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出正能量:弹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2-04-05吴静程立涛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正能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弹幕

吴静 程立涛

摘  要: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评论工具,因其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的特征,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与青睐。然而,弹幕在向着美好愿景快速发展之时,也带来大量视觉疲劳、视觉污染、视觉依赖等乱象频生的景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考验。面对挑战,应制度先行,技术护航,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培养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利用弹幕激浊扬清,弹出更多正能量,更好地发挥弹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弹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1-0014-05

弹幕“几乎就是网络文化中一种不可少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种点评、一句评论,而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形态”[1]。弹幕秉持着“得年轻人者的天下”的理念,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追捧,实现了由“小众”到“大众”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纷繁芜杂的网络环境中,弹幕“符号化”“娱乐化”“碎片化”等乱象频生的景观,潜藏着可能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化解弹幕繁荣背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加强弹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弹出正能量,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弹幕的风行及大学生弹幕现象的凸显

(一)弹幕流行:技术的推动与弹幕的兴起

技术是促进文化创新的核心动力,它搭载着互联网的顺风车,促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环境正趋向数字化,文化艺术也同样如此。弹幕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与网络文艺作品同生共在。有的用户不喜欢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在节目开始时就把弹幕功能关掉,留下满屏清净;有的用户结合自身兴趣,饶有兴趣地在开启弹幕与关闭弹幕之间起承转合,体验别样的观看感受;有的用户是直接奔弹幕去的,没有弹幕的节目,会直接打消了其观看节目的念头;有的用户是弹幕的狂热“生产者”,根据屏幕之中的剧情跌宕起伏,火热地输出一条条弹幕,甚至产生“霸屏”效应,不忍离场。

弹幕发源于日本网络文化,然而相对于发源地,弹幕在中国更加流行。日本Niconico网站是最早的弹幕视频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御宅族”网民将观看视频时从右向左飘过的仿佛射击游戏发射子弹一样密集的评论称之为弹幕。弹幕的出现,可以满足日本“御宅族”的需求: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符可以使足不出户的自己显示存在感,他们在这些弹幕字符中寻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随后,我国的一些主流网站Acfun网站(简称“A站”)和Bilibili(简称“B站”)等开始引入这种形式,弹幕文化开始在某一个圈子流行。美国学者波普诺指出:“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2]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亚文化形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东风逐渐彰显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二)爆红之道:在互动中获得情感满足

第一,弹幕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的特征。传统的文艺评论来自阅读或是观看后的深思熟虑,同时受到空间的限制,思想交换的节奏相对缓慢。然而,弹幕评论打破了传统评论在物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使遍布世界各处的观看者随时、随地在屏幕上打出自己的心声,发生思想碰撞。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弹幕可以打破现实条件限制,实现多行业、多领域、多种声音的互动,满足大学生平等对话的需求,使不同的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中交织在一起。弹幕用户在观看视频时,不再是视频内容被动的“接收者”,还可以对原视频内容进行“场外”补充,成为视频内容的“拓展者”“创新者”,在“键对键”的互动中实现“心对心”交流。

第二,弹幕有助于增强用户认同感、归属感的情感满足。在美国学者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情感能量被视为互动仪式之核心” [3]。人们可以通过某种“共同符号”在互动中产生情感,形成强烈的认同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比如,在弹幕语言中,感叹或是赞美一件事时会说“请收下我的膝盖”;面对曾经熟悉的人和事物,油然而生一种喜悦之情时会说“爷青回”(这个词是“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缩写);想要寻求他人的认同时会说“觉得XXX是我一个人吗”。随着互动不断深入,个人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集体情感”“集体团结”的共鸣,在共鸣中实现“集体认同”。由于弹幕还可以将某一具体时间点的评论保留下来,这便消解了互动参与者身体的缺场感和空间的距离感,从“亲身在场”转变为“虚拟在场”面对面的“想象中的共同体”,增强了群体归属感。

