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小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2022-04-06陈晓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层次化个体差异主体性

陈晓纯

【摘要】因材施教法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一种培养原则,是指要在实现共同培养任务的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标准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培养教学方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生;主体性;个体差异;层次化;分层引导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原则。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第一个主张并努力实行因材施教的人。《辞海》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的一种原则,是指在共同培养的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大力推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坚持因材施教。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教学层次化

新学期开始,每当接到新一批学生时,笔者就会对手上的所有学生先进行调查摸底,再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集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一言堂”,全体学生听讲做笔记。这样做往往无暇顾及学优生和学困生。这种教学上的“一刀切”造成了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弹性”处理,个别指导。如,对于学困生,学习上只需掌握最基本的内容,确保“吃得了”“能消化”;而对于学优生则要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的难度,让他们“既吃饱又吃好”。对数学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选做题和思考题,要求学优生要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在班级实际及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二、自我备课层次化

在进行备课活动时,笔者首先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目的,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于相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环节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个人思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目标明确。

三、实际导学层次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每个学生自身都有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时,笔者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因此,笔者对他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同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学习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领会、掌握全部的内容。如,笔者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笔者要求全班学生都要掌握如何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问题,但又具体对各层次学生另有要求:学困生只要掌握会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先分步列式解答,再组合式子列为综合算式;中等水平学生就要求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并尝试用多一种的方法来解答;学优生则要求一题要多解。

又如,在课堂提问时,碰到基础知识性的简单问题,笔者让学困生和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基本要求;对于难度比较大和较为抽象的问题则要求学优生回答,让他们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每当笔者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对学优生则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之处,让其防止产生骄傲情绪。这样,使每个教学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课后辅导方面,笔者针对学生自身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把班级的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组,另外,笔者还组建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合作,采用“手拉手”“一对一”互相帮忙的学习模式,讓班里的学优生一起来关心帮助学困生,让他们在教师和学生的关怀、鼓励下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努力学习。同时,也积极为班里营造了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氛围。

四、练习设计层次化

在实际课堂和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有效分层,进行适度的弹性处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灵活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和综合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大纲的各项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需要的教学练习。

如,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将练习进行分类:A为基础题,B为提高题,C为拔尖题。A类题:是为学困生准备的,对新知识的一种概括复习,题量较少,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质量,并能使他们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B类题:是稍高层次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地调动中等生学习的积极性。C类题:是用以开发学优生智力的题目,开拓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向自己提出挑战。就像在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这节课时,对于课后练习题中只要求列方程解答的,笔者对学困生提出只按题目要求解答;对于中等生则要求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而要求优等生除了会两种解法之外,还要学会画图并进行对比。从不同层次要求,使全体学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五、测试层次化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再以考试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差。因此,笔者在每一次质量监测之前,都会自己编写一些试题,安排一场小测验,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测试内容均不同。学困生以基础知识为主;中等学生以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为主;学优生则在中等生的试题中,另外加上附加题目的测试。这样,中高层学生与中下层学生的成绩有了差距,使中下层学生有奋斗的目标,从而可以努力去赶超中高层学生;而学困生也不会因为考得差而产生自卑等心理,树立了自信心。这既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也更有力便于素质教育进程的全面实施,真正体现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例如,笔者班的小桐,由于数学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每次质量监测之前心理负担较重,倍感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在每学完新知识点之后,笔者会编写一些基础习题让他练习,逐步提高他的解题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在质量监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教有定法,但教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本人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分开层次引导学生,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数学教育,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创设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以便将来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洪雪琼,胡敬爽,张锐.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11(3):127-129.

[2]鞠慧卿.“因材施教”的心理学解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4):45-46.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层次化个体差异主体性
基础层建设对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