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研究
——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04-07周宝伟
周宝伟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25)
1、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还将有效改变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体育锻炼态度是行为人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不是指实际的体育行为,而是体育行为者头脑中存在的一种“内部状态”,是对锻炼态度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评价,它可增大体育锻炼者体育参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锻炼者的体育锻炼态度影响着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运动兴趣、运动情感等方面。因此,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和考察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从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比较,寻找影响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高职一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高职二年级中抽取机电系1个班级、经管系1个班级;高职三年级中抽取艺术系1个班级、物联网1个班级作为调查样本。有效样本构成:男生117人,女生123人;高职一年级学生80人,高职二年级学生86人,高职三年级学生74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锻炼态度”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了2000-2021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学校体育教育和中学生锻炼意识、锻炼态度与体育参与行为等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论文的研究、分析做准备。
(2)问卷调查法。
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由70个关于锻炼态度的问题构成,包括行为态度(8题)、目标态度(12 题)、行为认知(7 题)、行为习惯(10 题)、行为意向(8 题)、情感体验(10题)、行为控制感(8题)和主观标准(7题)八个分量表。量表的理论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行为的定性论述和实证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锻炼态度量表》由正向计分题和反向计分题组成,其中 1、7、9、10、15、18、25、31、33、34、39、41、45、47、49、55、57、58、62、63、66、69、70 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Likert式五点量表计分,正向计分题的赋分方法是:完全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说不清3分,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反向计分题的赋分方法与之相反,依次递减。各分量表总分等于相应题目序号的分数相加之和。问卷调查于2021年6月进行,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6份,回收率98.3%,其中有效问卷为225份,有效率达到93.8%。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进行均值间的比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因子的得分均值状况。行为态度平均得分29.07分,参考得分范围8-40分,说明学生对自己参与锻炼持较为肯定的态度。目标态度平均得分47.59分,参考得分范围12-60分,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对锻炼的评价较高。行为认知平均得分28.16分,参考得分范围7-35分,说明学生对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认知较为确定,以及对这种认知持积极评价。行为习惯平均得分32.77分,参考得分范围10-50分,说明锻炼的自动化程度居中,恰好是平均水平。行为意向平均得分24.54分,参考范围8-40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学生参与锻炼的打算尚不十分明确,且并未计划为此付出许多的努力。情感体验平均得分35.13分,参考得分范围10-50分,说明学生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行为控制感平均得分23.37分,参考得分范围8-40分,低于参考良好水平,说明学生对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较弱。主观体验平均得分19.12分,参考得分范围7-35分,低于参考良好水平,说明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亲人并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生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较低。
参考得分:行为态度(8-40分)、目标态度(12-60分)、行为认知(7-35 分)、行为习惯(10-50 分)、行为意向(8-40 分)、情感体验(10-50 分)、行为控制感(8-40 分)、主观体验(7-35 分)。
表1所显示的结果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评价相对比较好。主要原因是随着“阳光体育活动”和“新课改”的实施,常州市各个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力度加强,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表1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描述统计量
3.2、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为检验该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该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因素上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2)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得分均分均要高于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就男、女生内部比较而言,男生内部之间的差异性要大于女生,女生对于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认知结果较为统一。男女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该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行为态度(p=0.0015<0.05)、行为习惯(p=0.0001<0.05)、行为意向(p=0.0003<0.05)、情感体验(p=0.0017<0.05)、行为控制感(p=0.0001<0.05)等五个维度性别差异具显著性,且男生均好于女生,而在目标态度 (p=0.0525>0.05)、行为认知(p=0.2057>0.05)和主观标准(p=0.1499>0.05)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2 不同性别学生间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均值比较
由表2可知男生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等因素方面显著好于女生。其可能原因是:
(1)高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各种原因,表现出一种运动羞涩感和运动惰性,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较差;
(2)从学校因素来考虑,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仍采用行政班上课的形式。男女生没有分班上课,体育课的结构基本上是教师成教学任务后学生自主活动,女生缺乏运动的主动性;
(3)由于女体育教师的缺乏,一些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以及宣传,导致女生锻炼态度不如男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3.3、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情况。
为了检验高职一、二和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差异是否具显著性,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行为意向和主观体验两个分量表上趋向一致,差异不具显著性,说明该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两个因素的认知容易达成一致。而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控制和行为控制感这6个因素上差异具显著性。
表3 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均值比较
表3表明,高职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好于高职一、二年级学生(除行为控制感外,高职三年级学生的行为控制感得分均分为24分,低于高职一学生的得分均分24.21,但仍高于高职二年级学生的得分均分)。高职二年级学生的各项指标的得分均分是三个年级中最低的(行为认知除外)。高职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从高职三年级学生与所有学生的 (见表1)比较可以看出,高职三年级学生各项指标都高于总体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三个年级在这六个维度上的具体差异,又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4)显示,高职一年级与高职二年级在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这两个因素上差异具显著性;高职二年级与高职三年级在六个分量表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显著性。高职一年级与高职三年级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和情感体验三个因素上的差异具显著性。
表4 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的多重比较
(2)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高职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好于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学生(行为控制感除外)。可能原因是:①高职三年级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两个年级要多,而且一般竞技性的体育比赛,都会让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去参加;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职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认识观更加确定,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的好处;③高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各类考试的压力,其中有效且能够促进健康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体育锻炼。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分量表上(除行为控制感和主观体验外)得分较高,总体上比较好;
(2)男生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等因素方面显著好于女生,男、女生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和主观体验这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男、女生对于这三个维度的认知较为统一,与性别无关;
(3)高职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好于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学生。高职二年级学生的各项指标的得分均分在三个年级中最低,高职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行为意向和主观体验两个维度上趋向一致,差异不具显著性。而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控制和行为控制感这六个因素上差异具有显著性。
5.2、建议
(1)认真贯彻新课标,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首先,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注重体育教师自身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对锻炼的认识,使学生热爱锻炼,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一专多能,并且要改变现行的行政班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以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
(2)加强对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
结合女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一些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她们锻炼的兴趣,满足她们锻炼的需要,并且积极引导女生进行体育锻炼,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如,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优美形体等,从而促进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完善学校的设施设备,使三个年级的学生形成统一的锻炼氛围,从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各项设施建设,增购体育器材,尽可能多地满足各年级层次学生丰富多彩的运动需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挖掘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使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