(三)用户画像:大学生是弹幕的主力军

弹幕作为一个舶来品,从主流视频网站率先引入到各大影院纷纷使用,再到走入校园,走进课堂,弹幕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影响着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4]显示,伴随着“视频化”的巨大浪潮,Z世代人群(指出生于95年及以后的人群)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核心用户群体。以B站为例,B站作为90后和00后为主的用户群体的文化聚集地,在2021年第一季度,月活用户达2.32亿,在去年疫情期间高基数上同比增长30%。2017年1月共青团中央在官方微信宣布正式进驻B站,开始在B站上发布相关视频,视频中频繁的弹幕互动,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集体狂欢。截至目前,“团团”(粉丝对共青团中央的昵称)在B站已经拥有882.1万粉丝,发布视频3422个,获赞1.8亿次,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青睐。

B站CEO陈睿在演讲时曾说:“中国的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文素养。”[5]他们追求个性、反对共性;喜欢互动,反对权威;热衷创新,反对教条;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表达欲望愈发强烈。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来看,“90”后这一代年轻人,特别是“00”后群体,独生子女现象趋于普遍,强调个人表现,更注重自我价值与自我呈现。从他们所处的学校环境来看,在相对封闭的中学时代,“高分为王”的学习评价模式,压抑了他们渴望平等与表达的心愿。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出生在与网络同生共长的新时代,从小就身处于网絡海量信息与多元文化碰撞之中。大学生成为弹幕的用户画像,一方面,即时性与交互性的弹幕互动,革新了中学时代“主客二分”的授课方式,消弭了教与学的距离,从而满足了大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另一方面,时尚多元弹幕内容,消弭了抽象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如今,繁荣的弹幕已经走出“网内”,在校园文艺晚会、学习分享会等现实校园生活中被运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与学生文化生活。9A334ACE-30A5-4FCD-9F3D-6DACC2694B7B

二、弹幕繁荣背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

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工具,满足了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自我呈现的需求,聚集了大学生的人气。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弹幕中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在互动中获得情感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疏解着大学生群体在业余生活中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然而,兴起的弹幕在向着美好愿景快速发展之时,也出现了“符号化”“娱乐化”“碎片化”等乱象,给大学生带来了视觉疲劳、视觉污染、视觉依赖的不利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隐忧。

(一)弹幕“符号化”倾向凸显,引发视觉疲劳

互联网相当一部分内容诉诸视觉,在视觉的催化下,视觉经验接收的信息被快速转化为弹幕。弹幕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特征:一方面,弹幕互动众声喧哗,短兵相接,及时地补充了“现场”;另一方面,符号倾向严重,似曾相识,千篇一律。与传统印刷语言长篇铺述、精美雕琢不同,弹幕因有不超过20个字的字数限制,弹幕语言表现出文字、数字、字母、图形、符号、错字、别字、方言、谐音等形式的多元混搭,“符号化”倾向凸显。比如:“666” ,“6”同“溜”,指很厉害,会引申为“6得飞起”;“因吹丝挺”来源于英语interesting的音译,指有趣;“233”来源于猫扑表情第233号,是一张捶地大笑的表情,指可无限延长。弹幕“符号化”倾向凸显给大学生带来视觉疲劳,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其一,“百花齐放”的弹幕景象硬性植入大学生的视觉里,会使大学生产生模糊、干涩、流泪、眼眶酸痛等眼部症状,严重时会发展为头痛、眩晕、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美国学者西恩·霍尔曾说“符号总是用某种结构被赋予特定的意义”[6]。然而,在人声鼎沸的弹幕互动中,“符号化”的弹幕其内在意义被逐渐消解,简单、重复、低俗的弹幕内容致使大学生的眼睛愈发“吃力”。

其二,内容空洞、数量庞杂的弹幕符号会使大学生烦躁郁闷,甚至产生抵触、反感、厌恶的情绪。在弹幕互动中,人的眼睛就像是一对自动的搜索器一样,总是处于自由寻找状态,人们反而因为视觉疲劳带来情绪上的烦躁,这证明了丹麦学者克尔凯郭尔所说“焦虑是自由造成的眩晕”的经典论断 [7]。在弹幕文化中,对事物的评判被简化的符号所替代,像瀑布一样在观众的眼前不断刷屏,然而众声喧哗的表象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毫无创新的弹幕内容反而给大学生造成视觉疲劳的不利影响。

