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2-04-06彭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酰酰胺脑炎

彭红梅

(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小儿病毒性脑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此病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病情较轻者经对症治疗可痊愈,不会出现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颅内高压、脑实质损伤、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并发症,易导致其出现后遗症或直接致其死亡。目前临床上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支持治疗[1]。阿昔洛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可通过干扰病毒DNA 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乙酰谷酰胺是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可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功能。本文将76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此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期间收治的76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年龄为3 ~10 岁;病历资料完整、真实、有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监护人知晓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患有结核性脑炎或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在入组前的1 个月内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8 例。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0 例,女18 例;其平均年龄为(5.18±1.69)岁。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19 例,女19 例;其平均年龄为(5.76±1.1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吸氧、降低颅内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阿昔洛韦(生产企业:杭州万邦天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976)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其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250 mg/m2,每隔12 h 用药1 次,共治疗7 d。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其用法同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乙酰谷酰胺(生产企业:陕西西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726)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2 mg/kg,每天用药1 次,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惊厥消失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及头痛消失的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是:采集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然后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对血清中S100-β、NSE、IL-6、TNF-α 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发热、恶心呕吐、惊厥抽搐、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对其进行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发热、恶心呕吐、惊厥抽搐、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对其进行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存在轻度异常。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发热、恶心呕吐、惊厥抽搐、头痛等症状未减轻,对其进行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惊厥消失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和头痛消失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d,± 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d,± s)

组别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惊厥消失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头痛消失的时间观察组(n=38)3.05±0.412.13±0.263.12±0.463.52±0.51对照组(n=38)4.43±0.854.24±0.355.56±1.135.49±1.23 t 值9.014 29.832 12.328 9.120 P 值<0.001 <0.001 <0.001 <0.001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β、NSE、IL-6、TNF-α 水平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S100-β、NSE、IL-6 和TNF-α 的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β、NSE、IL-6、TNF-α 水平的比较(μg/L,±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β、NSE、IL-6、TNF-α 水平的比较(μg/L,± s)

组别血清S100-β血清NSE血清IL-6血清TNF-α观察组(n=38)8.04±0.6211.22±1.4214.52±2.1618.54±3.51对照组(n=38)13.46±1.2718.83±2.2821.67±4.0232.57±7.24 t 值23.641 17.465 9.658 10.749 P 值<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5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所引起的脑部炎症性病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是导致小儿残疾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2]。此病患儿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的体温可超过40℃。此病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包括兴奋多语、哭笑无常、幻觉、缄默不语、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表情淡漠或幻想、活动减少、定向力差、大小便失禁等。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颅内压若增高明显,可出现剧烈头痛、反复性惊厥发作、昏迷、嗜睡、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规则等临床表现。此外,病毒性脑炎患儿感染的病毒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疹和心肌炎,腮腺炎病毒性脑炎患儿多存在腮腺肿大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降低颅内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研究指出,病毒性脑炎患儿受颅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其脑垂体后叶的功能可出现异常,导致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干扰,大量分泌抗利尿激素,致使其血清钠的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引起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因此,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水电解质的变化,维持其水电解质的平衡。针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为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和营养剂,并适当限制其饮水量。当此病患儿出现惊厥、高热、头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另外,病毒性脑炎患儿易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现象,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其颅内压,若发现其颅内压升高需及时对其进行脱水、利尿等治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惊厥消失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和头痛消失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对其进行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其疗效,缓解其病情。阿昔洛韦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能作用于病毒DNA 多聚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可阻断病毒DNA 的复制过程[3]。病毒的增殖过程主要包括附着期、穿入期、复制期、集成期和释放期。阿昔洛韦主要于病毒的复制期发挥作用。此药能在病毒核酸复制的过程中作为假底物与病毒DNA 多聚酶竞争性结合,中断病毒的RNA 链或子代病毒DNA 的合成过程,致使病毒DNA 链的合成中断。乙酰谷酰胺是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目前其常被临床上用于治疗肝昏迷、高位截瘫、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昏迷、偏瘫等疾病[4]。此药可经由血脑屏障进入颅内,分解为γ- 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其中γ- 氨基丁酸能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谷氨酸能增强细胞的活力和抗氧化能力。乙酰谷酰胺可抑制氟柠檬酸的生成,使三羧酸的循环代谢恢复正常,进而可起到解毒及保护大脑功能的作用。另外,乙酰谷酰胺还可对细胞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提升脑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延缓神经元死亡,促进脑组织的修复。李敬娴等[5]研究发现,乙酰谷酰胺可对大脑的黑质区神经元和海马CA1 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6 和TNF-α 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指标,二者的水平越高表示机体的炎症反应越严重[6]。病毒性脑炎患儿会出现脑内IL-6、TNF-α 等炎性因子过表达的情况,从而可导致其脑损伤进一步加剧。S100-β 和NSE 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神经细胞损伤标志物。血清S100-β 和NSE 的水平越高,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神经细胞损伤越严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S100-β、NSE、IL-6 和TNF-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其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血清S100-β、NSE、IL-6 和TNF-α 的水平。

猜你喜欢

乙酰酰胺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果蔬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