15*3.638 0.001 68.33±6.21 68.51±6.17 0.130 0.897 89.65±7.29*82.75±7.05*4.303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发生头晕2 例,心动过速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心动过速1 例,恶心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BPH 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与性激素及其受体作用、生长因子神经递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相关。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前列腺细胞异常增生,且增生组织向尿道、膀胱腔内突出,从而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增大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力,诱发排尿困难等症状[7]。而逼尿肌长期过度收缩,能引起逼尿肌功能受损,促使逼尿肌增生、代偿性肥大,进而加速膀胱壁纤维化,致使膀胱顺应性降低,导致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一系列储尿期症状,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
坦索罗辛为BPH 常用治疗药物,可高选择性作用于尿道、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平滑肌上的α1A受体,降低α1A受体兴奋性,以阻断其介导的逼尿肌和远段输尿管收缩痉挛,抑制尿道内压升高,从而调节输尿管蠕动频率和幅度,舒张尿道平滑肌组织,降低患者排尿时阻力,以缓解排尿梗阻,加快膀胱内残余尿液的排出[8~9]。同时,坦索罗辛不仅可调节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还能增强逼尿肌稳定性,进而改善逼尿肌功能,缓解储尿期尿急、尿频等症状。但坦索罗辛单药作用机制有限,对于储尿期症状缓解效果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IPSS 评分、OAB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RV、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 所致LUTS 效果显著,可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分析原因为,LUTS 发生与膀胱逼尿肌M 受体关系密切,一旦膀胱出口发生梗阻时,则可促使逼尿肌M 受体密度升高,造成膀胱活动过度,诱发储尿期LUTS 发生。而索利那新为新一代M 受体拮抗剂,对膀胱平滑肌受体选择性高,故可直接作用于膀胱逼尿肌,以缩短起效时间,增强作用效果,且因其高度选择性,不易于其他部位M 受体发生作用,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减少。索利那新可直接阻滞膀胱平滑肌毒蕈碱M3受体,阻止其与乙酰胆碱结合,以降低逼尿肌收缩力,并能阻止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从而快速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10]。坦索罗辛与索利那新联合使用后协同增效,从不同作用机制下发挥治疗作用,不仅能舒张尿道平滑肌,减轻排尿困难等症状,还可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促进储尿期症状消失。但本研究受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等多因素影响,所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增加更多的观察指标,以进一步论证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在BPH 所致LUTS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索利那新可提高BPH 所致LUTS 治疗效果,降低IPSS 评分、OABSS 评分,加快排尿速度,促进排尿期与储尿期症状消失,且安全性高,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