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保护区森林资源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初探

2022-04-06刘志发张家栋刘宗君水坤春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责任区护林员网格化

谢 勇,刘志发,张家栋,刘宗君,水坤春

(1.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 韶关 512727;2.广东省乳阳林场,广东 韶关 512727)

1 网格化巡护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

自然保护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1]。在自然保护地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保护地内重要区域、重要路线、重要动植物资源活动或生长地进行巡查,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等情况及时了解,对热点区域人为干扰活动及时管护,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巡护管理对于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监测以及野外应急救护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传统的巡护工作管理难度较大,效率比较低下,巡护人员的工作绩效难以量化,巡护数据难以形成体系,保护地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传统巡护工作模式存在诸如责任区域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巡护监管难、巡护信息报送不及时、事件发生地点功能区不明确、巡护考勤和里程统计难、巡护数据追溯和重复有效利用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保护地巡护工作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北京园林绿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上海绿化林业专业网格化模式[3]。网格化管理[4],实际上是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对辖区进行科学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5],以有效提高管理者对事件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解决能力[6]。为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建立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压实资源管护责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资源保护管理,2017年11月开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信息化为依托,开展了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结合业务需求,完成了网格化数据划分创新、网格打卡点设置创新、网格化系统功能创新、巡护方式创新、网格化巡护管理制度创新等多项创新。以南岭经验为基础,广东省2018年10月率先在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用森林资源“网格化”智能巡护管理系统,2018年12月该系统正式在全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推行,优势明显。巡护管理系统是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应用之一,为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护工作提供一个直观、智能、高效的管理平台,把保护地巡护工作推上新的台阶。2018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要全面实施林长制,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林长制组织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7]。

2 南岭保护区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的核心思路

南岭保护区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的核心思路是构建五级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管理局、管护科、管理处、管护站和网格护林员五级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层级管理制度,通过格格定人、人人定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森林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工作模式,实现全区87万亩森林资源无死角、全覆盖的“一区一网”精细化和综合化管理目标。

3 南岭保护区网格化巡护管理模式的创新点

3.1 网格化数据划分创新

在原有林地矢量数据基础上,根据管护站分布及地形情况,以管护站为据点,将保护区按林班分成多个网格责任区,每个网格责任区根据管护难度配备若干个护林员,明确网格责任区面积和范围(图1)。在进行地理网格划分的基础上,依托目前遥感、地理信息及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网格化智能巡护管理系统(包括后台云服务器,web电脑管理端,移动管理端,手机巡护终端)。实现全区一张图可视化管理,添加小班、林班、网格责任区、功能区(图2)、行政区划等五个图层,清晰功能区、网格责任区边界,护林员可通过手机巡护终端定位打卡考勤(图3),实时上报巡护事件,实行巡护工作网络化全程管理。

图1 网格责任区范围矢量化

图2 南岭保护区功能区划

图3 打卡轨迹

3.2 网格化系统功能创新

3.2.1 离线登陆

针对林区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率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发离线登陆功能,手机巡检终端在没有网络时也可以登陆APP巡检系统,不影响巡护轨迹和巡护事件记录,待网络恢复后可自动上传巡护轨迹和巡护事件,以解决在移动网络信号不好或者没有移动网络信号的区域无法登陆手机APP巡检系统的问题。

3.2.2 补充区域

有些巡护路线位于保护区外围,将巡护路线所在区域以虚线形式添加到网格范围,既有效区分了网格责任区边界范围,又有效地解决了巡护里程统计的问题。

3.2.3 一键报警

护林员发现火情、盗伐、病虫害,或者遇到人生安全问题,均可一键报警。

3.2.4 视频指挥调度

护林员及时上报巡护事件,值班人员实时监控,接报后即刻启动应急响应,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指挥调度,可强化沟通协调,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巡护事件处置效率。

3.2.5 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分为专题分析、轨迹对比、分屏对比3个功能板块。专题分析可以对历年巡护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各类破坏事件的集中发生区域,有助于适时调整部署巡护力量加强特定区域的巡护力度;轨迹对比包括单人多时、多人单时的轨迹查看功能,可以同时查看单个网格护林员30 d以内的所有轨迹,帮助管理员分析护林员巡护到位情况,也可同时查看30名护林员同一天的全部轨迹,帮助管理员及时掌握网格责任区巡护到位情况,以便各管护站及时开展资源管护查漏补缺工作;分屏对比功能可以对比历年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有助于发现林地变化图斑,对保护区进行全面监测,有利于依法核查涉及违法违规使用林地的行为。

3.2.6 运维分析系统

可对巡护事件、在线人数、有效考勤天数、有效里程、报警预警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直观展示,便于管理员查看各管护站月、季度、年的历史巡护数据,便于核查各管护站的巡护工作开展情况,提供考核依据。

