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2022-04-06林梅艳
林梅艳
摘 要:漳平农民画是中国农民画的杰出代表,形象夸张,色彩艳丽,古朴淳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外民间绘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把漳平农民画引入校园,与美术教学有效链接起来,探索链接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农民画 传统文化 融合 文化自信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26
中国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经久不衰,形成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这是5000年精神和意志的遗产。这种文化因传承而显得生机勃勃,成为人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成为人们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同时,这种文化又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链接,引领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内涵和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融合的意义
1.为学生提供接触文化的平台
美术以形象思维为依托,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的载体,同样是形象思维。纵观小学各学科教材可知,图画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视和电影等艺术,均无法离开美术手段而独立存在,这表明美术是学生对文化进行学习的主要渠道,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得到传承,将美术课堂打造成为实践平台很有必要。
2.真正做到物以致用
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提出的核心要求便是物以致用,强调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及方法,按照特定用途与目标,通过设计并制作相应作品的方式,使生活环境得到美化,确保学生能够表现出更接近理想状态的创新意识还有能力。上文所提到物化创意的过程,便是物以致用的精髓所在,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使该价值得到落实。
3.使思想情感得到传递
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利用艺术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这也决定美术通常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而美术教学的意义,主要是使学生对人类情感及差异产生准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陶冶情操的方式,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说,美术教学有双重含义,第一重是文化学习,第二重是文化实践。此外,我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其形式及寓意均使美术学习拥有了可供借鉴的丰富题材,对各时期作品进行欣赏,有助于人们了解特定时期的人文风情与文化背景,这也是艺术得以传承的关键。
4.继承并发展人类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的作用主要是将语言的时空制约打破,确保文化能够流传下去。研究证实,文字的诞生及发展均以图画记录为基础,也就是说在没有文字时,人们均借助图画对信息进行记录与传递。而记录了大量生活情境的史前美术,成为人们了解先民生活的主要途径。对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强调欣赏并创造形象的美术,不仅可使其对人类社会有更加科学的认知,还能够帮助其理清历史、文化及艺术间的关系,为人文精神的挖掘做铺垫。
5.促使学生回归传统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思想文化渗透程度加深,以文化艺术为代表的精神产品,现已被纳入经营范畴,这一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便是审美尺度被追求利润的原则所替代,如何直面挑战,通过提高欣赏水平的方式,使人们回归传统文化这一沃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视觉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体,美术有助于人们从审美角度出发,观察并评价身边事物,进而获得更加愉悦的体验。基于此,组织世界观与价值观均未定型的小学生对美术进行学习,不仅可使其心灵更加充实,还能加快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速度,真正做到回归传统。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融合的途径
1.欣赏优秀作品,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悠久而深刻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扎根于民族生态环境之中,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这些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市的农民画在2001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博物馆和省博物馆共收藏了200多件艺术品。在漳平城区,当地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农民画装饰在路灯宣传柱上、变电箱外壳上、龙江大桥人行道护栏上及一些文化街区小巷墙体上。这些富有艺术特色的农民画将当代农村生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为城市赋予了特色“标签”。经过农民画美化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人文色彩,提升了文化內涵,还有效地防止了“牛皮癣”的滋生,让原本单一的街景变得更加生动优美起来。 让学生观看观看农民画作品,了解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农民画用夸张,变形、写实、抽象的特点表现民族风情、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古朴醇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比如在欣赏作品《竹马灯》时让学生说说作品画的是什么事件,艺术背景,了解作品的构图、用色规律。了解一个习俗,像“舞竹马”这类家乡的习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滔滔不绝,学生了解了农民画的特点,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2.融入思想内涵,提升民族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历尽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这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给了英雄儿女强大的精神支柱,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许多的农民画里,很多作品反映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接地气。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楼房里,对很多的民间习俗,乡土劳动不太了解,通过对农民画的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家乡的美,感受劳动的美,感受心灵的美,感受艺术的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如欣赏《迎灯》这幅作品时,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正月十五,村里家家户户用板凳排成一条常常的龙,龙头在最前面,长须尖尖的牙齿,头上还有一颗大珠子,神气极了。板凳上插着灯,花卉装饰,爆竹声声,场面非常壮观。这幅作品会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异常激动,讲起了自己经历过的迎灯活动。这样的作品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情感也会受到熏陶,强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我们要教育孩子祖国是优秀的,祖国的文化是优秀的,中国人一定可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昌盛、美丽、富饶。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挖掘本土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走进五彩生活,扩宽学生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美丽的田野,飘香的瓜果,农民辛勤的劳作,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我国各族人民都非常重视节日文化,流传下来许多传统习俗,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放鞭炮,穿新衣,看舞龙,端午划龙舟,包粽子,正月十五迎花灯等民间习俗。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画面,节日文化资源,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身边的美,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验美从而获得生活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农民画能够反应家乡美景,民俗风情,农村生活。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特点,感受田园生活,感受民间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表达的欲望。感受农民画的特殊表现手法,与同学们讨论不同的绘画方法,让同学们尝试用农民的绘画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把握生活中瞬息万变的事物,学会捕捉动人的形象,学会描绘祖国,积累绘画创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物质可以激发创作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审美意识,提高艺术素养。
4.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美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留下来的文化艺术宝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农民画中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优化现有的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美术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构建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课堂的有效手段。
第一,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应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开发课程。例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摸索出了农民画教学的一些方法,创造性地编写了小学农民画教材,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能 ,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继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推进艺术类课程的多元化。美术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民俗馆,艺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也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民俗来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渊源。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导赏活动,例如在我们这有农民画院和漆画院,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场所,让学生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下相关信息,积累一定的美术素材,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使学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开展美术活动,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又可以赋予美术课堂新的活力,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每学年可以举行一两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传统图案绘制比赛”;“传统T恤设计大赛”。这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每一次的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提高,在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资料,讲述制作方法,认真构思,设计,上色,用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这种活动,加深对农民绘画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能够改变单一、传统的美术教學模式,让传统文化和生活联系起来,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树立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6.教师指导并结合民间艺人演示
美术强调视觉表达,旨在以生动且直观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加以表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窗花、剪纸等民间工艺是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艺术源于生活且为生活服务,虽然工艺品往往十分美观且实用,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冲击,仍然使大量手艺面临失传的风险。而经验有限的美术教师,通常无法做到精通各项手艺,在对教材涉及的传统工艺部分进行讲解时,既需要教师刻苦钻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或艺术家来到课堂中进行演示,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在保证学生对工艺品制作流程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兴趣进行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另一个是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继承下去。
7.加强教学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生动、丰富、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因此,在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杨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对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要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或者对他点个赞,竖个大拇指,这能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评价要多元性。要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的评价结合起来,不能只看结果,还要听听学生的想法,看看学生的努力程度。
综上所述,把农民画和美术教学有效链接起来,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缤纷多彩。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祖国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欧阳帆《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4期。
[2] 姜楠《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刍探》,《成才之路》2021第14期。
[3] 李翔南《弘扬传统文化 融会艺术智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习中国传统化的研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36期。
[4] 胡文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5] 侯亮《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小学生》2022年第1期。
[6] 陈林丽《试述趣味性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设》,《小学生》2022年第1期。
[7] 胡晓佳《新媒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小学生》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