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游戏的策略探究

2022-04-06刘克妍

关键词:小白兔传统游戏

刘克妍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如何丰富户外游戏的内容,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游戏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将民间游戏、民间文化资源等融入幼儿教育中,可以丰富户外游戏的内容,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因此,基于传统文化背景,幼儿教师应在开展幼儿户外游戏的过程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本文针对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游戏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 户外游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36

幼儿对游戏有着极为强烈的兴趣,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将游戏分为户外和户内两种,这其中户外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但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在幼儿户外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引导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获得成长,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户外游戏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遵守规则并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发散思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激发幼儿对我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在幼儿户外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使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得到丰富,加之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幼儿在游戏中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感受快乐,还可以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推动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因此,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资源密不可分,在户外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十分有必要。除此之外,实际开展的幼儿户外游戏会受到园内空间的限制,而渗透传统文化的户外游戏对活动空间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游戏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

在幼儿户外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应运而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生活和成长。现阶段许多幼儿从小便接触各种电子产品,不愿抽出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户外活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融入传统文化的户外游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并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户外游戏相结合,既可以让幼儿树立较强的锻炼意识,还可以使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游戏的策略

1.融入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大多数幼儿十分爱玩,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根据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选择相应的户外游戏,引起幼儿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增加户外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应尝试在幼儿户外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资源,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渗透中国姓氏的传统文化知识,先准备两个竹筐并分别贴上写有单姓和复姓的卡片,再准备一些玩偶并随机贴上我国的一些姓氏,如“赵、李、周、欧阳、司马”等,组织幼儿穿越设置好的障碍,将“姓氏娃娃”運送到相应的竹筐中。通过此游戏既可以让幼儿对中国姓氏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辨别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更多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再如,教师可以改编孩子都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一二三木头人”,教师先挑选出一名幼儿背对着其他幼儿喊话,并将古诗词加入游戏中,喊话的小朋友不再喊出“一二三木头人”,而是变成背诵一句古诗。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出几个表现优异的幼儿给予奖励,并对其他幼儿予以鼓励,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通过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游戏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好积极引导,鼓励幼儿多思考,多向优秀的幼儿学习。从户外游戏活动过程来看,教师不再是活动的主导者,而是提供游戏材料的参与者。由此可见,幼儿户外游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是对幼儿自主实践能力与自信心的培养。总之,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对幼儿户外游戏教学活动理念的重大创新,为提高幼儿户外游戏教学活动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2.开展节气民俗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被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幼儿教师便可以在户外游戏中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便是其将来进行学习和发展时不可缺少的良好品质,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户外活动必然需要合适的场地与教具设施,若只是依靠传统的材料或单一的设施肯定是不够的,教师应基于二十四节气为幼儿制作出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户外活动设施,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进而发挥出户外游戏的作用,锻炼幼儿走、跑、跳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并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例如,“清明”节气到来时,正是踏青和放风筝的好时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制作简易风筝,用吸管当作风筝的骨架,再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风筝上进行涂画,制作完风筝后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区域放风筝。幼儿既了解了“清明”节气,还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立夏”节气到来时,人们既要吃鸡蛋,还要进行“斗蛋”的游戏,这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民间游戏。每年的三月初二孩子们的脖子上都会挂着妈妈做好的红蛋,十分喜庆。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在户外活动区域围成一圈,每个人拿着一只鸡蛋和对方的鸡蛋对碰,谁的鸡蛋破了便下场换下一个幼儿上场,一直到组内只剩最后一个人为止。

“大雪”节气到来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区域进行“打雪仗”的游戏,并为幼儿讲述“瑞雪兆丰年”的含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掌握制作雪球的技巧,并与其他伙伴分享,不仅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还在扔雪球时锻炼了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气文化都可以融入幼儿户外游戏中,让幼儿在不同的节气主题游戏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游戏相结合的趣味。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创新各种户外游戏,让幼儿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进而推动自身进一步发展。

