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参与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后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04-07赖小燕刁洁萍
赖小燕,刁洁萍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80392);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0JX02)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永恒主题。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对其进行患者安全培训教育,增加其医疗风险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培训教育作为护理安全的三大技术之一,已被认为是护理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措施[2],国内外不少院校将其纳入本科和继续教育课程[2-4]。然而当前国内面向护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尚缺乏明确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长及培训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研究多从教师和组织者角度探讨培训模式,较少研究从学生视角出发研究其参与培训时的体验。基于此,本研究在我院开设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参与培训后的真实感受,为护理院校更好地开展和完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1名本科护生,均为女生,其中3名为班干部,2名为入党积极分子。入选标准:完成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护理本科生;思维表达能力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不再有新主题出现资料饱和为标准[5]。本组11例护理本科生分别以英文字母A—K编号。
1.2 研究方法
1.2.1 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0年10月到2020年12月组织2019级护理2班以选修课形式完成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共7次,每次2~3个学时。授课方法包括PPT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课程以WHO发布的《医学院校患者安全课程指南》为理论指导,由3位临床教师和两位学校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及授课,师资概况见表1。整体课程设置以“医疗风险”和“患者安全”为核心主题,涵盖了国内医疗风险现状、相关概念定义、RCA等经典医疗风险理论及其应用、CHA患者安全目标、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手术室、ICU)的不良事件预防及患者安全管理等内容,具体课程安排见表2。
表1 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师资概况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由研究者本人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目的和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确保资料的准确记录。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对于患者安全课程的认识;参加课程的收获;对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过程的看法;为进一步完善患者安全教育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每次访谈20~30分钟,访谈过程中认真聆听、详细记录访谈内容,引导受访者深入表述参加培训后的体验,并适时做恰当的询问。
表2 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置及安排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和观察过程中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整理出文字资料。使用Nvivo 11.0软件对访谈收集的数据和文本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导入、编码、群组等功能[6],统计11名受访学生在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后的真实体验,提炼主题,将整理的最终结果返回到受访学生处,核对准确性。
2 结果
2.1 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认同
受访学生对开展患者安全培训普遍表示赞同,认为开展此类专题培训对其将来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开设此类课程使更多医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生H:“平常在实验课上虽然也有提到患者安全,但并不是系统地学习,这门课使我对医疗风险有了更多了解,培养了我的认知和思维。”学生I:“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各种指南、一些现代的管理理论、临床差错的类型以及临床教师讲的一些案例,我感觉以后工作时都还会记得。”学生F:“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挺多的,感觉是专业课中所欠缺的。我觉得至少在进临床之前,学生都应该有类似专题课程的学习。”
2.2 患者安全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受访学生认为“患者安全的整体讲解—电影课的实践巩固—手术室、ICU、急诊科等特殊科室的分解讲授”这一教学框架使其更系统地学习了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医疗风险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了患者安全意识。学生K:“先是对概念的学习,然后是看电影进行分析,最后用大量案例进行强化,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尤其在接触临床案例后,感觉安全意识真的有了质的变化。”学生A:“我觉得我现在面对不良事件的辨识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会利用根因分析来确定原因,然后能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不会像以前那样迷茫了。”学生B:“我们组在讨论时都很活跃,大家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加上教师时不时会提到一些差错案例,觉得安全意识一直在增强,以后做各种操作一定要谨慎。”
2.3 传统临床思维观念的改变
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临床思维观念,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其更倾向于从患者安全的角度学习和分析专业课中的知识和操作。学生A:“现在我就不认为所有的差错肯定就是护士和医生的问题,我会想到很多,例如患者的、环境的,甚至是医院管理的,好像现在看问题的思维都不太一样了。”学生K:“患者认为所有的错误都可以避免,我现在知道,是人都可能犯错,而且不是所有的错都能避免。”学生H:“以前的话,我可能不会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但是现在知道报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惩罚,而是为了改进工作,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学生G:“它(患者安全)是建立在我们整个医疗工作之上的。通过学习,我可以从患者安全这个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些医学知识和护理操作,会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安全。”
2.4 职业责任感及职业发展获益的提升
