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改革的提升路径

2022-04-05李来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概论改革

李来原

摘  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专题教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必须积极而审慎推进。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改革的完善与提升必须在坚持政策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深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逐步推进。

关键词:“概论”;专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1-0059-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文简称“概论”)专题教学在高校推广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概论”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推动了高校“概论”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从目前各高校的具体实践来看,通过专题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已形成普遍共识。为引导高校更好地开展“概论”专题教学改革,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教材编写了“概论”《专题教学指南》,以指导各高校“概论”专题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涌现出“问题式专题教学”“专题轮转协同教学模式”“结构教学+专题教学+发现教学模式”等颇具特色的专题教学具体模式,推动了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与此同时,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不力,小班教学、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困难等。为推动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势在必行。然而,高校“概论”的专题教学改革是一项重大教学改革,必须积极而审慎推进。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立足本校专题教学改革实践,从多方面、深层次提出新时代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改革的提升路径,希冀为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一、优化教学设计,打造特色模式

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强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备自身特色的合理可行的专题教学模式。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概论”专题教学设计既要体现出科学性与先进性,又要体现出适应性与实用性。

(一)树立正确的建设与改革导向

“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其改革必须慎重,有遵循有方向。具体而言,我们必须进行彻底全面的政策梳理,掌握“概论”教学的规则底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专题教学模式。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梳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等重要文件相关规定,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主要原则和具体着力点,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树立明确的政策導向,以保障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同时,通过调研、座谈、测试等多种途径了解教情、学情,把握师生对于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困惑以及对于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感受与意见,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树立清晰的问题导向,以促进改革立足实际,解决真问题、起到真作用。

(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教学模式

高校在培养目标、师资储备、学生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客观差异,这就要求思政课专题教学必须与各高校的实际契合,优化教学设计,打造具有各自特点的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如单纯地以拿来主义的思维照搬照用,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不良后果。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学校确定“概论”实行专题教学改革,教学团队研究了北大、东北师大等几所著名高校专题教学经验,进行模仿教学,后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从教学管理来看,由于实施专题教学打乱了传统教学安排,无法准确统计教学工作量;从教师层面来看,缺少足够胜任专题教学的教师;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打乱了教材部分章节顺序、大量融入新内容,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面对这些问题,教学团队经过讨论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反复实践,最终我们立足本校实际优化了教学设计,打造出符合本校实际、具有一定特色的“概论”专题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围绕教学专题的划分、建设、教学总结构建出一体化的专题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教学任务安排方面,不再由一位老师主讲一个专题,改为一位老师主建一个专题,所有老师完成各自班级的所有专题教学任务;教学专题的提炼与建设方面,研究梳理统编“概论”教材的知识脉络,以章节重难点和学生困惑点的突破为重心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再通过教学目标统领专题任务团队、专题备课、专题教学资源、专题实践活动、专题辅导资料、专题作业及考核等环节建设,使得各专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专题教学的实施方面,在确保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要求的同时,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在专题教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专业、班级、学生的实际,将专题教学内容与方法细化、个性化,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二、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强化专题教学智力支撑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一)提高教师对高校“概论”专题教学规律的认识

教师只有对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涵义、特点、要点、作用等方面有了明确认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题教学实践中。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示范课、专题学习研讨、磨课、外出学习等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理论的魅力感染他们,以实践的效果说服他们,让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对专题教学的特点与价值有更深刻的体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概论”专题教学的改革大潮中。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教师将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规律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探索本校专题教学的合理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概论”专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提高教师对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驾驭能力

提高思政课教师对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驾驭能力可以增强教师开展专题教学的信心,对于促进高校“概论”专题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升教师专题教学的驾驭能力。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主要通过“引”和“范”两种方式培养教师的专题教学驾驭能力。所谓“引”包括吸引和引导两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专题现场教学和学生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反馈对比,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到、感受到专题教学的魅力及价值所在,增强专题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对于那些希望投身于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年轻老师,我们为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名专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开展专题教学。所谓“范”包括规范与示范两个方面。根据多年的“概论”专题教学经验,我们及时总结制定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概论”专题教学基本规范,明确了专题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的注意要领,为教学树立规矩,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为教师从事专题教学实践提供了基本操作规范,帮助他们快速上手,适应专题教学。为了让“新人”教师更好地体会专题教学规范的内涵及具体运用,一方面我们经常组织优秀教师说课、上示范课,帮助“新人”教师更透彻地理解专题教学规范;另一方面我们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新人”教师的专题教学课,现场把脉,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不断进步。

