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效果探讨

2022-04-06田园园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筋膜置换术间隙

田园园

(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严重膝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此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接受此手术的患者易出现严重的术后疼痛症状。如何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指出,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可有效地阻断股神经感觉传导、股外侧皮神经传导,从而可显著缓解相关的疼痛症状[1]。近年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在对髋部骨折、膝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研究表明,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可取得显著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本文对在曹县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74 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在曹县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74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43 ~71 岁,平均年龄(55.78±3.12)岁;其中ASA 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患者分别有24 例、13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41 ~73 岁,平均年龄(55.81±3.15)岁;其中ASA 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患者分别有25 例、12 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告知两组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6 h。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对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完成手术操作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神经阻滞。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消毒铺巾。使其患侧下肢外展,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扫描仪的高频探头置于其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 处。在超声引导下经外侧皮肤进针,将穿刺针刺入髂筋膜间隙。在确认回抽无血后,向此处注入0.375% 的罗哌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36;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0 mL:100 mg)40 mL。对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将穿刺针退出。在术后24 h 内,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若发现患者的VAS 评分≥5 分,应为其使用50 mg 的曲马多进行镇痛[2]。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患者的VAS 评分、术后拔管的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的比较

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患者活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分别为(4.49±1.18)分、(5.97±1.76)分、(6.88±1.75)分,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分别为(2.76±0.95)分、(3.26±1.18)分、(4.87±1.59)分。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7.779、5.171,P<0.05)。 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 评分分别为(3.78±1.15)分、(4.87±1.84)分、(5.97±1.43)分,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 评分分别为(2.34±0.84)分、(2.76±0.86)分、(3.81±1.32)分。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1、5.810、6.75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分组术后活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n=37) 4.49±1.18 5.97±1.766.88±1.75观察组(n=37) 2.76±0.95 3.26±1.184.87±1.59 t 值6.9467.7795.171 P 值0.0000.0000.000术后静息状态下的VAS 评分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n=37) 3.78±1.15 4.87±1.845.97±1.43观察组(n=37) 2.34±0.84 2.76±0.863.81±1.32 t 值6.1515.8106.751 P 值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7.35±4.59)min、(12.91±3.05)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1.04±3.81)min、(7.79±2.74)min。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4、7.596,P=0.000、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术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 例患者(占8.11%)发生恶心呕吐,有2 例患者(占5.41%)发生嗜睡,有1 例患者(占2.70%)发生头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占5.41%)发生恶心呕吐,有1 例患者(占2.70%)发生嗜睡,有1 例患者(占2.70%)发生头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8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63,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例(%)]

3 讨论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该部位神经末梢分布丰富。在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剧烈的疼痛症状。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镇痛处理,以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其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指出,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可取得显著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髂筋膜间隙位于髂筋膜与髂腰肌之间。该部位下方的神经分布较多,包括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3-4]。于该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有效阻断上述神经的传导,获得显著的镇痛效果。而且,注射点与血管及股神经的距离较远,故注射麻醉药物后患者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目前,临床上进行神经阻滞时定位相关神经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超声定位法、解剖定位法、神经刺激仪定位法和异感定位法等[5-6]。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能够于直视状态下观察血管和神经等组织,同时能够对穿刺针走向、神经解剖结构和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等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穿刺失误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神经阻滞效果[7-8]。有研究指出,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静息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可取得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减轻其疼痛症状,促进其术后恢复。在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相关的研究显示,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9-12]。

综上所述,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症状,促进其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筋膜置换术间隙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基于OpenCV的车身匹配间隙测量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间隙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