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作业成为撬动小学生能力发展的支点

2022-04-06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臧红敬

黑河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语文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臧红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如何让作业发挥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推动“学教方式”改革……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避免传统单一型、机械型、缺乏差异型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消耗,教师应从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入手,通过课前预习任务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元理解能力;重视阅读习惯培养,打开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大门;用鲜活的语文作业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听说读写”实践舞台,让学生在快乐作业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学习任务前置,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让我们意识到优化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预习把学习任务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习能力。

(一)围绕教材,学会预习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培养预习习惯入手。预习作业可以设计成常规型的,如低年级可以布置圈画字词、预习课文等内容;中高年级如果遇到长课文,可以聚焦课后习题或者单元语文要素,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预习内容。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遇难记》一课设计的预习题目可以聚焦为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和课后习题二(“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请在书中做出标记),而课后习题二(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和课后习题三(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则放置课堂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预习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二)以生为本,前置研究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涉及到重难点时,也往往被教师包办代替。鉴于此,在网络学习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我们要有生本意识,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好的故事》一文,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 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该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奋起反抗,毁掉“昏沉的夜”,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学生如果对鲁迅本人和其生活的年代缺乏了解,就很难读懂课文的深意。备课时可以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布置前置性小研究:1.认识鲁迅其人,读几篇他的文章,了解其文章的主要特点;2.查找资料,了解鲁迅生活的年代和他的性格特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话语权,就会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对鲁迅、对课文的认知更深刻。

二、设计趣味作业,加强多元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身心发育差异明显。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元的趣味作业,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动手动脑无纸笔

“双减”政策实施后,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不进行纸笔考试”。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作业检测方式,尝试布置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例如,低年级拼音教学时,形近拼音如“p 和q”“b和d”“t 和f”等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可以布置学生用捏一捏、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方式动手制作,把字母立体化,加深学生对形近字母的区分。再如,学习完《江南》《春晓》等古诗,可以布置“古诗新唱”作业,推荐链接让学生学唱古诗,学会后将其作为班级课前一分钟展示的保留内容;也可以布置“古诗配画”作业,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二)主题作业巧分层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作业内容,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这个主题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俗,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对祖国文化产生认同感,提高自信力。在课文学习之后和习作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安排一次单元主题作业——“家乡的风俗”。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小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特长进行选择,主题设计如下:1.影视中的民风民俗——查找影视资料或学唱一首民族歌曲,从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2.民风民俗大调查——通过访谈或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民风民俗小知识、小故事,以手抄报、思维导图、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调查结果。3.阅读链接小练笔——名家笔下的民风民俗是充满魅力的,推荐学生拓展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冰心的《腊八粥》,阅读后将自己的联想和感受用笔尖流淌的文字记录下来。本次作业完成的时间为一天,用三选一的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三个主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可以说可以唱,可以写可以画。活动中有直观的记录和整理,也有深度的思考和研究,体现了开放、分层、多元的设计理念,也在单元内容学习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从理解、积累走向分析、运用,实现深度学习。

(一)深耕课内阅读,注重读写结合

语文训练的重点是“听说读写”,而通过“听说读”进行的积累,都是为“写”打基础、做铺垫。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写的训练,续写、补白、改写、扩写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尝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单元提示中建议“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在学习《繁星》《绿》《白桦》等课文后,让学生仿写或创作诗歌,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然后,制作班级诗集,举办班级朗诵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深度学习

2022 版语文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部编版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阅读为要”,其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阅读链接”“综合性学习”等版块,旨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拓宽领域,厚积薄发。如何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应用和展示呢?教师可以借助综合性学习版块来实现。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猜字谜、班级书法比赛等实践活动,再引领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辉煌灿烂。还可以在五年级开展“辩论会”“演讲会”等深度理解和表达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和观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四、改革作业评价,提高成长内驱动力

多元的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而作业评价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工具的优化,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一)描述性评价,从标准走向个性

而今,教师的作业评价从分数过渡到等级,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基础知识检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业,我们用A、B、C、D 四个等级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为了实现评价结果的可参考性,又把评价要求改进为“双优制”,如“A/优”,即前面的字母“A”代表学生作业书写等级,后面的文字“优”代表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使评价结果更具参考性。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评价缺少对作业的指导性建议,无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应引入描述性评价,通过简要而具体的评价文字,描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修改效率。

(二)参与式评价,从被动走向主动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作业批改是语文教师比较繁重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将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并不只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评改压力,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内驱力,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者成长为主动反思者。

例如,在推进“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将读书任务的制定和评价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阅读量的分配、阅读时间的规划、阅读效果的体现、阅读成果的汇报等方面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审定后再实施,实施的监督主体也是学生自己,教师和家长只做参与者而不是评价者。还可以鼓励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和评价,学生之间的“比、学、赶、帮、超”往往具有非凡的魔力,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

(三)欣赏式评价,从结果走向延伸

布置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时,学生的作业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去评价,他们交上来可能是一份调查报告、一份手抄报、一幅古诗配画,也可能是一段视频或音频。每一项作业都充满个性化的付出。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对于这样的作业需要带着欣赏的眼光,除了要对作业的完成思路、完成态度给予指导外,还要给学生搭建分享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相互欣赏和反思中感受作业带来的“智力”劳动的乐趣。

每一个生命都闪着光,教师要具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对于个性化的作业,我们给出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为学生未来能力发展铺垫一条延伸的路,路的尽头会有无数种可能、无限风光。

(四)教师述评,从分散走向综合

语文课标(2022 版)增加了“学业质量”评价板块。“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是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在《黑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将任课教师每学期对学生学业述评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内容。”由此可知,每一项语文作业的布置和完成,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颗星”,教师可以借助期末述评纵观学生一学期的学业完成质量,然后将“每一颗星”串连起来,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变得更清晰,也让自己每学期的付出变得更有价值。

总之,教师要立足“双减”,结合“新课标”,继续优化作业设计,不断增强作业对日常教学效果的检测功能、作业反馈对教学目标的指导和调控功能、完成作业的过程对学生身心融合的训练功能,让作业真正成为撬动学生多种能力平衡发展的重要支点。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