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4000到8万,躁动的动力电池回收

2022-04-06上善若水

电脑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原材料电池

上善若水

疯涨的回收价格

当电池级碳酸锂走出一年十倍行情后,动力电池领域对于原材料涨价的心理承受力似乎强大了很多,可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发酵,整个电池回收产业也開始躁动起来。

通过回收、提炼,动力电池里面不少原材料金属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可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暴涨,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出现了惊人的涨幅——

“价格涨得太快了!现在整个回收市场的价格体系是错乱的。去年1月份,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才4000元/吨,今年1月份涨到4万元/吨,更夸张的是,2月份直接翻番,现在的价格已达8万元/吨左右。”

一位从事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行业的人士向记者表述,回收端价格上升源自以镍、钴、锂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飙涨。近一年来,电池级碳酸锂从5万元/吨一路狂奔,目前报价突破50万元/吨,达去年同期的10倍;国内电解钴、电解镍当前报价达57万元/吨、22万元/吨,同比涨幅分别约60%、80%。

回收企业70%成本来自原材料,目前采购系数严重倒挂显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但即便是这样,依然难以阻挡行业“抢电池”的热情。

亢奋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研究》(侯兵),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之所以成为市场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资源回收收益。

从锂电池所含主要材料及化学物质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高价值金属,如锂、钴、镍等。在镍氢电池中,镍含量占比高达35%;在三元电池中,镍、钴、锰、锂的占比分别约为12%、5%、7%、1%。对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将实现对上述金属材料的再利用,创造较高的回收收益。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以及资源品供给相对紧张的带动下,锂镍等金属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在目前锂镍价格持续上行的背景下,电池回收所得到的金属或将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改善目前金属供给偏紧的局面。

事实上,动力电池回收不仅仅是为了金属原材料的经济效益,更多还有对环境的保护。

废旧动力电池中包含众多重金属物质,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锂离子电池所包含的主要污染物为其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其中在正极材料中,三元正极中的钴元素为有毒物质,同时镍、锰等金属元素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在电解液中,目前常用的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在遇水后会产生氯化氢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机溶剂中的DMC 也对环境有害。因此对于退役电池如果不做回收处理则将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情况也将倒逼国家或相关企业对电池回收予以重视。

而自2012 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这让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望迈入高景气周期。

动力电池回收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

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走高,动力电池将在未来面临较大退役规模。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水平呈现出了逐步提升的趋势,截至2021 年11 月,我国的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水平已达20.82GWh,创历史新高。在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前期售出的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报废,未来动力电池的退役量或将形成较大规模。

根据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来进行测算,《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性研究》中提到新能源乘用车寿命在4-6 年之间,若假设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年限均为5 年,则2021 年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5.2 万吨,到2030 年,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37.3 万吨,9年间CAGR 约为28.3%。

这意味着2021 年为动力电池退役初期,未来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持续放量。

巨头纷纷布局

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竞争者。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有27家符合我国电池回收行业标准的企业,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格林美、天赐材料、国轩高科、比亚迪等多家大体量的锂电巨头。

相对第三方企业,车企同样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早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上,特斯拉官方宣布,计划上线电池回收服务,所回收的锂离子电池组将由指定工厂进行处理并回收再利用。2020年9月,特斯拉在中国推出电池回收服务,承诺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均不做填埋处理,而由专业指定工厂的合格专业人员处理,可100%回收利用。

雷诺也在2020年10月通过其SmartHubs项目宣布参与电池回收。该公司声称,西萨塞克斯郡的能源系统由一千个二手电动汽车电池组成,将为交通、基础设施、私人住宅和当地企业提供更清洁、更低成本的能源。

再加上宝马、沃尔沃、日产等同样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车企,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同时涌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还有各种乱象。

快速成长背后的躁动

正常的价格涨跌属于市场调节,可因为市场景气度较高,目前抢货的氛围比较浓烈,电池回收价格被哄抬,专业回收企业因为固定成本较高,反而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作为新兴回收行业,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没有明确的定价机制,存在不正规的市场采取竞价的方式回收电池的现象,小作坊给出的价格更高且成本低,电池更多流向了非正规军市场。不同于去年,动力电池回收“黑市”中普遍以吨为计价的方式,今年更多是采用按度数计价的方式。

按度数回收是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最主要的方式,1度(即1千瓦时)普遍价格在160元-350元,具体需要检测电池的状态来判断。原本动力电池回收会根据电池是否鼓包等状态确定价格,但今年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很高,地区不同价格也有明显差异,部分电池的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之比)在去年最低是60%左右,今年普遍升到100%以上,最高折扣系数可以达到120%,都是加价买的状态。

加价意味着风险,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出现高利润刺激下的囤货现象。在业内看来,囤货一方面会导致市场的不良竞争,另一方面如果价格下跌则会导致行业崩盘。材料价格本轮大幅度上涨是非理性的,不排除有企业在其中囤货炒作。目前按公开材料报价计算,电池成本已经超过下游市场接受预期,监管部门也已对此高度重视,相信在各方调节下,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已较为困难,对目前高位接盘的回收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亏损风险。

高利润催生赛道玩家突增,10年间呈现出几百倍的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批电动汽车正式投放市场,同年与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200家,十年过去,2021年这一数据直接飙升至2.4万家。

尽管与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激增,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小作坊仍占大多数。小作坊的出现要追溯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彼时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良品率较低,催生了一批小作坊,回收电芯厂废极片料。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提高,回收商开始收废电池,剩余容量高、检测指标好的以梯次利用价格卖掉,不好的人工拆解后再賣给下游冶炼企业提取正极材料前驱体,从中获取收益。

“黑作坊”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往往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更容易拿到电池,但由于处理流程不正规、技术水平低,“黑作坊”在处理时更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污染问题,同时也十分不利于行业对电池的溯源管理。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动力电池原材料持续维持高位,恐怕这类乱象只会更多,对于动力电池这个新兴行业而言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原材料电池
探究动力电池自动拆解设备的设计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知识无穷尽
企业降低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核算探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家具绿色设计中的原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