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2022-04-06黑龙江省北安市第八中学李立志

黑河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数学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八中学 李立志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校内、校外一起减。“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管是布置作业的教师还是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得更多、更好,而恰恰是这个“更多、更好”让学生累、教师忙、家长焦虑。“双减”政策的初心是不减质量,减数量,提质增效。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学的误区

(一)不重视课前预习

在备课时,教师大多备的是教材中的内容,专注于教材能给学生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什么,而很少关注学生有什么,能给课堂提供什么。于是,预习的内容就成了完成各种预习题单,固定的预习模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繁重的作业也让学生和教师都非常痛苦。这种课前预习与“双减”要求的减轻学生负担相悖。“双减”减掉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一刀切”。课前预习有其必要性,之所以会被很多教师“抛弃”“变味”“怀疑”,正是因为没有把握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意义。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准备环节。数学新旧知识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良好的预习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目前的大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思维的准备状态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全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的知识水平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安排好课前预习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业,一些教师没有顾及到数学课程的难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过度省略和简化,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也缺乏详细、系统的讲解,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进而对知识掌握得不透彻。教师的“讲”,要抓住关键,详略得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设疑、激疑、解疑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增强“讲”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满堂问”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甚至误以为“问得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课堂提问频率高、密度大,记忆性问题和机械判断问题偏多,还要求学生迅速作答,而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互动少。这种教学虽然形式上看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但本质上还是学生被动学习,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学生被过于琐碎、无意义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且答案唯一,导致学生的思路越来越窄,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问题设计一定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探索性,并融入一定的数学元素,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教学评价方面,一些教师常常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升学成绩,似乎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好,教育目标短期化特点极为突出。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相信教育科学,学会做时间的朋友,以平常心态静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布置好前置作业

教师可以把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纲要、要点的形式布置,这类作业旨在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它是预习作业,但又超越了预习作业;它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把知识相互融合。前置作业对学生的预习和“先学”有导向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看不懂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好标记,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有想法的可以记下来,在教师上课的时候着重倾听,教师讲解完毕后再表述自己的想法、询问教师的意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菱形之前,鼓励学生在家自己借助图形动手拼摆,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也就初步理解了菱形的性质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美,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上好每一节课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教师应在减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应对数学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筛选、划分以及有效整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取舍和调整的原则,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将数学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并找出各个章节与总体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调整,可以从单元角度也可以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整合,把每个单元及每个知识点有效衔接起来,以此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广阔、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图像有机结合,并指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联,以及怎样运用函数处理实际问题。通过类比的方法梳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教师讲解时间,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借助合作探究达到了兵教兵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运用科学的提问技巧,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心理学理论启示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主要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进而更加踊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的设计要立足实际,着力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元素,可以联系生活,设疑问难,探真求实,还要注意以科学的提问作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科学地融合。以《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出示身边各式各样的平行四边形,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正当讲解得非常尽兴时,却看到好多学生迷茫的眼神,自己的讲解可能还不如多媒体资源里一张小小的幻灯片。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函数时,方程的解就是一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学生普遍对于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师生一起层层分析,层层深入,并让学生画图举例,真正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数学教学更生动形象、更简单容易理解、更贴近生活、更多元化,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抽象定理,如果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明白,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例如,讲授《三角形全等》时,让学生剪一个一样的三角形,并思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课堂练习,注重学生反馈

精讲例题和习题训练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常常有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的讲解,也能跟上教师讲题的思路,但下课后自己一做题缺点就暴露无遗,甚至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没能及时查缺补漏。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置简单、普通难度、较难三个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提出问题时,要多关注平时不爱回答问题或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当发现他们理解有困难时,要及时答疑,解决他们的困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使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5.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要想帮助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变得优秀,必须先规范其数学学习行为。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的间接经验,而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可以检测自身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完题后,要把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借助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思考后再实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首先,要教会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并通过质疑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合理布置课后练习题与作业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往往布置过多的练习题和作业,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就是大量同类型的习题缺乏代表性与典型性,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与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做到简明扼要,避免让学生低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讲解,并安排包含重点及难点知识的一两道题目进行练习与巩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学知识,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与探讨。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并对作业的类型和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让学生在轻松而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作业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作业内容要适当,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多样,体现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要求。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学生沉重的课业压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共享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格式化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便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价值的创造,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