(三)强化教学团队协同配合,提升教师专题教学能力

各高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试讲等方式增强教学团队教师的协同配合精神,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众人才智,合力推动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前,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备课模式,召开专题教学备课会,会上先由专题主持教师介绍专题的准备情况,或由专题负责人说课或试讲,后由其他教师阐述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专题教学设计。课中,组织教学团队教师互相听课、研磨、探讨专题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与各专业相结合的具体方式。课后,组织教师就各教学专题的建设与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提升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通过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间互动安排,教师间的协同与配合精神可以得到不断提升。

(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比赛,锤炼授课技能,展现教学成果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特别是教学类比赛,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组织“概论”专题教学团队的四位教师参加了安徽省2021年教学能力大赛。比赛初期,参赛队伍对统编教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深化对统编“概论”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精选参赛内容后,几位教师为提高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增强对“概论”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准备现场比赛,几位教师以统编教材为依据结合教学设计,大量收集相关的政策、理论、问题,还向一些著名专家请教,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把握。比赛后,参赛教师普遍感觉到教学比赛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效果。可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特别是教学类比赛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支撑高校“概论”专题教学实践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辅导就是一个建设和整合教学资源、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既是专题教学建设的成果之一,也是专题教学顺利开展及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专题教学资源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概论”专题教学实践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概论”专题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规定,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结合学生实际,形式丰富多样,才能满足专题教学需要。

(一)坚持使用统编教材,用好统编教材

“概论”统编教材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权威专家编写而成的,其科学系、严谨性、系统性、权威性毋庸置疑。“概论”统编教材是专题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资源,是专题教学内容体系形成的基本依据。在将统编教材体系转化为专题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注意一定的原则与方法,以确保转化既符合政策要求,又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认真学习、分析统编教材,梳理其逻辑脉络和章节,以章节为基本顺序和架构,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专题。以教材内容为教学专题的基本骨架,导入其他内容丰润教学专题基本内容,在坚持使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专题教学与学生专业以及时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合后的专题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实用。

(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成果融入“概论”专题教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概论”教学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也是专题教学不断与时俱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概论”专题教学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既达到融入的效果又要与专题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在“概论”专题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将其有机融入专题教学的目的,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全面、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对其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为融合奠定基础。其次,对教学专题进行分析,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各项内容,寻找最佳的融合点。最后,在融合点确定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内容呈现方式。

(三)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高校各专业间从育人目标到育人内容、育人逻辑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会对学生的思维乃至学习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概论”专题教学必须正视和适应这种差异,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教学资源方面,就是要建设体现一定专业特点和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专题教学需要。实践中,我们可以对教师进行划分,将思政课老师与专业进行相对固定的搭配,由承担某专业思政课教学的老师负责收集该专业领域的可用育人资源,将其建设成为“概论”的教学资源,拉近“概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提升育人效果。

(四)建设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概论”专题教学的需要

在一个知识点上,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形成叠加效应,更好地释明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专题教学资源需要满足多种用途,既要满足线上教学需要,也要满足线下教学需要,既要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因此,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实践中,我们可以建设包含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精讲视频等形式的多样化专题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主体、不同教学形式的需要。此外,对不同教学资源的用途需做好规划。例如,精讲视频是授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课堂教学反馈制作的。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困惑点制作的精讲视频,就比较适合用于课后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四、加强“概论”专题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学吸引力

专题教学的“专”体现在教学的设计、资源的支持、辅导的独到,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相反,专题教学恰恰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支持。因此,专题教学必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一)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形式在高校思政课得到了一定范围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思政课的特殊性,线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地位不可动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在高校“概论”专题教学中没有运用的余地。我们应在坚持线下课堂教学主阵地地位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发挥线上教学的积极作用,使得线上线下教学形成合力,推动高校“概论”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前,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方法组织集体备课、学情调研、学生预习等,拓展备课环节的空间,提升备课效率;课中,可以穿插运用线上方法开展学习效果检测、线上资源展示等小活动,活跃教学氛围,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力;课后,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拓展课后支持服务的时空与针对性。

(二)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获得感

首先,在实践活动的导向方面,注意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增强实践活动对于教学内容的支持力度,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增强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支持力度。其次,在实践活动的形式方面,注意根据场域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需要考虑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宜设计一些准备时间短、难度小、道具需求低的活动形式,例如朗诵、合唱、情景剧。校园实践活动需要更多地考虑活动的吸引力与可行性,宜设计一些参与人数多、场地开阔、人性化的活动形式,例如集体清扫、知识竞赛。校外实践则需更多考虑安全性,宜设计一些路程短、意义大、人性化的活动形式,例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慰问老红军。最后,在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注意与其他部门协调。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团委、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组织“概论”专题教学实践,特别是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应多与团委等部门协调,便于开展活动,提升效率。

