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伯斯庇尔与列宁新闻思想的比较研究

2022-04-06闻佳琪

声屏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列宁报刊

□ 闻佳琪

罗伯斯庇尔与列宁的比较缘由

罗伯斯庇尔与列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虽未产生任何交集,但分别作为法国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们都将政治执行手段与新闻思想相融合,并在革命后期面临着相似的政治处境,因此本文将其进行比较主要从以下原因出发。

革命与办报双重经历,重视报刊的政治功能。罗伯斯庇尔与列宁两人都拥有革命家和报刊活动者的双角色身份,他们都坚信报纸、集会等宣传手段对于实现政治斗争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他了解报刊的重要性,预见到报刊的作用和所能造成的影响”,罗伯斯庇尔清楚,在革命的准备阶段,报纸、记者能在很大程度上帮他的忙,因此他利用各种机会和新闻记者交朋友,尽可能地运用报纸的版面宣传自己的主张。同时,罗伯斯庇尔自创了一些报刊,如《宪法保卫者》《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给选民的信》,以报刊为喉舌在革命时期宣传雅各宾派的激进主张。

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在遭遇革命失败、政坛失意后,决心全身心投入无产阶级报刊的宣传活动中,通过报刊阐明自己的政治理念。1900年初流放期满不久,列宁创办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报纸《工人报》,而后相继创建并编辑了《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用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和策略思想,阐明布尔什维克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武装起义、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等问题的革命思想。

从在野党到当权者,新闻思想跟随政治身份转变。两者在各自的政治生涯中都经历了从在野党转变为当权者的过程,其新闻思想随着革命进程及身份变化也在发生演变,其中最典型的是出版自由观念的转变。罗伯斯庇尔作为在野党时,为维护小资产阶级在公共报刊上的话语权,在《关于出版自由》一文中,他提倡“出版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出版自由应该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并且人人享有,出版自由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而当他所领导的雅各宾派成为当权派后,作为政权核心的罗伯斯庇尔对出版自由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为稳固政权,此时的他主张从绝对的出版自由观转变为限制自由,雅各宾派政权停止实行出版自由政策,对革命阵营中持不同政见的报刊进行查封,同时控制消息传播,引导甚至操纵社会舆论,使其与最初的出版自由观念背道而驰。而列宁对于出版自由思想的转变是基于对象层面,二月革命前,列宁对于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评价基本上持赞扬态度,他认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实际上是政治自由的一部分,是民主政治的象征。公民们实现了政治上的权利平等,即使是被剥削的工人阶级亦“有政治自由,有自己的工会,自己的报纸,自己的议会代表”。而在1905年,沙皇专制被推翻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农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此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由同盟者转为敌对方,作为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列宁对于资产阶级出版自由有了重新的认识,他认为资产阶级由于经济上的支配地位,资本家对一切出版资源的绝对控制,使得出版自由实质上是少数人的自由,出版自由的真实目的是为资本服务,而非民主进步。

为稳固政权推行“恐怖革命”政策。罗伯斯庇尔与列宁在夺取政权后都曾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两者为此都采取了一系列被称为“恐怖革命”的举措。罗伯斯庇尔在成为当权者后因制定专政暴力手段和恐怖法令被后世史学家列为恐怖统治者,而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成立苏维埃政权时也采取了镇压反革命、肃清判乱分子等措施。在1918年9月,列宁公开宣布要制造一场针对资产阶级反革命的“红色革命”,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纷纷谴责列宁,声称这次革命为“恐怖革命”,并将列宁称为“新的罗伯斯庇尔”“红色罗伯斯庇尔”,其中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总委员会主席、与列宁共事《火星报》编辑工作的普列汉诺夫所说的“列宁是东方的罗伯斯庇尔”最为著名。“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125年以前就对一切压迫者、地主和资产家采取了恐怖手段,而使革命成了伟大的革命”,从列宁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中对法国大革命“恐怖政策”的看法可看出其对罗伯斯庇尔的恐怖手段是持赞同意见的。因此,当他面临同等境地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参考了罗伯斯庇尔的政策和举措以巩固革命政权,但两者的具体实施手段却存有不同。

罗伯斯庇尔与列宁新闻思想的比较

作为大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罗伯斯庇尔与列宁所秉持的新闻理念由于思想背景、政治实践、政治体制等多因素差异,使得他们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政策中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具体而言,两者对于报刊职能观及其面向对象、报刊首要功能、媒体社会角色、出版自由这四个方面有着显著区别。

报刊的职能观。列宁和罗伯斯庇尔在前期革命和后期执政过程中都注意到报刊对于稳固政权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具备明确的报刊使命意识,而列宁相较罗伯斯庇尔创新性地提出了“报刊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观点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刊对经济宣传和建设的职能,使得报纸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两者虽都提到报刊的监督批评职能,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象方面。罗伯斯庇尔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报业理论监督批评主要指向社会的政治生活,其对象多为政府或高官显贵。而列宁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报刊则把监督批评转向社会生活的经济层面,以执行部门的普通官员和一般群众作为批评对象。此外,罗伯斯庇尔的报刊使命观只强调了报纸对于政府的监督和揭发,忽略了报刊在促进政策推行、树立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作用;而列宁利用辩证思维看待报刊职能,将报刊对政府政权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

在报刊的首要功能方面,罗伯斯庇尔认为报刊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将传播信息作为第一要义;而列宁认为报刊的首要职能是以宣传思想为主,无论是十月革命前鼓励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思想动员,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对人民群众进行劳动模范和经济教育的宣传,都能看出列宁对于报刊宣传动员功能的突出应用。

在新闻媒体担当的社会角色方面,罗伯斯庇尔将新闻媒体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作为民意代表,以“第四权力”起到舆论监督作用。而列宁则把新闻媒体看作是党政所属的重要部分,提出“出版物的党性观”,强调“报纸应该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规定报刊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的领导。

出版自由观念。罗伯斯庇尔秉持的出版自由表面是超阶级的绝对自由,本质还是维护资产阶级少数人的自由,这在1793年的《雅各宾宪法》中保护财产所有制、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相关论断得以窥见。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支配地位,造纸及印刷厂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实际上无法享有媒介接近权,所谓出版自由成为少数人的自由。而列宁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发现了这一漏洞,通过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收或征用资产阶级拥有的印刷所和报纸,交国家统一管理分配,实现绝大多数人,也就是工农群众的出版自由。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不存在绝对的出版自由,出版自由的定义往往与阶级属性、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

在出版自由与社会责任的顺序关系方面,罗伯斯庇尔早期所提倡的出版自由主要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主张任何人都应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他认为报刊要实现和担负监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就必须完全不受政府控制。因此他所秉承的观念是以新闻自由为最大前提,社会责任是新闻媒体在这个大前提下所应承担的义务。而列宁在定义无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时就明确指出出版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必须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拥有,强调社会责任要先于出版自由的顺序关系。

通过对比可知,罗伯斯庇尔与列宁两者的新闻思想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个不同阶级、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以及两种不同新闻思想根源的分歧。罗伯斯庇尔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他所秉持的是西方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思想,而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继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两种理念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渊源截然不同,因此使得他们在相似的历史情境下对于新闻传播观念的基本看法和行进路线存在明显偏向。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列宁报刊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