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奖励唤醒可爱的你
2022-04-06陈梦莹
陈梦莹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一、案例描述
“讲了这么多次你怎么就是不听,再改不对就不要上体育课了!”一次习题课,小田终于将我的耐心耗尽。他发呆、不听讲,即使单独给他讲过几次,还是改不对,所以我对他说了这句话。当听到不能上体育之后,他好像才清醒了一点儿,显出着急的神色。我心想:这个办法果然管用,能把小田从“蒙”的状态中拽出来!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小田又很快沉浸在不能上体育课的悲痛中,丝毫没有好好改习题的样子,然后开始哭哭啼啼。最后,他既没有上体育课,也没有改好题,而是非常委屈地哭了一整节课。等其他孩子都上完体育课了,他还在抽抽搭搭地掉眼泪。等小田平复了情绪,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聊天。小田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觉得委屈,我们还没开始聊天,他就又“热泪盈眶”了。我耐心地说:“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我单独给你讲了好几遍,你只要好好改完,一点儿都不耽误上体育课啊,为什么要一直哭呢。”小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师,我真的很爱上体育课……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不让我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是哭笑不得,改题这件事压根儿没被小田放在心里,他满心想着不能上体育课,所以就一直委屈地哭。
二、案例分析
小田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爷爷奶奶疼爱小田,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家长都称赞小田是个“真善美”的孩子;但是在行为习惯等方面,爷爷奶奶没有给他任何管教和指导。小田爱玩手机游戏,他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手机一起度过的,所以他经常课上犯困、发呆,眼睛总是直勾勾地盯住一个地方。课上提醒、提问、让他和同桌交流等办法都不管用,只有当老师真正生气的时候,才能“唤醒”他。对于小田,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批评和惩罚,这样的方法能够“唤醒”他,但是“风险”很大。“唤醒”过头,会让他极度委屈;“唤醒”不到位,又毫无效果。对于这一点,我感到十分无奈。后来,我反思自己的奖惩方式,对于小田,我无疑是惩罚大于奖励,批评大于赞美的。虽然批评和惩罚能让小田改变状态或行为,但是很容易引起他的委屈情绪,因为批评的语言和内容会在他的脑海里存在很久,这使得他经常把老师的批评翻出来当作自己觉得委屈的原料。
三、解决策略
在不停地学习和反思中我意识到,和学生交流时,要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尤其是对待小田这样总是能将惩罚和批评的内容记住很久,不会改变行为而只会觉得委屈的孩子。如果我将批评改成正面的语言,效果会不会好很多呢?例如,将“再改不对就不要上体育课了”改成“抓紧时间改题,改好就奖励你去上体育课”,小田可能就不至于会觉得委屈,而会为了能够上体育课而努力改题。
后来一次数学课上,小田哭一整节课的事件险些再度上演,好在我及时改变话锋。这一次小田不仅没有哭哭啼啼,还按时完成了课堂任务。那次上课时,我正在激情澎湃地讲着数学题,孩子们都沉浸在解题的快乐中,只有小田眼睛直直地看着黑板,面无表情。我知道他又发愣走神了,就用眼神、动作、语言提醒了几次,又叫他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虽然小田每个问题都答上来了,但是说话断断续续,回答问题要用很长时间,而且还需要其他同学提醒。终于,我失去了耐心,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我的“低气压”,纷纷向小田看过去。此时,小田才意识到我已经生气了,他的表情开始变化,不一会儿,眼圈就红了。我还没有进行批评、惩罚,小田就已经觉得委屈了,我此时再发火的话,估计他又要哭一整节课了。我平复了一下情绪,努力用轻松的语气说:“小田,现在开始认真听讲,就奖励你待会儿下课痛快地出去玩!”其实这不算什么奖励,我当时也是没组织好语言就说了这句话。但是结果令我惊讶,“下课痛快地出去玩”这几个字让小田立刻挺直了腰,看向黑板,一直到下课都在努力地集中注意力听我说讲。
我发现,这种“奖励式”的惩罚能唤醒小田,让他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错误的危害,并自发地去改变,去做得更好。
四、案例反思
在对待小田这样的孩子时,批评和惩罚效果都不好,寓惩于奖是最合适的。如果我能早点学习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来惩戒犯错误的学生,一团和气地解决问题,那么对每位学生的帮助可能都会更大。后来,我用“四颗糖”的方法解决好了很多学生的问题,例如小辉因为课上捣乱被其他同学埋怨而哭闹,我用一块巧克力肯定他比小时候懂事,他立刻停止哭泣,每节课都更加自律;小瑶做卫生总是偷懒,我和她分享了一块小饼干,告诉她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最棒的。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不必再去批评教育学生,也不必实施什么惩罚,学生会因为一点儿小奖励、小赞美就做出超出老师期待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可爱的,只要选对方式,就可以发现他们本来可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