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2-04-06幺红梅
幺红梅
摘 要:对于教育者来讲,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优化和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理念中有在各个科目中提升核心素养的需求,这就对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班主任教师应当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本文讨论如何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对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希望对广大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41
当前大多数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制度僵化,与学生之间关系僵硬等问题,部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于看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这显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对班级管理的制度和具体措施进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
1.儒家思想内涵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充分参考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进行深刻把握和了解。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思想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要贯彻“诚、信、恒、公、勇”及“恭、俭、礼、善、让”等儒家经典思想。
这一阶段中的学生正处于十六七岁的年纪,性格上容易冲动,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尤其是在高考前夕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在情绪上出现波动,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融合儒家思想,对学生进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充分借助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中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思想修养也会得到提升。
2.法家思想内涵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法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应用法家的法治思想,用严格的制度规定帮助学生约束他们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制定的一系列学生行为守则,班级管理中也应该有班级内部的管理条例。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或可以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制度的约束。对学生而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班主任教师而言,这样的班级管理更加有条理,更加制度化,在管理中有更强的约束力。
需要注意管理条例的制定要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引起学生更多的重视,使制度更加行之有效。学生们相互之间也能形成相互监督,在义务教育结束后的这段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过程。
二、结合传统文化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
1.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为求学,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充分关注,在高考前夕这样的敏感时期更要注意学生各科成绩上的波动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对出现消极情绪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教育。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好《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劝诫,这是将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结合到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即将课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深刻挖掘出来,再对学生进行感染与渗透。
班主任教师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也要不断提升,对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化地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始终保持关注,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更要有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影响,班主任教师在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成绩变化曲线,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对自己更应该严格要求,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不断学习不断感悟,深入钻研,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为对自己的要求。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上以身作则,深刻认识到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时刻保持冷静,避免自己的情绪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教师处理学生发生的错误时,一旦教师的言行举止有不当之处将会对学生日后的言行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将育人与教书放在同等地位,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2.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有一个经常被班主任教师忽视的问题,就是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桥梁,学生在社会上能否立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校中有没有受到良好的团结协作教育。人是一个可以单独行动的个体,但人的社会活动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关注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不良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阻止部分被边缘化的学生彻底成为班级中的离群孤鸟,成为无助的“边缘群体”。
在一个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团结合作的氛围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合传统文化中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起珍贵的友谊,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在班级中开展集体活动。教师可以组织读书周、宣传栏、知识竞赛等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特征,对于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出现不良情绪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开导和帮助。在活动中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
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学生们参与到集体氛围中来,在班级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中一同获得进步,在集体活动开展中教师也可以加入趣味性的内容帮助学生缓解高考前夕的紧张情绪与学习压力,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寻找活动的乐趣。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古今贤文》中就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名句,可见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的精神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将团结合作的精神灌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学生们凝聚在一起,关注所有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3.改善班级管理模式,创造新的学习环境
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受班级管理模式的影响,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能对班级管理的模式有正确的认识那么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有所下降,当前部分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只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名次就是教学成果的最好体现,但却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的特点。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一个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认识到班级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完善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认知水平与个人感悟要不断提高,师者不仅应当传道授业解惑,要认识到在新时代教育者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部分班主任教师将班级管理片面地定义为为学生制定规定,用“不许”和“禁止”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显然这样的管理并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管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这个人格基础已经成型正在不断补充完善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班级管理,将班级中紧张的学习环境缓解下来,避免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产生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因此学习成绩下降。
对此,班主任教师要在年级组内形成联合力量,发挥班主任的积极管理作用,避免班级与班级之间出现评级,导致部分班级中的学生集体荣誉感降低。全年级组内各个教师应当互帮互助,交流管理经验,共同促进班级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4.促进师生角色转换,亦师亦友实现发展
班主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班级中的核心力量,班主任教师站在讲台上,站在班级中最显眼的位置上,每一项管理决定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需要认清自己的地位,认识自己的作用,更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如何建立联系。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的程度对班级管理氛围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变自身的观念,新时代中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讲台上的标杆,更应该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班级教学可追溯到孔子时期,孔子席地而坐与学生论道,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更是一同在各个国家之间游历的伙伴。现代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借鉴这样亦师亦友的教育关系,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倾听,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关注,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学习之外的事想要向班主任教师咨询,班主任要采取和蔼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
三、班级管理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选择阶段,每一个抉择都会将他们引入不同的人生方向,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班级管理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而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几十个学生在朝夕相处中很容易在行为与言语等方面发生同化。这对于班级整体而言是一种形象塑造的过程,所以班主任对于学生个人的思想教育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和人生选择的迷茫与无助,他们更容易对人生产生疑问,对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探索的欲望,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总是有许多想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些想法并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
在班级管理中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就需要应用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与经历存在不同,在学习中会体现出差异性,对于进取意识淡薄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可以用积极进取的历史人物故事进行鼓励;对于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要多与学生沟通,动态跟进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则要对他们人格与习惯上的优点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与他们在这一时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直接产生关联,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深刻的认识,将“教”与“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不仅要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也要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中获得人生发展的收获,班主任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身的职业精神负责,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同样重要的内容,班主任教师要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对班级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教师也要正视自身的作用,在班级中要注重引导,不要让班级管理成为僵硬的约束和管制,而是成为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董学勇《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刍议》,《文教资料》2019年第17期。
[2] 李明《传统心性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以“经典导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上海视觉》2019年第2期。
[3] 蔡冬梅《传承传统文化,绽放语文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天津教育》2019年第36期。
[4] 张清《核心素养下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年第12期。
[5] 王汝霞《基于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1期。
[6] 张仕敏《增强职业高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文渊(中学版)》2019年第2期。
[7] 唐红松《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2期。
[8] 吴莉、吴重涵《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级产生》,《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3期。
[9] 何伏刚、杨文婷、杨南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班级管理改进》,《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5期。
[10] 陈小菊《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1] 芮黎黎《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儿童大世界》2019年第6期。
[12] 王文泽《浅谈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