(二)弹幕“娱乐化”现象频发,带来视觉污染

弹幕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基于文本解读弹幕、“聊天式”弹幕、无内容弹幕三类。在弹幕互动中,特别是“聊天式”弹幕,极其依赖于娱乐化的空间情景。当然,追求娱乐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娱乐化则会给大学生带来视觉污染。波兹曼曾对社会文化发出警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弹幕“娱乐化”现象频发,给大学生造成视觉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过度“娱乐化”造成弹幕负能量信息“霸屏”。在互联网“信息井喷”时代,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评论形式,好的评论与坏的评议陈杂,泥沙俱下,脏话、暴力、色情等负能量评论“霸屏”,冲淡了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在弹幕互动中,弹幕“创作者”“搬运者”的真实身份在虚拟网络的遮蔽下得以隐匿,参与者往往以娱乐为目的进行编排和设计,追求娱乐带来的感情刺激,表达“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语言我做主”的反传统态度,各种脏话、暴力、色情等负能量信息在屏幕堆积,出现粗糙、低劣、芜杂的语言倾向。

其二,“娱乐化”现象频发消解主流价值观。弹幕尚未实现实名认证,一些弹幕用户为了在资本主义逻辑主导的网络运营环境中获得红利,沉迷于低俗陈俗媚俗,用“无立场”“无节操”“无下限”的“三无”价值观,在弹幕上哗众取宠,甚至一些弹幕内容公然违背人格底线与道德操守,不断冲击着主流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作用。如今的大众不再是被动的大众,而是挑剔的大众。丰富的弹幕评论就像一个大超市,用户有了更多的挑选自由,“娱乐产品”成为热销产品。不可否认的是,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评论形式,作为非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仍然承载着道德教育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任务。

(三)弹幕“碎片化”问题严重,造成视觉依赖

弹幕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文艺现象,已经成为大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难以忽视的存在,然而如此之多的字符涌上屏幕,致使大学生用眼睛的“吃力”代替大脑的“发力”。弹幕将即时评论诉诸文字符号,这些字符经过电子传媒技术的发展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已经区别于传统印刷体系而被加工为一种独特的屏幕形象。这种屏幕形象正以隐蔽的形式重塑着大学生群体的感官、躯体和意识,使大学生陷入视觉依赖陷阱。弹幕“碎片化”问题严重,给大学生带来视觉依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碎片化”弹幕致使大学生难以实现理性深度思考。在弹幕互动中,视频的观看与评论同时进行,用户的身份也在“观看者”与“生产者”之间随时转换,用户在多种身份的转变中难以实现对视频内容展开有深度和系统化的解读,大多数人来不及思考就已经接受弹幕内容。作为“加速度”时代的文化产物,“碎片化”弹幕具有缺乏永恒性、逻辑性、完整性的不足,在弹幕互动过程中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深度”和“速度”发生置换。此外,弹幕追捧圈中流行的“剧透党”,会在剧情发生前透露接下来的关键剧情,这样就淡化了大学生的观看欲望,弱化了大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视觉依赖感。

其二,“碎片化”弹幕造成大学生负面从众现象。肖旭在《社会心理学》中谈到,“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群体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改变自己态度和行为的现象”[9],便是从众。在“碎片化”弹幕互动中,弹幕使用者在語言上的短兵相接中产生群体一致的行为倾向,使大学生容易跟“梗”走,甚至因为这些“梗”而疯狂刷屏,产生负面从众现象。这些“梗”或是猎奇幽默,或是反讽调侃,受到了弹幕用户的热烈追捧,部分弹幕用户观看“梗”的热情甚至超过了视频本身。观看弹幕评论的热情超过观看视频的热情,视觉压倒其他一切感觉成为依赖,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空浮虚燥的精神世界以及过度追求娱乐文化的心理。9A334ACE-30A5-4FCD-9F3D-6DACC2694B7B

三、弹出正能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弹幕的关键

正能量是指一切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因素,是弹幕能否发挥育人作用的真正驱动力与关键性结果。如果对弹幕平台暴露出的负能量信息放任自流,将会导致大学生部分价值观“坍塌”。因此,化解弹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应制度先行,技术护航,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培养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弹出正能量,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关键。