患者安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授课教师言行举止的隐性教育,也促进了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学生I:“临床中各种差错都会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是要负责的,一来要对患者负责,二来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样你会有一个警醒,就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学生J:“几位教师讲的不仅是患者安全,还有他们自身的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时候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前辈对后辈的教导,是经验的传授。前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我对工作的态度。”学生G:“我将来到临床可能也会关注患者安全这一块,我感觉这方面值得研究的内容似乎挺多的,感觉作为护理人的责任还是挺重的。”
2.5 对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的期待
2.5.1 增加临床实践教学 访谈过程中,受访学生提出了可进一步增加临床教师和补充临床实践课的需求,以此加深对不同科室患者安全和不良事件特点的认识。学生J:“可以多让临床教师讲课,希望(临床教师)理论讲得更透彻些,例子也更丰富些。”学生H:“我觉得临床教师可以再多一点,除手术室、急诊科之外,心脏和肿瘤等重要科室我觉得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C:“如果是真能带我们去医院以实例来讲课的话,印象会更深刻。”学生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分组进临床,类似像护理差错报告这些内容,目前只有模糊的印象,如果去临床的话我觉得学习效果会更好。”
2.5.2 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部分学生希望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情景教学,增加课堂互动,将更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E:“我觉得PBL情景式教学蛮有意思,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D:“可以增加一些国外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分析国内外不良事件报告的差异。”学生H:“可以根据案例设置情景剧进行分析,然后给出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这样更能够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
2.5.3 重视网络教学应用 在采访中,学生对课堂中“学习通”软件的应用表示认可,但同时也提出教师应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及时补充。学生D:“我们使用学习通上课挺积极的,上课会抢答,整个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学生F:“上课通过手机(学习通)抢答、做小测验,然后公布答案和测试结果进行讨论,每个同学也都可以查阅课程共享资源。”学生G:“希望可以多上传一些相关资料,或者布置任务让学生来做,现在提倡利用碎片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意识肯定会更强,对于安全意识的持续培养也会更好。”
3 讨论
3.1 逐步构建多层次的培训模式
我国护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起步较晚,针对在校护生开设的课程尚未形成体系[7]。本研究显示,学生均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给予了肯定评价,表示有利于促进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的养成,与朱文芬等[3]实施的整合课程的研究结果类似。课程组前期通过制订教学大纲、确定教学主题、集体备课、试讲等多种形式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匹配学生学情特点。但是由于目前本课程仅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因此课程辐射面受到了一定限制。院校内患者安全教育应贯穿护生的整体培养过程,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针对不同教学层次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8-9]。国外相关研究[10-11]指出,低年级时开设以提高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态度为目的的理论课程;高年级提供在实践中实施患者安全行为和技能的机会;实习前期开设跨专业合作的患者安全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由学校过渡到临床情景。
3.2 灵活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在教学方法上,患者安全教育相对于普通专业课程更适合于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及视听法等综合性方法。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本课程在完成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和患者安全目标等内容的授课后,以“RCA的实践应用”和“手术室的患者安全”为核心议题,分别设置了《危情时速》和《夺命手术》的影片情节剖析,使学生感知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和临床情景的不确定性;而在CHA患者安全目标的讲解中,则以实际案例为先导,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进而分析得出目标制订的必要性。但同时本研究也呈现出课程组织上的一些不足:缺少实践应用和临床环境支持。患者安全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习主题,学校和医院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将安全理念和行为传播给学生[12],应鼓励教师积极尝试角色扮演联合情景案例教学[13-14],帮助学生实践临床安全思维。Mansour M等[15]开设的患者安全培训课程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各占50%,结果显示学生对患者安全的认知和态度较未开设临床实践有显著改善。
3.3 探索实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应用网络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学生在研究中也表示,希望教师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同时期待能与医院共同建设患者安全培训教育课程,使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堂外。近年来,线上教学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和普及度。高等医学院校可以“互联网+患者安全教育”为导向,将患者安全微课资源建设[16]和移动学习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新策略。在患者安全教育上充分发挥教学辅助软件的作用,拓展教学空间[17],为学生提供自助式学习资源。此外,在患者安全教育网络资源开发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临床教育医院搭建合作平台,建立数字化不良事件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18],可通过档案、图片、视频等形式使患者安全主题具体化、可视化,实现安全教育信息共享,也为临床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新形式。
4 结语
本研究对11名参加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本科护生进行访谈,大家对参与患者安全培训持积极态度,整体课程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患者安全认知和风险防控意识。但是医学高校与教学医院在培训内容和教学组织方面需根据护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