3.2.7 驻守考勤

有效解决了门岗执勤人员的考勤问题。

3.2.8 请假报备管理

护林员请休假实现网上申请和审批,让日常管理更便捷、轻松与高效。

3.3 巡护方式创新

为充分发挥无人机机动性强、速度快、观察范围广、巡护效率高、操作方便、摄像头清晰、不受地形限制等地面巡护不能比拟的优势,开发飞巡软件“飞控APP”,让无人机担任“巡护员”,无缝对接网格化巡护管理系统,航拍视频实时自动上传后台数据库,解决了人员难以到达的山峰险峻、不通路区域巡护巡查的难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辖区87万亩森林资源全覆盖、无死角的“一区一网”空天地结合全方位巡护模式。

3.4 网格打卡点设置创新

3.4.1 分类设置打卡点

为科学合理调配有限的巡护力量,在打卡点设置方面,根据“三情”、危险系数、事件多发地等实际情况设置A、B、C、D四类不同等级的巡护路线,分别对应1 d、3 d、7 d、15 d不同打卡频率,做到不管大路小路、不管有路没路,只要有风险,只要有隐患,就有打卡点。

3.4.2 机动设置打卡点

打好“游击战”,调配护林员加强特定时期或突发风险隐患区域的巡查力度,比如清明节坟头地块等活跃区域。

3.4.3 辅助工作

就近调配护林员开展资源核查、物候观测等,既可赋予护林员更多职能,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3.5 网格化巡护管理制度创新

根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制度》,各管理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网格化管理配套制度。

3.5.1 驻点工作制度

为确保网格巡护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设置管护站挂点人员,建立《秤架管理处驻点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管理人员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驻点工作,期间必须与护林员同吃同住同行,加强与基层护林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辖区资源管护情况,对护林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分析管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制定对策;全面掌握“社情、林情、民情”,及时有效引导群众;每月用无人机开展网格资源核查,加强资源监管。进一步完善巡护路线和打卡点设置,加强考勤管理。在考勤管理方面,通过制度加强约束,不允许应付式完成打卡任务,强调机动巡查,要求从点到面放大巡查,确保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等问题。

3.5.2 巡护监督制度

为加强护林员管理,制定《秤架管理处巡护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奖惩,设立绩效考核奖励金。对没有完成打卡任务、瞒报和漏报、破坏森林资源情况发现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护林员给予惩罚,按比例扣发当月基本工资且不予发放绩效考核奖励金;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打卡任务、及时准确完整上报巡查信息、及时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护林员给予奖励,发放绩效考核奖励金。

3.5.3 无人机核查制度

成立督察组,每月使用无人机对网格责任区开展一次全面核查,实时监测森林资源情况。

4 取得的成效

4.1 巡护效率明显提升

据统计,2020年度与2019年度相比(表1),图片和数据采集总量增长23.8倍,巡护事件上报次数增长1.7倍,巡检点通过次数增长0.2倍。

表1 2019、2020年巡护员巡护数据同比统计

4.2 巡护覆盖显著增大

因2020年启用无人机巡护,据统计(表2),2020年无人机巡护次数152次,无人机航程297 km,无人机巡护不受地形限制,巡护覆盖范围显著增大。

表2 2019、2020年无人机巡护数据同比统计

4.3 制度保障高效有序

在2019年10月起施行《秤架管理处驻点工作管理办法》和《秤架管理处巡护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后,2019年10~12月份与2018年同期相比(表3),秤架管理处各管护站的有效巡护里程数据均出现显著增长,且阶段总有效巡护里程同比增长了84%,巡护任务完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表3 秤架管理处2018、2019年阶段有效巡护里程同比统计

5 结论

森林资源网格化智能巡护管理系统对保护区进行精细化、实时化、网格化管理[8],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定位护林员的准确位置以及巡护轨迹等,将有效解决巡护工作监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9],完善了从“发现问题”到“反馈问题”再到“有效监管”

的管理体系,保障巡护报警、事件处理的双向渠道畅通[10],强化责任意识的同时也提供了管理效率和事件处置效率[11],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12]。同时,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在保护区网格化管理中将保护区的人员、事件、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分析和利用,加强对护林员指挥调度、有效评价和绩效奖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保护区精细化管理质效[13]。

随着现代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14]。技术引导制度,制度必须与技术相适应、相衔接和相匹配,要不断细化网格化巡护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层级监督制度。同时,要通过技术手段量化考核标准,做好对管理相关工作的评价与反馈工作[15],充分发挥制度整体功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良好的配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让制度保障系统得以正常运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巡护工作质量[16]。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才能推动巡护工作成效倍增,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责任区护林员网格化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光影视界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浅谈如何开展好党员(安全)责任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