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导航仪”

2022-04-05胡宸铱

中小学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航仪小龙学情

胡宸铱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坚持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的思路,注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这要求教学要切实用好学情这一“导航仪”,探索具体的使用策略。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精准把握学生相关经验和思想认识状况,确定探究重点;针对学情调查反映的生活问题和认知误区等,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对话辨析,丰富与提升生活经验;设计课后延伸实践作业,引领其在生活践行中体认价值,做负责任的公民。

关 键 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责任意识;情境;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2-0057-03

①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编号:BRA2020230)阶段性成果。

作为驾车人的常用工具,“导航仪”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输入起点和终点,它会综合考虑规划最佳路径;路途中,语音提示行车路线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到达终点后,还会请驾车人作出反馈评价,以便下次更好地导航。对于注重关联实际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而言,“学情”的作用与之何其相似:课前,教师须围绕学情这一“起点”和教学目标这一“终点”,选取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素材和方法,以预设“最佳路径”;课上,教师需依据学情变化适时“调整”预设,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奔向“终点”;课后,还需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情,正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导航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其运用策略,方能落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在此,以八年级上册“做负责任的人”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在日常教学设计中,不少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和教参制定教学任务,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情,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大多建立在对某一年级学生的共性认识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和实际需要关注较少。备课须根植真实的学情调查分析,才能针对问题设计教学,实现思想价值引导。

“做负责任的人”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框,对应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要求,指向“责任意识”的培育。本课在学生学习责任内涵、来源及其相互性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其树立对自己和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将责任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一是在认识上知道责任虽有回报,但还要付出一定代价,学会合理选择和承担责任;二是在行动上通过对承担责任不同情况的分析,探究如何主动承担责任,学作负责任的人的路径。显然,“责任”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在责任意识培育这一核心目标引领下,展开辩证分析和價值判断。这就要求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责任意识现状和需求,即展开精确的学情分析。

了解学情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课前,笔者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这一方法。为了解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设计了“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吗”“你认为怎样的人是负责任的人,请举例说明”两个问题;为了解学生在遇到具体情况时可能表现出的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则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情境问题:“你怎样看待担任班干部?如果学校号召同学们报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你会报名参加吗?看到学校水龙头流水,你会立即关紧吗?对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你怎样看待?当你去风景名胜区参观旅游,见到有人乱写乱画,你会怎么做?你经常阅读新闻类报刊或收看新闻联播吗?”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个责任感较强的人,但从对具体问题的选择来看,存在诸多不能理性、全面思考问题的现象,在责任面前也存在逃避现象。例如,对于“担任班干部”,36%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18%的学生认为“是个累人的差事”。这一“分歧”便成为突破本课“正确地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并作出正确的选择”的教学切入点,需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价值辨析和判断,才能达成正确的共识。此外,一张特殊的问卷引起了笔者关注。在回答“对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你怎样认为”时,有学生不仅选择了“不愿意”,还写出理由。笔者进一步作了学生访谈,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对前不久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我和我的祖国》视频拍摄活动存在一定想法,这也成为重要的教学素材。

基于以上学情调查分析,本课将着重将针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实际问题,展开价值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学会责任担当。

对于具有鲜明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情境早已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情境设计“要立足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以‘提升’为目标,促使学生呈现真实的想法和行为”[1]。这必然要求教学立足学情分析,创设情境素材和探究问题,才能激发真实的情境探究,从而以对话思辨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道德认知的深化和情感的提升。

针对“你怎样看待班干部”学生所呈现的“责任意识”经验和观点,笔者整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情况,设计了如下故事情境:

八(3)班要进行班干部改选,老师提倡大家自愿参加竞选,并鼓励大家“担任班干部,你会有更多的机会为同学服务、参与班级管理,你的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小龙想试试,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表示“占用学习时间,何必凑热闹?”

