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 激发兴趣 快乐学习

2022-04-06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中心学校孙艳萍

黑河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设道德班级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中心学校 孙艳萍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是向生活学习,设立“有创意地生活”的教学主题,这是道德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生活的构成性影响,回归生活,快乐学习。

一、回归生活 快乐学习

(一)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道德与法治》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是向生活学习,教材中有很多环节,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过去的生活情境。儿童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是形成品德的一个过程,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透彻,感悟自然就会更深刻。在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把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学习思政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挑战第一次》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与家人一起寻找自己曾经的“第一次”,在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设计具体句式的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分享任务。我要分享的第一次是什么?当时我多大?第一次挑战是因为什么?以教师为例,先说自己第一次上讲台讲课时的紧张心情以及出现的错误,学生听到老师第一次也会出错就打消了顾虑,敢于说出自己的第一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并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时,笔者结合当前的疫情形势,让学生说一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家里有什么变化,再和同学分享在疫情期间写给在抗疫一线家长的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当家庭发生变化时,全家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与帮助,会让大家更容易适应这些变化。作为孩子虽然无法帮助大人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但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做贡献。教学中把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

(二)在活动中领悟生活

《道徳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的第二个栏目《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教师利用这个活动栏,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班级活动、电视节目以及家人参与的国庆节活动中进行了解与探索,但这一环节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不同的庆祝方式上,可以在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周来讲授这节课。首先让学生收听歌曲《国家》,深化学生对国家概念与意义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引导学生知道新中国的成立,了解国家的象征,热爱和忠诚祖国。要让学生明白,国庆节有很多含义,不是小长假的游玩,真正理解庆祝国庆的意义。组织学生小组内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国庆节的,引导学生说说家长在节日都做了哪些工作,使学生了解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国家的富强做出努力的。在四年级上册学习第一课《我们班四岁了》时,教师把学生入学三年里的活动照片制成小视频,和学生一起回忆班级生活给他们留下的美好时光,在成长的足迹中学生分享自己在班级中温暖感人、幽默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谐、友好、团结,在这样的大家庭里,你一定想写一句话或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当然,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为了让班级更优秀,教师提议建立一个“金点子”基地,请同学们针对班级的问题与不足,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为班级献计献策。教师把这些金点子记录下来,制成提示卡片贴在公告栏中,提醒同学们注意,并一起为建设更好的班集体而努力。这些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相整合,形成有生活根基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领悟生活。

(三)在实践中体验生活

实践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途径。学生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而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而教学不应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结论“怎么办”,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办”,从而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品尝到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道德与法治》课要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踏浪前行。在教学《周末巧安排》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周末最想做的是什么。周末对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他们可以参加户外活动,看电影,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学生们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想想哪些可以先做,哪些可以放一放。此外,有不少学生周末还要上各种兴趣班,有些兴趣班是他们自己愿意学习的,有些兴趣班是家长强迫他们去参加的,学生和父母之间产生了分歧与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运用可行的方法化解和家长的矛盾,让孩子们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教师依据2022 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核心素养中责任意识设置“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从垃圾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变废为宝。针对学生喜欢动手创造,且创造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通过不同活动为学生创建动手的空间,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垃圾资源去创造,实现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应用于生活,让环保生活化。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鲁洁教授在《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文中说:“教学活动要通过创设情境,挖掘与学生生活非直接相关教学内容中的‘在场因素’,让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发现意义,体会感情,在体验中升华。课堂教学活动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内容要更加重视联系生活,教学过程要更加重视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体验。课堂教学要充分关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简单复制生活,可以虚拟生活情境或是设计游戏,让学生从自身的、个体的经验和体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学生熟悉的、平时接触的生活情境,这样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认知,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力求体现教材、体现生活,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一些联系生活的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故事情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班》时,召开班级故事会,讲述师生互相关心的故事。通过师生的讲述,让学生从集体生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体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与团结。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教导学生不能违反学校纪律。一些学生课下会在操场打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学生在学校的违纪行为和危险行为,让他们融入其中并扮演角色,教师借机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这些行为好不好,以后应该怎样做。这样,教师把理性抽象的知识变得直白有说服力了,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既能遵守纪律,又能快乐学习。在学习《认识交通标志》时,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将学生带入一个与现实生活一摸一样的模拟街道,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过马路、乘公共汽车、骑车等,制造出一些“交通事故”,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过马路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乘坐公共汽车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骑车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再让学生动脑思考,如果让其他行人知道这样做不安全,你会设计出怎样的标志牌告诉行人呢?学生们兴趣十足,发挥想象,创造出许多有意义的标志牌,他们展示自己的标志牌时讲解得头头是道。最后,老师请出交通安全员,给大家介绍正确的交通标志,并解释其中的寓意,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从而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活动主题鲜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创造力来源于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在教学时,运用巧妙合理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创造出巨大的奇迹,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绽放。

(二)创设情境生活,调动兴趣,快乐学习

创设情境生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假期生活交流会》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把寒假所学的内容在小组里展示,在课前安排学生分类,如绘画、唱歌、演奏、朗诵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既能表演自己拿手的才艺,还能见识别人的才艺。教师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丰富的自然中,把枯燥乏味的道理隐含在活动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合作、谦让以及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小明去春游的小视频,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都有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通过小东向小明借完相机迟迟不还这一事例,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了解在法律的规定下,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快乐学习。

(三)体验生活情境,强化学习兴趣,快乐学习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生活情境,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它是在人的整体乃至整个生活之中,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而是美好的生活。道德的培养应当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教学就是生活”和“生活就是教学”的新观念。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还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设施,比如垃圾桶、交通信号灯、花池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公共设施,并说出他们的作用,提高学生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要告诉学生如果损坏公共设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要遵守公共秩序等。在开展“爱护大自然与花草树木”主题时,教师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到公园中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并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知道花草树木也有生命,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产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随便践踏草地,更不要随意扔垃圾,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素养,将课本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社会道德素养。在教学《大地妈妈哭了》这一课时,给学生播放美丽的世界各地景色,让学生知道大地妈妈有多美,然后播放一段人与动、植物在一起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成长的,最后播放大地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样子,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大地妈妈哭了,为什么称大地为妈妈?作为一个妈妈要坚强啊,为什么她哭了?”通过创设,把学生带入情境,把学生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中学习,并获得一些生活经验和自己真实的体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受益终身。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教学就是生活”和“生活就是教学”的新观念,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还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做到快乐生活,要求教师和家长让孩子“自然成长”,秉持纯真的童真,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熟悉的、平时就接触的情境,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和体验,加深学生的认知,真正地达到教学效果,从而回归生活,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创设道德班级
班级“四小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