3.不断丰富游戏内容,给予幼儿多重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所忽略,这也是现阶段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缺少了解的原因之一,加大了在幼儿户外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加强传统文化与游戏的融合力度,给予幼儿更多的新奇体验,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幼儿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目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对枯燥,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导致幼儿教育教学效率偏低。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户外游戏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将两者有机融合,实现对户外游戏教学的创新。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设计相应的户外游戏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不同形式的游戏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将“鲤鱼过龙门”与户外游戏相结合,先让幼儿了解这一游戏的故事背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海里住着成群的鲤鱼,一天一只老鲤鱼说如果能跃过大海尽头的龙门便可以变成龙。这时领头的金色鲤鱼听了之后便下定决心去寻找龙门,并历经重重困难最终跃过了龙门,成为真正的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只要你勇敢坚持,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只有不畏困难,突破自我,才可以变得更加强大。”接着再为幼儿讲解游戏规则,让两名幼儿手拉着手共同举过头顶,形成“龙门”的样子,再让另外两名幼儿手牵手穿过“龙门”,双手不能碰到搭“龙门”的幼儿,并且头不可以触碰到“龙门”,锻炼幼儿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使其树立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如此一来幼儿便能够在做游戏的同时有所收获。

总的来讲,传统文化与户外游戏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为提高户外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另外,教师还要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找到适合幼儿成长特点的户外游戏类型。从幼儿的健康成长角度讲,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够的,还应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仅通过游戏内容的补充、民俗游戏的引入、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優势,突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创设相应的户外游戏情境。因而,下文将从户外游戏情境设置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希望借此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4.利用传统文化创设户外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儿童教育教学期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户外游戏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幼儿教育才能取得新的成果。首先,在设计幼儿户外游戏场地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幼儿的成长特点、学习特点也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比方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小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启发。如果能将这些故事与户外游戏环境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将是对幼儿户外游戏教学的一大创新。

例如,“铁杵磨针”是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可准备足够的筷子,之后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将筷子分给他们。然后教师对幼儿们讲述“铁杵磨针”的故事,告诉幼儿们,筷子就如同故事中的铁杵,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手中的筷子磨成像绣花针一样,得需要多长时间?由幼儿们给出相应的答案,有的幼儿给出的答案是10天,有的幼儿所给出的答案是30天,还有的幼儿则认为铁杵成针需要1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不同的幼儿对此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就会告诉幼儿们一个道理:“铁杵成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才能实现。这就如同我们的学习一样,需要大家坚持不懈。

说到“坚持不懈”,还有一个名词与之相对,那就是“半途而废”。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参与一个经典游戏——“龟兔赛跑”,此故事就是对成语“半途而废”的最佳解释。在这个户外游戏中,由其中一个幼儿扮演裁判,另一个幼儿扮演小乌龟,还有一个幼儿扮演小白兔。其他的同学们则站在两排,面对面站着,中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此当作赛道。饰演小白兔和小乌龟的幼儿分别站在各自的赛道,然后回到起始位置,由教师公布比赛规则,并交由裁判执行。当裁判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后,两个幼儿并驾齐驱冲上赛道,按照比赛规则,饰演小白兔的幼儿要在赛道中间停下来休息,代表小白兔睡着了,而饰演乌龟的幼儿则要继续行进。因兔子跑得快,没过多久,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所以小白兔就选择停下来休息。最终饰演乌龟的幼儿获得了胜利,而饰演小白兔的幼儿以失败告终。游戏结束后,教师向幼儿们提问:“小白兔为什么会输给乌龟,乌龟是靠什么取得了胜利?”幼儿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因为兔子中途睡着了,所以乌龟靠坚持获得了胜利!”教师又问:“兔子为什么会中途睡着了?如果它不睡着,是否可以赢得胜利?”幼儿们回答道:“小白兔认为乌龟不是他的对手,即便自己休息一会,还是可以拿冠军的。要是小白兔没有睡着,那胜利的就是小白兔。”此时,教师就会告诉幼儿们:“这下你们明白什么是半途而废了吧!”幼儿们纷纷点头。由此可见,根据中华传统文化设计相应的户外游戏活动场景,可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在设计户外游戏时一定要以幼儿的心理特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幼儿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肩负起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户外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幼儿对我国文化产生进一步了解,进而提高幼儿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传统文化起到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瞿小红《户外经典游戏  幼儿快乐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户外游戏体验活动的初尝试》,《中华少年》2016年第20期。

[2] 张田利《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研究》,《戏剧之家》2020年26期。

[3] 蒋芝瑜《浅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民族传统工艺在美工区中的应用》,《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4] 李春《探究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文渊(小学版)》2019年第8期。

[5] 屏周《民间游戏植入幼儿数学活动的探究》,《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小白兔传统游戏
小白兔
少年力斗传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