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2021-08-03戴先任
戴先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日前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臧铁伟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拟增加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随着网络的普及,个人信息“裸奔”,已经很常见,公民个人信息遭泄露,早已司空见惯。就在日前,有媒体报道,数十亿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明码标价售卖,引发热议。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加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就显得异常重要。
此次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拟增加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成了此次草案的一大亮点。在一些人看来,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逝者已矣,对死者的个人信息不应像生者个人信息一样保护。还有人会质疑,人死亡后,个人信息也就失去了价值,不能被商家或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营销或诈骗等行为,还对死者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是否算多此一舉?
实际上,个人信息不仅被用于针对当事人的营销或诈骗,还有通过倒卖个人隐私满足他人的好奇心等现象发生,而当事人死亡,还不是“社会性死亡”,还可能有很多人对他的隐私感兴趣,比如此前一些极端案件中的被害人的个人隐私遭到泄露,就是如此。死者的个人信息同样重要,不应该“人走茶凉”“人死灯灭”,不能因为当事人已死,其个人信息就可以被随意倒卖,他的名誉与隐私,还要得到法律的保护。
况且死者还有家属,死者的名誉、隐私与其家属息息相关,侵犯死者的个人信息,就可能伤害到死者家属,侵犯到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我国今年刚施行的《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明确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拟增加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并非是一种“多余的保护”,而是必要的保护。
在以往,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要保护死者个人信息,侵犯死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应惩处,导致类似现象屡屡发生。而死者社交账号怎么处理,也让平台、司法机关等处置此类事情时无所适从。通过保护死者个人信息,就有利于相关难题迎刃而解。比如将死者个人账号给法定继承人,对侵犯死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也能依法予以惩治。维护权益要不留死角,保护死者个人信息,就让死者个人信息不再成为权益保护的盲区与死角。
不管是生者,还是死者,个人信息都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当然,目前侵犯个人信息的现象还很常见,保护个人信息要进行必要的“扩容”,也要能“提质”,让侵犯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不再得逞。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还需要相关各方能够形成合力,加强保护力度,及时遏制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筑好防火墙,让个人信息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