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画像!体验APP算法关闭键
2022-04-06霏霏
霏霏
有没有感觉APP比自己还懂自己?APP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猜到你喜欢什么,并很快投你所好,不停精准推送相关内容。对有的人来说,平台自动推送自己常看、喜欢的内容,自然省事了不少,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算法推荐更多时候是自作聪明,用户不仅会受到所谓的“个性化广告”骚扰,还会对自身隐私信息安全产生担忧。
无论是社交平台的信息流广告推送,还是电商平台上的购物推荐,背后都离不开算法的支持。互联网企业通过抓取用户数据,依据用户画像提供定制化的娱乐信息、娱乐和消费服务,一方面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但这种抓取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也带来了广告骚扰、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问题,引发了大众关注。此前,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了规范指引,并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随着消费者和管理机构对于数据隐私重视度的提升,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各APP企业也开始收敛。而在3·15之后,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淘宝、百度、大众点评、微博、小红书等 APP 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对于重视个人隐私的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下面,笔者就将从社交、电商等主流应用入手,为大家介绍如何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
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会让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明明都是私密的社交圈了,莫名其妙的广告植入很让人心烦,于是,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体验就从微信开始。首先将微信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依次进入“我”—“设置”—“个人信息与权限”界面,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分别提供“系统权限管理”“授权管理”“个性化广告管理”“个人信息浏览与导出”等多个选项(如图1)。
用户在这里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对隐私项目进行设置,总体而言还是相当方便的。而同样作为用户使用频率极高的社交软件,QQ也将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启动QQ后点击左上角的用户头像即可进入用户设置界面,然后点击右下角的“设置”按钮后,在“设置”界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人信息收集清单”“第三方个人信息共享清单”“个人信息保护设置”等隐私项目,点击“个人信息保护设置”后就可以看到“个性化推荐设置”和“广告推荐设置”项了(如图2)。在这里,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设置。
完成了微信和QQ的“个性化推荐”设置后,接下来其他软件就容易许多了。微博“个性化推荐”的设置与操作同前面大同小异,需要我们进入到设置页面找到“隐私设置”功能,进入后再找到“个人信息和权限”页面,最后选择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抖音的设置则更为简单,进入到设置页面后,再点击转到“了解与管理广告推送”即可关闭程序化广告展示设置和个性化广告展示(如图3),远比预想的简单。
而淘宝作为“个性化推荐”变现最为方便的电商,其设置与关闭比预想的麻烦一些。在进入“我的淘宝”界面后,点击右上角的“设置”项。在“设置”界面可以看到“个人信息共享清单”和“个人信息收集清单”,但“个性化推荐”并没有放在这里,而是放到了“隐私”项。在淘宝“隐私”项中,“授权管理”项目清楚地列出了“广告管理”项(如图4),用户通过这个选项即可管理个性化推荐内容的展示。
京东同样将“个性化推荐”埋得有点深,进入“设置”界面后仅仅能看到“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和“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项,并没有直接看到“个性化推荐”设置选项。经过一番寻找后,在“通用”项中看到“隐私设置”项,再点击进入后才可以看到“广告管理”项。
通过体验主流APP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后我们发现,不少APP都将该功能放到了三级菜单甚至更深的地方,用户需要点击多个选项或者去寻找才能看到,多少有些麻烦,而这也反映出当下APP对于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踌躇,他们恐怕并不是那么希望用户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该功能,但又不得不放出来。
相对于苦苦寻找的APP关闭按键,系统设置也是需要掌握的技能。进入手机“系统设置”界面后,点开“更多设置”项后可以看到“权限管理”菜单,进入后可以看到软件及其权限列表(如图5)。
以“闲鱼”为例,点击进入该APP权限列表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该软件可以获得哪些权限和当下授予了它的权限。在“单项权限设置”界面中,还可以对软件“悬浮窗”“锁屏显示”“后台弹出界面”等项目进行单项设置(如图6)。
相对于单个APP的隐私管理,通过系统直接关掉一些APP权限显然更让用户放心一些,对于看重个人隐私的用户而言,经常检查下软件权限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
将算法开关交给APP用户,才是真正尊重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态度。数字时代,随着数据技术在生活中的渗透不断加深,公民隐私信息也暴露在公众和企业面前,而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责任。
目前大部分APP都把算法关闭键埋得比较深,这点小心思可以理解。其实,“算法开关”不是自废武功,而是补地基上的漏洞,有利于合规企业进一步发挥优势。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是托起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不能建立在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基础上,企业对此心知肚明。在众多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的体验中我们发现,以算法见长的字节跳动系APP反而算法开关位置最显眼、分类最齐全,体现企业对用户数据隐私重视的同时,也是企业对自己算法信心的一种表现。而在算法知情权方面,微信、大众点评等APP列出了“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告诉消费者自己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这或许会成为未来APP算法隐私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关闭个性化推荐并不会减少APP内推送的广告数量,只是会不再根据用户的喜好去推送相应的广告。也就是说,用户在关闭这一功能后几乎收不到任何与自己喜好相关的推荐,对于某些人来说反而是缺陷,但不管怎么样,APP愿意给予用户这个选择,就意味着算法开关的主导权真正交由用户自己来掌握,也算是算法“松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