(三)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概论”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多种教学方法在“概论”专题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专题确定、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就需要运用教学资源将知识点内容讲解清楚、透彻。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例如专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事先设置与专题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深入学习专题教学内容,使得专题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专题教学的始终。课前预习阶段,根据该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发布一些经典案例解析帮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发布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情,提升专题教学的预习效果。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将专题教学知识点讲解得更生动、更透彻。课后复习阶段,教師可以根据教学反馈将复习内容整合为案例型、问题型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深入思考,强化复习的效果。

五、完善“概论”专题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估教学效果

结合以往学者们的研究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完善专题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即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考核评价的真实性,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其二,考核评价的实用性。即考核评价的结果对学生、教师、管理部门等主体产生实际的、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而不是作为结果束之高阁。为合理解决这两个问题,科学构建完善专题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影响要素

对学习全程进行关注分析,分解出那些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的表现,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进而整合为影响因素,赋予其合理权重,制定成表格,为专题教学考核评价的实际推进以及后期完善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关注要全面,要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涵盖所有教学形式。所谓“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是指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中的学习行为都纳入关注范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呈现学生学习成效。所谓“涵盖所有教学形式”是指将学生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学习行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习行为都纳入关注范围,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二)改进考核评价信息的采集方式

考核评价信息的采集是完成专题教学考核评价的关键一步。采集的及时性、客观性将直接影响考核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必须改进考核评价信息的采集方式,以增强考核评价的实际价值。首先,细化信息采集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以教学环节为例,课前预习阶段的信息适宜采用线上采集的方式,根据学生浏览记录等材料采集信息。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适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其对线上即时问题的回答情况收集信息。课后复习阶段则需采用更加综合性的方式,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后续思考及实践情况收集信息。其次,扩大信息采集的主体。根据信息的实际意义与影响,将其采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主体完成。例如以对教师的影响为界限,将那些直接影响学生考核评价成绩的信息交给授课教师采集,那些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影响较大的信息交由其他主体采集,以提升信息采集的客观性。

(三)优化考核评价信息的设计

专题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其教学专题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各个环节。专题教学考核评价的设计要体现专题教学的特点,以增强考核评价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实践中,可以采取专题阶段性评价与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专题教学的考核评价。即每个教学专题完成后,立即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及教学效果,助力教师更准确地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考虑到思政课的特殊性,其教学效果的体现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可能体现在课堂之外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中。因此,所有教学专题完成后的综合评价就显得很有意义,可以拉长考核评价时间,尽可能将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提升考核评价的真实性。

(四)提升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效率

以往的考核评价结果多运用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这种对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这种运用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没有挖掘出考核评价结果的最大价值,运用效率不高。通过科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效率。其一,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效率。从学生角度看,学生针对每一专题的综合表现及对应成绩应以最快的速度反馈,趁热打铁,让他们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思考改进。从教师角度看,学生的综合表现、教学意见及建议也应以最快的速度反馈,以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滿足学生期待。实践中,可以运用线上考核评价系统,通过线上方式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效率。其二,改进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方法。对考核评价的结果不管好坏,都需采用正确方法加以运用,并达到最佳运用效果。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可根据其评价等级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运用。对那些考核评价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树立学习榜样,也可以安排个别学生做学习示范、介绍学习经验,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提升;对那些考核评价较差的学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分析原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对于教师而言,也需对考核评价结果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予以运用。如果一个教学专题完成后,学生的整体表现优良,教师就应及时总结经验,并与之前专题的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为以后的专题教学提供借鉴。教学团队也可以邀请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教师介绍经验、进行教学展示,以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如果一个教学专题完成后,学生的整体表现较差,授课教师就要及时、认真分析原因,通过自我探索或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教学团队也应及时介入,以团队的力量帮助授课教师分析问题、改进教法,提升教学能力,早日达到专题教学的整体要求。

六、结语

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模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概论”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概论”专题教学模式的提升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者们在坚决贯彻国家有关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的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立足教学实际,不断推进。同时,对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概论”专题教学中的应用,“八个相统一”在“概论”专题教学中的落实等重要问题也需要加大研究与实践力度,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概论”的建设与改革需要。

参考文献:

[1]岳素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专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 2020(06):109-112.

[2]曲宏歌,薛增航,张丽红.思政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经验性考察[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10):398-399.

[3]俞海洛.高校思政课专题轮转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20(06):115-119.

[4]苑英科,李荣.结构教学+专题教学+发现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20-126.

[5]马丽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困境及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2):62-65.

[6]陈大文,程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81-85.

[7]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8]吕健.专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3):82-84.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概论改革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