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4-06雍唯贞
雍唯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德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各科都在纷纷寻求德育渗透的途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工作本身就是落实德育的有效途径,再结合一些传统文化内容,更加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为此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德育渗透的同时借助传统文化,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0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在教育工作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作为德育的重要素材,与德育工作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德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使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在于学生能力与知识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导致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使其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甚至容易做出一些较为极端的事情。因此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注重知识技能与能力,更要注重德育工作,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相关论证。
2.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冲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内涵,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并无特定形式,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却包含一系列诸如古诗词,中国传统工艺介绍的内容,承载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本身就有助于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并理解其背后的深意。其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渗透过程中,还能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优秀品质。
3.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相对较为欠缺,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积极引导。因此德育教学渗透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了解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道德内容。其次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接触到多元文化,此时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的相关专业素养
要想在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相关专业素养。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角色,将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因此要想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首先应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寻找到德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落脚点,这样才能够利用一系列的策略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加高效。其次还应当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德育水平,使其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日常的行为和生活中能够指引自身并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并带领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具体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德育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并非其他知识性的教学工作。因此不能够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针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方向,探寻学生在德育方面所欠缺的部分并及时进行补充,使其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健全的人格。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我们首先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使教师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及时地寻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通过定期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首先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会通过培训中的技能来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的个人素养也会随着培训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提升,在培训工作中,教师会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德育的核心内容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强化自身的师德,并明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德育教学内容,这样便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约束自己,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作用。除此之外,为了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我们还应当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通过校本教研使教师很好地了解校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情况展开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样的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德育教学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言,有着很大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学习生活中健全自身人格。
2.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递进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较大,而且正处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年纪,导致不同年段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对此我们需要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定需求开展分段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借助递进教学的方式,得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一年段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他们对传统节日和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文化形式也无法准确和全面认知,此时如果开展較为深入的传统文化教学,很容易超越其认知。
因此针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所开展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应当是带领学生去认识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文化形式,并通过这些形式与活动来提升其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感知,这样方便其日后更加顺利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此时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启蒙为主,带领学生逐渐完善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当学生步入到小学阶段的中年段和高年段时,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将优秀文化中的一些代表内容,通过案例和生活化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感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带来更加高效的教育,通过强化和递进使得学生实现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完善对于德育和传统文化的认知。
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
在小学语文德育的过程中,要想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只有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感情时,才会去探寻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情感教育应当是小学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较为欠缺,再加上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落实,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德育工作本身就需要进行渗透,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使学生对德育工作进行感知,因此实际教学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本身产生一定的意愿,以相关活动或其他形式的方式作为载体来进行渗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更多是启蒙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情感,才能够更好地感受这一系列传统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感情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种进行渗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借助一系列传统文化的节日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在传统节日的活动构建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美食,通过美食学生更容易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产生兴趣。其次,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一些有趣的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并尽可能地使其在课堂活动中得到呈现。这样在相关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便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也会形成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4.在教材中寻求传统文化落实途径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其背后蕴含著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从教材内容出发寻找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与德育教学工作的内容。翻开小学语文的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课文,这些课文的教学工作对于渗透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更是与德育教学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应当进行充分发掘,作为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这些教材中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所设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在课文中落实德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在《人之初》《池上》《静夜思》《咏柳》《传统节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铁杵成针》《景阳冈》《汉字真有趣》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教学并借助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传统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并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5.注重日常行为教学工作
行为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在模仿教师行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在小学的德育教学渗透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积极地借助行为教学这一力武器来进行渗透与落实。对于德育和文化这种较为内涵或抽象的内容而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需求,就必须要借助更加形象的形式,而模仿是小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形式,由此可以明确行为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人之初》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学方式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让学生们去了解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然后带领学生去模仿视频中所展示的学生的各项行为。其中作揖作为中国传统的一项礼仪,是表达尊重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揖这一形式来进行日常打招呼,并主动地向学生进行作揖,那么低年段的学生便会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与他人进行作揖,这样行为教学的目的便很快达到,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
6.课后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
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应当积极地借助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宣传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我们可以在课后时间与学生共同构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并参与到整个活动的设计与宣传过程,这样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们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并在社区环境的鼓励下,积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个活动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构建,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和构建活动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活动之余产生额外的感悟。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很大帮助,更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德育的渗透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民间工艺,并带领学生学习与剪纸艺术相关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剪纸这一传统民间工艺,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这样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宣传工作。当学生们了解了剪纸这项工艺后,便会通过创作的方式去完成一些剪纸活动,这些作品有利于后续宣传。当学生带领自己的作品参加社区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剪纸艺术来营造社区传统文化氛围。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去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社会上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剪纸这一民间工艺的步骤和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德育工作中又能够很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我们要寻找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并在教材中寻找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途径,积极借助行为教学,开展渗透并组织课后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内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与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芳武《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文学少年》2019年第13期。
[2] 骆慧英《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分析》,《文理导航》2020年第30期。
[3] 白天成《浅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研究》,《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2019年。
[4] 张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文存阅刊》2019 年第 12 期。
[5] 于梦迪《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天津教育》2019年第8期。
[6] 黄瑞清《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周刊)》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