(一)制度先行:完善弹幕评论监管机制

一要加强外部监管,完善网络平台外部监管机制。首先,政府部门应采用有效方法加大对弹幕使用平台的资格审查和服务过程的监管,出台一系列整顿政策。事实上,目前政府对弹幕评论的整顿已初显成效。2019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范围,进行实时监督、实时反馈、实时管理。2020年12月上海市“扫黄打非”办组织查处B站的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短视频弹幕的审核。其次,完善用户在线举报,建立多方“参与共管”机制, 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弹幕监管,守住价值主线、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二要强化内部监督,完善网络平台内控监管机制。首先,应完善弹幕用户实名认证机制,减少“匿名化”文化所纵容的不文明现象产生,使之成为网络监督安全阀。以B站为例,用户如果不注册会员,就无法观看一些视频,并且无法给视频和文章及Flash游戏留言,下载弹幕或查看历史弹幕,亦不能发布作品。用户如果想注册会员,需要回答混有“违规发言题”与“自选题”的一份100分的选择题,成绩合格后才可以成为正式会员,以此把控弹幕用户的质量。其次,加大弹幕审查力度,健全出现问题通知删除、清理封禁机制。尤其是在弹幕评论出现方向性错误时,更应对这些弹幕的生产者“追根溯源”,进行永久清理封禁,为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技术支撑:屏蔽弹幕负能量关键词

一要升级文本检测技术,屏蔽弹幕负能量关键词。如今,弹幕的文本检测通过快速智能排查和人工审核两种手段同时进行,然而随着弹幕信息量爆炸,人工审核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应提升文本检测技术,将AI识别应用到文本检测,实现对敏感词汇的识别和不良数据的监管,提高弹幕负能量关键词的检测发现率。在升级文本检测技术后,设计技术门槛,将广告、淫秽、色情、暴力等弹幕负能量关键词予以屏蔽,从源头上阻塞负能量弹幕传播。

二是用价值观为技术赋能,研发推广弹幕民意反馈系统。由于大学生仍处于自律性、自控力不强,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阶段,这就需要消除弹幕负倾向的“温床”,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0]这就要求,用价值观为技术赋能,将主流价值观注入智能算法中,有效抑制负能量弹幕的传播。网络平台推广弹幕,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让主流价值观搭上技术的快车。如研发弹幕民意反馈系统,准确、及时地收集弹幕用户对该平台弹幕使用的意见、评价、态度,通过这些信息反馈,了解本平台的弹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尚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充分掌握大学生对弹幕的真实信息反馈,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榜样示范:培养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

一是培养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和舆论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经历“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过程[11]。在弹幕互动中,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題深刻,有独特见解与影响他人的能力,是弹幕领域的“意见领袖”,可以引导、调控、带动弹幕的舆论方向。如B站用户“毕导THU”,真名为毕啸天,清华大学博士,用科学知识写“好玩段子”的方式让他在网上收获了大量粉丝,并于2021年获得哔哩哔哩2020年度百大UP主称号。毕啸天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用新潮的方式将自己博学的专业知识传播到视频媒体上,并与弹幕用户互动,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了用户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

二要激发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榜样示范作用。弹幕受到大学生的热情追捧,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它本身是“真”,但它不会产生“善”。大学生“真”“善”“美”统一发展,需要发挥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奏响新时代主旋律。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作为青年群体中的“思想积极分子”,对自身的朋辈群体有着更强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弹幕评论领袖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弘扬主旋律,释放出弹幕的巨大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颐武.弹幕的意义[N].人民政协报,2021-01-18(09).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1.

[3]徐明华,李丹妮.互动仪式空间下当代青年的情感价值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B站弹幕爱国话语的探讨[J].中州学刊,2020(8):166-172.

[4]QuestMobile移动大数据研究院.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EB/OL].(2021-07-27) [2021-09-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432788175934972.

[5]包雅玮.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爱国表达的新特征:以“B 站”弹幕文化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7):96-101,109.

[6]西恩·霍尔.符号崛起:读图时代的意义游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8.

[7]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2.

[8]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9]肖旭.社会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396.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8.

[1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修订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205.9A334ACE-30A5-4FCD-9F3D-6DACC2694B7B

猜你喜欢

正能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弹幕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