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吻合状血管瘤1例
2022-04-06徐文漭龙世溢高自然王媛媛
江 亚,徐文漭,龙世溢,高自然,雷 琎,高 晨,王媛媛
患者女性,59岁,绝经10年,自诉半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晨起及夜间明显,伴腰背部、上腹部牵涉痛,偶有恶心。彩超示:右侧附件低回声团,边界不清;MRI检查示:右侧附件肿块影,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尚均匀,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大小48 mm×38 mm×35 mm(图1)。实验室检查示:CA125值正常。
图1 盆腔MRI示:T1横断面增强扫描,右侧附件肿瘤不均匀强化(箭头) 图2 术中冷冻切片示纤维结缔组织,内见胞质透亮的细胞,未见红细胞 图3 低倍镜下肿瘤边界清楚,由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组成 图4 毛细血管内见红细胞,小灶可见玻璃样小球 图5 水肿性间质,血管内衬覆单层立方上皮,呈鞋钉样,核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 图6 肿瘤细胞CD31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病理检查眼观:送检右侧附件包块,灰红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3.5 cm×2.5 cm×1.5 cm,切面呈灰白、灰褐色,大部分区域实性、质软,小灶可见囊肿,似有包膜,与卵巢分界不清。镜检:冷冻切片镜下显示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见胞质透亮细胞,核大,部分区域细胞较密集,形似上皮样细胞(图2)。冷冻剩余组织再取材,低倍镜下见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呈非浸润性生长模式,肿瘤由紧密堆积的类似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组成,呈吻合状或交通状、筛状排列,形成窦隙状结构(图3),小灶区域可见纤维蛋白血栓和玻璃样小球(图4)。可见水肿性间质,血管内衬覆单层立方上皮,呈鞋钉样。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图5)。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1(图6)、CD34、ERG均阳性,CKpan、EMA、CR、α-inhibin、D2-40均阴性,INI-1无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热点区约50%。
病理诊断:右侧卵巢吻合状血管瘤。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无瘤生存,未见复发及转移。
讨论卵巢的血管源性肿瘤少见,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血管肿瘤类型[1]。吻合状血管瘤被认为是毛细血管瘤的一种罕见类型,2009年由Montgomery等[2]首次报道。好发于肾脏、睾丸等泌尿生殖系统[1],亦可发生于肾上腺、胃肠道(包括肝脏)[3-4]、卵巢[5]及脊柱旁等部位,卵巢吻合状血管瘤多为国外报道。多好发于中老年人(43~81岁),几乎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受累,肿瘤直径0.1~11.2 cm,大部分肿瘤切面与周围分界清楚[1,5-10]。发生于卵巢的吻合状血管瘤,大多为偶然发现,与Meigs综合征、子宫内膜增生或癌相关,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水或CA125水平升高[10],易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血管肉瘤等混淆。本例患者因下腹部疼痛入院检查发现腹部肿块,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类似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易混淆。
吻合状血管瘤的特征是呈分叶状,由紧密堆积的毛细血管组成,以交通或吻合的方式排列,类似于脾脏的红髓。血管内皮细胞单层立方,呈鞋钉样,缺乏异型性,在有些病例中还可出现玻璃样小球[5-10]。本例有鞋钉样外观、玻璃样小球和纤维蛋白血栓。一些病例还可出现脂肪过度分化[11],此外会出现卵巢基质黄素化[6]。
卵巢吻合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包括高分化血管肉瘤、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以及性索间质肿瘤。高分化血管肉瘤是一种浸润性生长的病变,血管形态不规则,也呈吻合状、交通状排列,其中内皮细胞具有核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内皮细胞出现凋亡和坏死。其免疫表型与吻合状血管瘤类似,但INI-1表达缺失。本例内皮细胞核异型性不大,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凋亡及坏死,且INI-1无表达缺失。在术中冷冻切片情况下,在胶原纤维组织中,出现胞质透亮,核大深染的细胞,似上皮样细胞,促使我们考虑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的可能性。然而,本例冷冻剩余标本可观察到,在毛细血管内腔中存在红细胞、纤维蛋白血栓,免疫组化CD31、CD34和ERG阳性,CKpan、EMA、α-inhibin及CR阴性,可排除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断。
吻合状血管瘤属于卵巢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易误诊为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且吻合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及不必要的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