考虑再三后,小龙决定参加纪律委员的竞选。但是从参选情况看,劳动委员一职无人报名。班主任找到小龙,希望他能参选,小龙思虑再三后答应了。小龙当选劳动委员后第二周,八(3)班因包干区有纸屑而被扣分。同学们纷纷指责小龙没有认真检查,小龙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我想当劳动委员的,我才不要这么认真工作。”

设问:如果你是小龙你愿意参加竞选吗?请说说理由。你怎样看待小龙的说法?

这一情境立足问卷问题,问卷调查已经初步唤起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情境中小龙的故事激发了共情和争论,学生讨论热烈,教师顺势循着教材提供的思维路径“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我不愿意竞选,因为做班干部需要做很多额外的事。”“我也不愿意,因为有的时候吃力不讨好,老师让我管纪律,我管多了,同学们肯定会不喜欢我。”

“我愿意竞选,因为担任班干部会锻炼我的能力和责任心。”“我愿意竞选,因为如果我工作认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我不同意小龙的说法。既然小龙是思虑再三后才答应了老师,就应该认真履行劳动委员的职责。”“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我也认为如果小龙不想当好这个劳动委员,完全可以不答应班主任。既然选择了劳动委员一职,就应该认真承担这个责任。”……

不同班级生活经验和观点的表达,引发了学生对自身思想认识的反思,从而逐渐理解并认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对于这类责任要做到选择前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评估,做出合理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于是,教师作出总结:“通过大家的各抒己见,我们充分考虑了担任班干部可能的付出和回报,现在老师请大家认真思考并再次做出选择,愿意担任的请举手。”多数学生坚定地举起了手。

此时,针对那张“特殊”问卷涉及的班级生活问题,笔者播放了学生参与拍摄的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生动精美的影音效果、熟悉的生活画面、曾经的亲身经历深深震撼了学生,他们连连发出惊叹,激动不已。教师顺势展开采访:“请说说你在视频拍摄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学生如数家珍:“当时拍摄了很久,而且天气很热,当时我感到很辛苦。现在觉得没白白辛苦啊!”“当时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拍了好多遍,觉得很枯燥,原来拍出来这么美”“那不是立刻就拍的,是在排练了好多次以后才开拍,当时觉得很没有必要……”有一个学生手举得很高,急切地要和大家分享:“因为我有点胖,当时觉得特别累,想着为啥要拍这么多遍呢?一条就过去多好啊!现在看到这么完美的视频,真是太震撼了!感觉当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学生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由此,学生对“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然体会到生活中类似“学校组织拍摄爱国视频”“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不是自愿选择却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要脚踏实地做负责任的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发展,更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践行道德认识的过程不仅是学生适应生活的过程,更是创造生活的过程。因此,课后延伸生活实践不可或缺,其间的引导反馈不可或缺,学情分析发挥着重要的“导航仪”作用。

针对问卷反映的学生不能理性、全面思考问题,在责任面前也存在逃避等现象,基于课堂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设计了实践作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与我们的生活”主题报告会,学生分4人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将在下节课分享。分享会上,各组各显神通,教师或小组互相提问、建议,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

例如,A组围绕“人民生活水平”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发现和感悟。发言人讲道:“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人民生活實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B组发言人补充:“关于这个主题我们组了解到,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指出:截至去年我国百强县人均GDP已经超过11万元人民币,根据世界银行对于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百强县的人均GDP水平已经位列高收入国家行列之中。而令我们骄傲的是张家港市以GDP2686.6亿元位列第三。”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分享真是让人振奋!那么,人民生活水平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我关注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总结了取得成就的经验,比如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等。”“还有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代代人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深深体会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担负起历史重任。

此类课后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关注民生和国家大事,拓展视野,在知识应用、迁移中,实现价值体认。当然,实践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调查、随机访谈、问题探究、小小辩论赛、志愿活动等。由“纸上谈兵”转向“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学习、思考、内化所学知识,学会学以致用,从而指导生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用好学情这一“导航仪”,探索具体的使用策略,从而准确把握教学基点,找准支点和落点,真正实现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不断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参考文献:

[ 1 ]张磊.道德与法治"思维"情境教学例探[ J ] .中小学德育,2021(03):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导航仪小龙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导航仪
可怕的绿怪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
小龙星
车载指南针