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肾病的催化剂
2022-04-07舒芬华邓芳菊
舒芬华 邓芳菊
肥胖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问题。成长中的儿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儿童正变得更加肥胖”。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胖是孩子健康的标志.这种看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BMI≥28属于肥胖。专家认为,肥胖是心、脑、肝等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还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发生肥胖相关性肾病,预后不良,部分患者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儿童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与种族差异、遗传、社会经济背景有关。由于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肾脏被膜下的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渗入肾窦,增加对肾脏的机械压力,导致腎组织局部缺氧,造成肾血流量改变,血压升高,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及肾素血管紧张活化等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引发并加剧肾损害。
通常,肥胖相关性肾病隐匿起病,无明显症状,多因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就诊。临床突出表现为蛋白尿。早期可出现微量蛋白尿,肌酐清除率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的出现中分子为主的显性蛋白尿:14%的患儿可合并镜下血尿,但无肉眼血尿:一般无水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肾活检病理提示肾小球肥大、局灶性节段肾小球硬化或球性硬化,肾小管多呈灶性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治疗不及时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衰.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预防肥胖是减少儿童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医学专家认为,重在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降低肥胖发病率、患病率。
儿童肥胖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喂养的认知程度,建立正常饮食制度,根据年龄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避免过于油腻及过多淀粉类食物,避免采用填鸭式喂养,避免劝食、诱食,甚至逼食等手段造成营养过剩,使体内脂肪蓄积增多而导致肥胖。孩子出生后,提倡4个月前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不加固体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的小儿更不易发生肥胖,身体更健康。适量体育锻炼也至关重要,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加量,目的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改善心肺功能,例如慢跑、快速步行、爬坡、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能加速体内有氧新陈代谢,燃烧多余脂肪,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还可进行其他运动,如乒乓球、排球、足球、篮球等。
对于肥胖儿及有肥胖家族史者,家长应留意孩子尿液变化。如果尿液中出现泡沫并且停留时间很长,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在尿液检查中发现有白细胞、尿糖、蛋白尿、白细胞等,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尿量过少或过多也可能是肾病发生信号,不容忽视。同时,重视孩子身体不适情况,当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口腔异味等症状,出现全身性骨痛、皮肤瘙痒、身体乏力、腰膝酸软及颜面、眼睑水肿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